︿

李登輝的閱讀與信仰

梁右典 2020年09月29日 07:00:00
閱讀給與李總統許多施政養份,信仰則讓李總統面對種種政治風暴,始終得以挺立,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攝影:陳愷巨)

閱讀給與李總統許多施政養份,信仰則讓李總統面對種種政治風暴,始終得以挺立,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攝影:陳愷巨)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2020年7月30日病逝,不同以往兩蔣時代當局刻意塑造的國殤氛圍;現今人人都可以想想李總統帶給我們什麼?留給台灣什麼?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對於李總統,有種種愛憎喜惡,現在看來,無疑是十分自然的;然而,這也與他的思想歷程相關。最引起我的關注是:李總統應該是中華民國歷任總統最熱衷閱讀,視野遼闊也樂於與人分享;是最追求信仰,甚至他還出書介紹他的宗教生活。因而引發我的好奇:身處國家最高權力的總統,究竟需要具備的是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換句話說,喜歡閱讀與追求信仰的李登輝總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思索箇中三味。

 

年少李登輝關注「自我」與「死亡」

  

李總統出生背景,常提到因父親職務關係,需要經常轉學,不容易深交朋友,這是他的生活限制。然而,卻轉往閱讀,因而擁有心靈安慰的契機。再加上他對閱讀確有高度興趣,且在家中環境得以充分支持下,也就是他的閱讀經驗沒有受到任何拘束。更值得一提的是:李總統年少時,對於兩個問題最為關注,一是「自我」,一是「死亡」。這都是哲學上的「大哉問」,接近「尋道者」的情懷,值得一生持續思索。李總統自述克己修養的工夫,及二戰期間如何面對死亡,這是對於「自我」與「死亡」的正面對決。對文史哲有高度興趣的年青人,本應可能往學術或教育方面發展;我們實在很難聯想:李登輝先生竟成為台灣未來的總統,在一波波政治角力中脫穎而出。不得不說歷史的發展實在奇妙。

  

李總統多次提及他的閱讀與信仰。閱讀方面約略可分成以下幾點來談:

  

第一,哲學思索的閱讀取向。讀者不難發現,李總統屢屢提及他的閱讀經驗。對於閱讀:深受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倉田百三《出家人及其弟子》、歌德《浮士德》三本著作影響,經由反覆閱讀,成為為人處世的養份,是他對哲學思索致上最崇高敬意的表現。

  

第二,農經政策的閱讀取向。李總統的閱讀範圍相當廣泛,最早為人所知是他的學術專業,也就是在農業經濟這一領域。之所以被延攬進入政府部門,正是由於他的農經背景。我們稍稍瀏覽他曾經閱讀的書籍,例如:逸見謙三《世界農產物市場課題》、馬場啟之助《貿易》、長谷山崇彥《農業新展開》,就可以得到鮮明的印象。

  

第三,未來發展的閱讀取向。台灣未來該怎麼走,即使是卸任總統職務,李總統仍是不斷思索。我們必須把這種精神視為一種對國家關心的表現,沒有任期限制。包括政治走向、能源議題、精神生活、教育制度,基本上都是施政者應當關心的大方向與大問題。閱讀書單包括:《十三件沒有道理的事》、《存在與時間》。之所以關心未來,乃是李總統對於人生是抱持有意義的肯定;並將意義彰顯得更為透澈。俗話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則在他總統任內已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登輝的閱讀導致他進入信仰,閱讀經驗扮演重要契機。(圖片摘自總統府官網,蔡育豪攝影)

 

關於信仰方面約略可分成以下兩點來談:

  

第一,鍥而不舍下的信仰追求。李總統在年青時期,接觸宗教,希望能解釋生命難題;主要是自我過於強烈,另一是生命何去何從。後來,與曾文惠女士結婚,在其影響轉而接觸基督信仰,曾用數年時間,走遍台北市教會,專心尋求是否真正有一位愛世人的上帝。上帝獨生子耶穌死而復活,童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動生子,都是理智無法解釋的事情。然而,李總統在鍥而不舍的信仰追求下,終於跨進信仰。他對信仰認真以對,是很令人佩服的。

 

李總統的閱讀讓他進入信仰

 

第二,堅定信仰後的精神依歸。基督信仰既成為李總統的精神依歸,自然在他生命中發揮關鍵的角色。《為主做見證》一書,提及在許多政局詭譎時刻,夫婦專心尋求倚賴上帝,得以渡過一關又一關,這是上帝對台灣的祝福。李總統日後接受採訪,認為國家領導人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信仰;在現實患難中,信仰能讓我們看得清楚什麼是值得堅持的理念,有明確的目標,不隨風起舞。政治之上還有更高的意義與價值,相對來說,也讓領導者更看清現實處境中人的侷限與出路何在。

  

之所以論述李總統的閱讀與信仰,有一個主要原因:即李總統的閱讀導致他進入信仰,閱讀經驗扮演重要契機;另一方面,追求信仰則是促使他廣泛閱讀,思索信仰亦不斷加深他的屬靈生命。前言提及,李總統曾經跑遍台北市教會,認真尋求是否有上帝存在;透過閱讀聖經,聆聽講道,交流分享,都讓他的信仰體會,並在認識真理的知識層次上,得到很大的進展。基督信仰幫助他解決自我與生死兩個重大問題,就是在非知識,或是超越理性層次上,跨過懷疑界線,得以更體貼基督心意。因此,他常常對人說自己的人生哲學乃是「我不是我的我」,則是明確把《聖經.加拉太書》二章20節的經文做了最扼要的表述:「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因此,我們可以把李總統的閱讀與信仰,視為是一種彼此支援關係;基督信仰絕不是輕忽知識,也不是完全憑著知識。對李總統重要的是:承認自己的罪並願意來到上帝面前悔改,相信上帝的愛,及祂為世人捨己的精神與理念。因而將捨己為人得以運用在治國。任何對於國人有益的,諸如兩岸關係、能源政策、教育制度、經濟活動,種種書籍都應涉獵,不當有所限制。至此我們得以瞭解李總統為什麼廣泛閱讀,除了一般所說他的興趣培養、在台北高等學校讀書的多元風氣、在馬克思主義風行下對於社會問題的思索之外,就此得到一種更為本質性的解釋。這也是我把李總統的閱讀與信仰結合討論的原因之一。

   

李總統的閱讀與信仰是他一生堅持的功課,在「李登輝基金會」網站,記載了一則卸任後的李總統,有一回到國際書展演講,仍提到上述三本哲學書籍對他影響之深,特別是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為此演講還特地與妻子曾文惠女士反覆討論,擬好演講大綱,希望以深入淺出方式,向年青讀者介紹這本影響他一生的哲學書籍。又有一次,接受吳念真採訪,主題是李總統的閱讀經驗,透過媒體向社會大眾展現他的藏書,包括許多「岩波文庫」書籍,令人印象相當深刻。信仰方面,他的宗教情懷與論述在眾多政治人物中獨樹一格。可稱為在歷任中華民國總統中最熱切追求信仰,並把信仰提升到國家領導人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幕幕獨特的生命風景

 

李總統在國家治理、民主發展的貢獻已是眾人皆知;即使有不同觀點或批判,但這不但不妨礙李總統的評價,反而更凸顯他對民主體制的建立,以及主權在民的理念。人人都有權利說想要說的話,不用擔心國家機器的迫害。我們回想他在康乃爾大學演講「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不就是國家元首所應念茲在茲、時時自我提醒的原則嗎?但是,李總統之所以能夠如此,還是得從他的多元閱讀與基督信仰,在某種程度上都扮演相當關鍵角色。從小我到大我、從專制到民主;捨己與為人、多元與堅持;閱讀給與李總統許多施政養份,信仰則讓李總統面對種種政治風暴,始終得以挺立,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李登輝總統的閱讀與信仰,值得更多人關注,這不應只是一個國家領導人的事蹟。我深切盼望這能形成深遠影響,如同李總統在閱讀與信仰的認真追求成為我們國家領導人的典範。

 

李總統在閱讀與信仰上,卻又使得歷史的「必然」與「偶然」變得不那麼玄虛難解,他也為我們呈現一幕幕獨特的生命風景。(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最後,我想指出李總統的閱讀與信仰,在他的總統任期,則是「理想」與「現實」結合的最佳案例。理想層面來說,人民希望國家領導人能有充足學識、執行能力與高瞻遠見的氣度;現實層面而言,這卻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李總統在一波波政治角力中脫穎而出,有無數專家學者進行分析,那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偶然。但是,李總統在閱讀與信仰上,卻又使得歷史的「必然」與「偶然」變得不那麼玄虛難解,他也為我們呈現一幕幕獨特的生命風景。

 

※作者為大學教師

 

關鍵字: 李登輝 閱讀 信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