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嶼海邊撿到「異香怪石」 鑑定為龍涎香恐值600萬

上報快訊/黃予萱 2020年10月08日 15:26:00
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亦運用「核磁共振光譜」技術,協助蘭嶼李姓男子鑑定其拾獲的「香石頭」,檢驗結果確為龍涎香無誤。(國立高雄大學提供)

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亦運用「核磁共振光譜」技術,協助蘭嶼李姓男子鑑定其拾獲的「香石頭」,檢驗結果確為龍涎香無誤。(國立高雄大學提供)

台東縣蘭嶼鄉朗島村李姓男子3月間在海邊釣魚時,發現一顆重約3.97公斤具香氣的石頭,疑似為珍稀且價值極高的漂浮黃金「龍涎香」。檢驗結果5日出爐,經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亦鑑定確認是「龍涎香」,價值恐高達600萬元。

 

鄭竣亦表示,他利用「核磁共振光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NMR)」技術,從NMR圖譜中發現龍涎香素(ambrein)特有訊號,故確定此樣品為「龍涎香」(ambergris)無誤。經搜查相關文獻記載後,研判可能是台灣野外拾獲真品第1例,更是他經手的數百件檢驗案中,第1例台灣野外拾獲真品。

 

根據文獻研究指出,龍涎香是抹香鯨的糞便,也就是吞食烏賊、章魚等軟體動物,無法消化的部位於腸道堆積,被分泌物包覆後,逐漸形成蠟狀硬塊,收錄於《本草綱目》且被視為珍貴藥材,西方則做為高級香水定香劑,俗稱「漂浮黃金」,數量稀少且價格高昂。

 

鄭竣亦表示,少數抹香鯨固體糞便隨著洋流潮汐沖刷上岸,甚至日曬雨淋數十、百年以上,形成不透明蠟狀硬塊外觀的高純度龍涎香,體積重量通常不大。

 

他說,根據李男拾獲的龍涎香照片與檢測結果,認為該樣品應屬「較新鮮糞便」;他也強調沒有市場公定價,尊重其他學者估價;此外,國內外收藏家對龍涎香偏好依民族特性有所不同,例如華人較偏好白色款,中東則喜歡黑色款。

 

鄭竣亦也指出,有別於坊間目測、焚燒、熱針鑽探等傳統檢測方法,他長期投入龍涎香研究十餘年,使用NMR鑑定技術即可精準檢測真偽。

 

他表示,該鑑定技術不僅可判別龍涎香真偽,任何市售產品諸如保健食品,在核磁共振光譜儀下主要成分無所遁形,也歡迎民眾付費送驗且會出具檢驗報告書,為自己食安健康把關。(國慶強登場!連3天總統府前狂歡

 

【熱門點閱】
美MC130J戰機「劃海峽中線」 軍事迷:強國玻璃心又碎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