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牛專家諮詢會議紀錄曝光! 8發言委員僅3人「給過」照拍板

楊毅 2020年10月15日 22:04:00
民眾黨認為不少食安專家質疑萊劑定量,但衛福部仍強推政策,「把國人健康當橡膠」,批決策過程倉促。(蔣銀珊攝)

民眾黨認為不少食安專家質疑萊劑定量,但衛福部仍強推政策,「把國人健康當橡膠」,批決策過程倉促。(蔣銀珊攝)

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及放寬30月齡以上牛肉進口,引發諸多爭議。其中,針對萊劑殘留容許量如何制訂及決策過程,在野黨要求政府應公開相關會議紀錄及資料,以供國人檢視;值得關注的是,《上報》昨披露9月4日衛福部就訂定美豬萊劑標準的專家諮詢會議內容顯示,儘管多數與會的食安委員表達反對及疑慮立場,政府仍火速公告萊劑標準。不僅如此,衛福部食藥署於9月1日舉行的美牛專家諮詢會議,會中同樣也有多位專家學者對開放美國全牛齡牛肉輸台態度保留,卻仍無法改變政府既定政策。

 

 

「當食安專家塑膠」 在野齊轟蔡黑箱進萊豬牛

 

立法院這兩天聯席審查開放含萊劑美豬牛進口的9項行政命令,掀起朝野激烈攻防。國民黨、民眾黨兩大在野黨團,今不約而同,火力全開炮轟政府決策黑箱、要求公開相關決策資料,國民黨團上午舉行「當食安專家是塑膠,蔡政府蠻幹秀下限」記者會,痛批政府於8月28就宣布明年元旦開放瘦肉精美豬,卻到9月4日才召集專家召開食安與營養諮議會,在15人與會、有10人反對或有疑慮下,隔天仍公布萊劑殘留容許量,簡直把專家學者當塑膠,要求蔡政府,立即公開會議所有內容與影音檔,「不公布、絕不審查!」

 

蔡政府日前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及放寬30月齡以上牛肉進口,制訂及決策過程倉促挨轟。(張哲偉攝)

 

 

無獨有偶,民眾黨團今天也在衛環委員會舉牌抗議,抨擊蔡政府鴨霸、黑箱作業,「先射箭再畫靶,把國人健康當橡膠」。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批評,9月4日召開的食安與營養諮議會中,與會專家對於萊劑美豬進口議題,16人中僅5人贊成,另有7人反對、2至3人保留意見,約3分之2的專家對萊劑定量有疑慮,但最後衛福部仍強推政策,顯示決策過程倉促,要求衛福部公布該場會議的所有逐字檔與語音檔紀錄。

 

 

 

9/1邀專家諮詢狂牛症 ​紀錄追討20天才釋出

 

事實上,在蔡總統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後,針對放寬30月齡以上美牛輸台政策,衛福部於9月1日下午即迅速召開「牛海綿狀腦病(BSE)專家諮詢會」,由食藥署長吳秀梅擔任會議主席,與會專家學者共有15人出席。而當天該場會議紀錄原先也未公開,在時力立委王婉諭要求下,衛福部直到9月21日才悄悄將會議紀錄放上官網。

 

不僅如此,當天會中多位食安委員曾對美國牛肉風險評估報告、開放美國全牛齡牛肉進口等,提出多項疑慮、態度保留,8位發言的食安委員中,僅有中台科大健康科學前院長潘銘正、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及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順勝等3人,明確表達贊成開放美國全牛齡牛肉的立場。然而,最終會議結論仍作出「美國全牛齡牛肉之食用健康風險低」的決議內容,美牛開放既定政策絲毫未受影響。

 

對此,時力立委王婉諭日前曾在臉書批評,這份狂牛病專家諮詢會會議記錄中,許多專家學者對於開放30月齡以上美牛,提出了非常多質疑,像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正在修改中的新版法典(CODE),寫入非典型 BSE 牛隻之食品風險,美國非典型BSE老牛有健康風險疑慮;非典型案例多發生於8歲以上牛隻,可否採取先開放8歲以下月齡,再視後續科學論證結果討論等。但是目前我國目前對於開放30個月以上的美牛,卻未參採這些意見制定相關配套。

 

「狂牛病專家諮詢會議中的這些擔憂,衛福部看到了嗎?」   今天的衛環委員會,我針對美豬美牛議題,再次向陳時中部長請教。   先前,針對美豬美牛的相關會議,衛福部都並未將相關會議記錄公開,一直到上週的院會質詢中,我們向衛福部強烈要求,才終於公...

王婉諭發佈於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賴秀穗贊同進美牛 「動物試驗結果對人危害低」

 

根據該場會議紀錄顯示,當天率先發言的潘銘正表示,請食藥署說明內臟是否為開放品項,如僅開放牛齡則可接受。美國在2013年5月已獲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核可為BSE(狂牛症)風險可忽略國家,且根據我國2018年評估報告,國人終生每日只食用美國全牛齡帶骨牛肉的健康風險仍極低,因此可同意進口美國全牛齡牛肉。


賴秀穗也贊同指出,風險評估僅為參考數據,以最極端的例子來呈現健康風險,惟實際上國人每天吃牛肉或每天吃美國牛肉,不符合常情,故如果風險評估結果為風險極低,那國人就不會有食用安全疑慮。此外,他指出,國際上主要剩台灣及南韓對美國牛肉有月齡限制,大部分國家均已開放。從動物試驗結果非典型BSE對人類不造成感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很低,因此同意美國全牛齡牛肉進口。

 

賴秀穗認為風險評估是以最極端例子呈現健康風險,國人每天吃美牛並不符常情。(取自東森財經YouTube)

 

陳順勝則認為,狂牛症發生主要為肉骨粉飼料引起,只要飼料控管好,不管美國或歐洲農場發生狂牛症的機率均會明顯下降。針對非典性案例,美國也會抓出問題牛隻,並清潔消毒。日本對prion(傳染性蛋白粒子)科學研究相當確實,去年也已開放美國全牛齡牛肉輸入,因此無須過度擔心我國開放美國全牛齡牛肉輸入之風險。且牛肉進口規定包括:須為經屠前檢查之健康牛隻、去除特定風險物質並避免汙染、逐批檢附衛生證明等加強規定,如果確實執行這些措施,則應該可以隨著國際趨勢,鬆綁為可進口全牛齡包括30月齡以上牛隻。

 

 

5學者有疑慮 「仍具食安風險」須嚴控牛源

 

不過,屏科大學獸醫系教授蔡宜倫發言指出,因國際上對非典型是否具食安風險尚未有,明確科學證據與立論,非典型案例多發生於8歲以上牛隻,可否採取先開放8歲以下月齡,再視後續科學論證結果討論。

 

之後發言的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也表示,有部分國家例如法國,近年持續發生非典型案例,可以請法國提供相關案例與牛齡的相關科學研究數據。如有更多根據,可研議管制牛齡。他強調,雖然美國牛肉風險非常低,「但不能說完全沒有問題,仍一定有風險,它不是絕對安全,是相對安全」。中興大學法律系主任林昱梅也建議食藥署以「風險評估之後,風險值低」對外說明,勿說無風險或食品為安全。

 

台大獸醫教授周晉澄(右)對美牛食安風險態度保留,認為不是絕對安全。(取自家畜衛生試驗所臉書)

 

曾任職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的李淑慧雖認為,開放月齡限制為國際趨勢,台灣無法抵擋,但她也提醒,其他國家也可能進一步要求我國修訂《食安法》解除內臟管制,建議食藥署應提前思考因應方式。此外,她並建議食藥署落實查廠,加強查廠官員專業度,熟悉prion相關風險與規範,確保合格牧場或工廠生產之肉品始得輸台,才能讓消費者接受。

 

最後發言的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生物技術與動物科系教授林榮信則表示,請食藥署說明是否要求標示月齡或標示牛別(例如公牛bull或母牛cow等),供民眾選擇。全牛齡牛肉的來源若包含淘汰乳牛,建議應注意是否有rbsT (生長激素)的殘留問題。建議仍須組團前往實地考察30月齡以上牛隻來源、生產屠宰加工流程。

 

 

面對上述與會食安委員的意見,食藥署僅作出簡短的兩點回應,包括我國強制標示牛肉原產地,但尚未要求應標示牛齡或牛種。該署將依現行系統性管理機制,落實源頭、邊境及後市場管理,也會持續對海外查廠人
員執行教育訓練,加強同仁對BSE規範之了解。

 

【美豬牛鬥法】

●【獨家】美豬瘦肉精標準倉促訂出 多數衛福部食安委員反對憂「禍延子孫」

●【萊豬案外案】網路宣傳預算編列無法管 在野黨要求補破網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