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書局」原址重生 向台灣文化的青春時代致敬

楊文琳 2020年10月18日 22:56:00
「中央書局」在近百位文化人的見證下原址重返。(楊文琳攝)

「中央書局」在近百位文化人的見證下原址重返。(楊文琳攝)

承載許多人重要記憶,近百年的中央書局,於熄燈22年後由上善人文基金會接棒,歷經三年的細心修復,以嶄新的面貌用「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為主題,原址重返。


「中央書局」創立於1927年,座落在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和市府路口,曾是全台最大的漢語書局,是當時的文化藝術重鎮,也是許多老台中人的回憶。18日在考試院長黃榮村、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文化部長李永得、台中市長盧秀燕等近百位文化人的見證下,中央書局用「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為主題,向所有創建中央書局這個文化地標的風流人物致敬。


中區再生基地的蘇睿弼教授在2016年引介上善人文基金會買下中央書局原址建物,正式推動中央書局重生計畫。在台中生長的中央書局代表人、也是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懷著對童年的感謝,和守護文化基地的使命感接下中央書局,卻發現看似浪漫的任務,卻遠比想像中艱鉅。卻遠比想像中艱鉅。因為房子是戰後1945年物資匱乏的時代起造的,光是結構評估和復建就花了近一年的時間,面對年久失修的建物,細心修復結構系統之餘,還要兼顧保存建築的特色,再加上內裝,前前後後就花了三年之久。終於還給台中人一個城市的記憶,融合古典和現代的中央書局,也為台灣的文化歷史留下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


台中市長盧秀燕代表市民到場見證,強調「歷史累積很緩慢,但文化消失很快速」,感謝眾人齊力把「城市的記憶」還給故鄉,未來市府將持續愛惜它、妥善與它同行。盧市長表示,中央書局不僅是所有老台中人的記憶,也是她青春成長的記憶。張杏如董事長表示,中央書局的重返過程雖然辛苦,但一路走下來受到許多幫忙與協助。特別是籌辦開幕活動「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過程中,看到許多人以自身故事寫出中央書局的情感,讓她備受感動,深刻體會真的沒有白做「重返」這件事。張董事長說,中央書局曾經是她這一代人仰望的地方,透過展覽與專書,期許下一代年輕人,可以寫下對中央書局新的篇章。
 

新接任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的詹宏志,在重返開幕式中分享,當年他一個南投草屯孩子來到台中念書,踏進了中央書局,驚訝於藏書如此豐富,打開他的眼界。同時,當時的店員相當包容,讓買不起書的他,站在書局翻看任何書籍卻從不出聲趕人。過去種種,讓他決定從事跟「書」相連的工作。詹宏志打趣形容,接下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是要來報恩,他要讓中央書局重啟當年的念頭,一個啟蒙大眾、讓大眾有接觸世界視野的機會。他表示,會結合台灣知識界共同努力,讓中央書局在台灣成為一個有意思的角色。


1925年的日治時代,一群熱血青年、文化鬥士,倡議成立了「中央俱樂部」,在眾人集資下1927年創設了中央書局。1945年開始起造,1948年開幕的「中央書局」現址,致力開啟民智、接軌國際,是當時重要的文化舞台,也是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尋找台灣文化定位的聚落,許多仕紳、留學生、藝文人士在這裡推廣新知、推動變革,是台灣文化自覺的重要推手。為了感念這群嚮往更公平、正義的社會而奮鬥的台灣最早的文化知青,原址重返後以「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展覽,向這群浪漫的力量致敬。展覽以「浪潮」和「繁星」二個單元為重點,可以看到日據時期影響台灣的文藝浪潮,透過文學、美術、音樂領域,羅列當年中部地區的重點人物簡介與作品圖像於展示牆,讀者可以清楚的看見明治維新、大正浪漫年代時期的脈絡,以及這個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的藝文風景。特展另一個部分是介紹四位中央書局最關鍵的人物,包括以霧峰林獻堂先生為首的知識份子;集文化戰士與社會運動家於一身的莊垂勝;期刊《南音》創辦人之一,後以述史為志的葉榮鐘;人稱「台灣文化綠洲」為藝術家堅強後盾的張星建,看四位關鍵人物,如何在時代的浪潮裡,在中央書局的舞台上,為燃燒的浪漫注入實踐的力量。

關鍵字: 中央書局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