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外高加索兩國衝突中無人機角色反思我防空系統現狀

陳柏宏 2020年10月26日 07:00:00
面對無人機已越來越普遍使用的未來,台灣現有的空防體系可能無法應付超低空慢速無人機的滲透威脅。(美國海軍現役無人機Global Hawk /湯森路透)

面對無人機已越來越普遍使用的未來,台灣現有的空防體系可能無法應付超低空慢速無人機的滲透威脅。(美國海軍現役無人機Global Hawk /湯森路透)

2020年9月下旬,位在外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其領土爭議地區—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y Karabakh)發生武裝衝突,在本文撰寫完成時,兩國已因莫斯科的介入斡旋而停火。雖然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雙方均互相指責對方率先開火,不過由亞塞拜然的戰鬥方式與斬獲來看,亞塞拜然方顯然做足了準備。由於雙方都在社交平台上投射各自的事件版本,因此實際狀況仍有待持續觀察,但在此次衝突中,引人注目的亮點莫過於亞塞拜然方對無人機的戰術運用方式與取得的戰果。

 

事件中的無人機種類盤點

 

依照美國巴德學院(Bard College)的無人機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Drone)於2019年年中所出版的無人機數據手冊(Drone Databook),亞塞拜然所持有及使用的無人機種類,至少有8種,涵蓋一至三級, 更多級數定義:一級為輕型無人機,重量小於150公斤;二級為中型無人機,重量介於150~600公斤;三級為重型無人機,重量大於600公斤。保守估計有超過200架各式無人機(包含遊蕩彈藥系列),皆為以色列所製造供應,相比之下亞美尼亞目前所服役的三款無人機皆為第一級的輕型無人機,另有一款亞美尼亞自產的遊蕩彈藥無人機,但實際服役數量不明。除此之外,根據媒體所披露的影像可以發現,在此次衝突中大量曝光的機型還有土耳其製造的大型無人機Bayraktar-TB2,與號稱由亞塞拜然自行改裝的An-2無人機。經過以上盤點,大致可以了解兩國的無人機運用程度與能力。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蒐整網路公開資料

 

亞塞拜然此次戰役斬獲

 

根據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在10月9日所發表的聲明指出,在此次衝突中,亞塞拜然自9月27日起,摧毀了亞美尼亞大約250輛各式裝甲車輛、16個指揮所或前進觀察據點,及近220個砲兵單位和多管火箭系統,包含38具俄製的BM-27多管火箭系統;多個防空單位,包括S-300和25輛9K33機動低空短程野戰防空系統與2具2K12防空飛彈系統。從公開的資訊顯示,亞美尼亞砲兵陣地(下方影片)、S-300防空系統,與9K33機動防空系統[8]均有被無人機攻擊摧毀的影像。觀察上述影像,皆可發現亞美尼亞並不是沒有張開野戰防空網,相對應的臨時防禦陣地也都有確實構築,但面對亞塞拜然的無人機攻勢,仍顯得不堪一擊,系統甚至沒有擺頭朝向威脅方位做出反應。

 

 

 

衝突對我國防空系統的省思

 

目前,我國的戰略方針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由愛國者、天弓系列飛彈撐起高高度、遠程防空網;鷹式飛彈負責中程防空任務;而榭樹飛彈系統、復仇者防空飛彈車、捷羚防空系統與天兵防空系統則擔任短程/野戰防空網的任務。

 

雖然傳統的高速戰鬥機目標與可能的彈道飛彈威脅,在我國現有的防空架構下似乎無所遁形,但面對無人機已越來越普遍使用的未來,現有的空防體系可能無法應付超低空慢速無人機的滲透威脅。一來部份野戰防空系統隸屬於陸軍,且並未與三軍聯合作戰進行整合,僅能各行其是;二來在數量上也沒有辦法機動填補可能出現的空防漏洞,特別是除了負責機場防衛的天兵系統與部份防砲營擁有高射砲外,目前台灣的地面部隊是沒有防空火砲的。

 

從外高加索地區兩國的衝突中,已看到S-300系列防空飛彈與9K33防空系統似無還手之力地被擊毀,而目前我國在2021年度國防預算中,雖已編列預算採購中科院所研發的「蜂眼雷達」搭配「陸射劍2」型飛彈的中、低空域防空系統,不過國產雷達的效率是否能與美國製品相比,即便擁有與美製雷達相等的性能,也無法忽略在2019年9月14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兩處煉油設施,遭受無人機攻擊事件中的無人機,則未被擔任要地防衛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偵獲。何況除了雷達外,國產飛彈產能與性能都尚有不足之處,即便真能完成所謂「自動化」接戰的中、低空層防空系統,以一枚百萬元造價的防空飛彈去攔截數萬或數千的無人機,成本效益最終仍會對國防預算造成沉重的負擔。

 

不論是未正式開戰前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曖昧作為或戰時有組織計畫的全面攻擊,針對無人機的應處作為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除了上述的關鍵設施打擊外,敵方滲透部隊或第五縱隊也可使用小型無人機(體積小,走私或拆零進口皆可進入島內再由敵方接應人員操作)對我政府指揮鏈高層進行狙擊,尤以小型遊蕩彈藥型無人機已可長時在空巡弋,佐以全電動推進(無熱源、不易遭紅外線尋標頭鎖定)與靜音技術(人員偵知範圍急遽縮短),即便首長換乘裝甲載具,在車隊無有效對空監視裝備時,也容易成為無人機頂攻的目標,我國相關單位應予以正視無人機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直接威脅。

 

※作者為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先進科技所兼任研究助理。本文授權刊出,原文出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