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六成人反對萊豬 為何也有六成人滿意蔡英文

陳嘉宏 2020年10月23日 07:02:00
台灣人對萊豬的普遍負面偏好,雖然提供在野黨在立法院強烈反對萊豬進口的基礎;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反對的強度」。(攝影:蔣銀珊)

台灣人對萊豬的普遍負面偏好,雖然提供在野黨在立法院強烈反對萊豬進口的基礎;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反對的強度」。(攝影:蔣銀珊)

國民黨最近公佈了一項黨版民調,有六成六的人反對美豬進口,但卻也有六成的人滿意蔡英文施政;而反對萊豬議題打了一個月,藍綠政黨的支持度差距卻不減反增,國民黨落後的幅度由原本的5.8%微幅擴大為6.3%。對比國民黨自己這項民調,江啟臣說,民進黨不應該與人民對立,不應該拿孩子的健康作為經貿外交的籌碼,「不應該繼續活在自己民意支持度高的假象中」。國民黨主席這樣的解讀是對的嗎?

 

台灣人反對含萊克多巴安豬肉進口的態度是很明確的,反對的理由很多,諸如:這終究是個被添加了對健康有疑慮的化學物質食物,存在健康的風險;其次,都已經抵擋萊豬進口這麼久了,這樣的反對一定有理由,何必要再進口?最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美國豬肉實在不好吃,不含萊克多巴安的美國豬肉早已開放進口台灣多年。但在台灣的市佔率不到0.5%,就是因為美國豬又臭又腥,根本不合台灣人的口味。

 

所以,經濟部長王美花承諾,若開放萊豬進口願意公開示範吃一天的美國豬肉,以證明牠的安全性;這說法若付諸實現,到時候一定被罵翻。對台灣人而言,「不好吃的東西你示範吃給我看做什麼?」當年,(含萊克多巴安)美牛一宣布進口,各大五星級飯店就以高檔美國牛為號召招徠顧客,就因為美國牛鮮嫩多汁入口即化;如今,要當眾示範吃食滿是豬腥味的美國萊豬,其實是把吃豬肉吃到出神入化的台灣人當傻子。

 

在不計人為與問卷設計誤差的前提下,民調的確可以顯示民意對特定議題的「偏好」,但民調通常不容易測出民意對議題的「強度」;所謂「強度」的意思是:同意的人到底有多同意?反對的人又有多反對?在美國萊豬進口的議題上,台灣人不希望牠進口的「偏好」是非常清楚的;問題在於,台灣人到底是有多反對牠進口?而這個反對的「強度」,才是在野黨反萊豬行動可否升級的關鍵。

 

有了先前開放萊豬進口的失敗經驗,蔡政府在處理推動美國萊豬進口時顯然經過縝密的議題管理:第一、台美聯手,在宣布萊豬進口之際,即由美國AIT、商務部以及國務院表達支持,而可能啟動台美BTA的談話,也向台灣人暗示萊豬進口不是孤立的事件,是有「報酬」的。第二、透過養豬基金以及針對養豬協會的先期溝通,降低最受損產業的反彈,盡量減低壓力團體與反對黨結合的力道。第三、用強制性的標示與重罰盡量讓萊豬與一般豬分流,讓消費者保有選擇權。

 

「未知」是最恐懼的,恐懼的動員也往往會是政治上的最有效動員。基於對同婚的恐懼,兩年前的九合一大選成功地策動一場反執政黨的動員;但隨著同婚正式上路,家裡的神主牌依舊存在,也沒有不知名的同婚伴侶突然跑出來分家產,同婚再不是動員工具,今年初的總統大選已一切回歸正常。

 

所以,此刻的國民黨或可自問:台灣民眾對美國萊豬到底有多害怕?它是否有辦法號召一場與八年前同等規模的「反美國牛」抗議?或至少讓五萬人同時上凱道聲援反萊豬,撼動局勢?萊豬進口已是延宕十數年的老話題,若無法激起台灣民眾對的「義憤」,蔓延對萊豬的恐懼,這樣的反對既改變不了決策,也無法傷害民進黨政府,甚而在過程中貽留後患,得罪美國政府,反可能是個三輸的局面。

 

六成六的台灣人反對萊豬進口,的確是國民黨行動的基礎;但同樣有六成的人滿意蔡英文的施政,顯示在政策衝突下,此刻美豬議題的價值排序其實並不如想像地重要。國民黨若無法正確解讀民調,以為會有「萬人響應」,到最後卻是「一人到場」,那就實在尷尬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關鍵字: 萊豬 蔡英文 江啟臣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