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台灣紀錄片打開接引世界的門窗:Taiwan Docs的兩歲回顧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6年12月30日 15:03:00
Taiwan Docs作為台灣紀錄片海外窗口,以門窗作為視覺(Taiwan Docs提供)

Taiwan Docs作為台灣紀錄片海外窗口,以門窗作為視覺(Taiwan Docs提供)

「Taiwan Docs」是什麼?在做什麼?很多關心台灣紀錄片的朋友/創作者們或許略知一二,卻不甚了解。於是,在2016年的尾聲,辦公室同仁決定催生一篇Taiwan Docs的回顧/介紹,希望接下來能夠讓大家更認識Taiwan Docs這個台灣紀錄片推廣平台。

 

 

第一個台灣紀錄片資料庫的誕生

 

時光倒回九年前,從2008年到2013年,「新生一號出口」影展曾舉辦了上百場的台灣紀錄片常態放映和映後討論,跳脫「時間/時代」的侷限性,讓老片重新出土、新片有放映管道,更讓民眾們有機會回顧台灣歷史與社會的脈絡。

 

 

有了常態放映管道(註1),「台灣的紀錄片要到哪找?」、「一年有多少部紀錄片?」也是許多觀眾共同的疑惑,有鑑於此,透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以及民間單位一年多的努力,第一代的「Taiwan Docs紀錄片資料庫」在2012年年末誕生。

 

 

「Taiwan Docs紀錄片資料庫」成為目前台灣唯一一個功能與資料相對完備的紀錄片資料庫,蒐羅了近三十年來、上千筆曾在影展中曝光的紀錄片(最早可回溯至1933年劉吶鷗《持攝影機的男人》),扮演著保存、整理、推廣的角色。然而,可惜的是,在補助計畫期程結束後,資料庫未能有足夠的經費與人力持續經營,大多數的資料停留在2013年。

 

 

Taiwan Docs海外推廣的開端

 

關心影視文化政策的朋友或許還記得,2014年為扶持台灣紀錄片發展,文化部推動「5年5億紀錄片計畫」,而隸屬文化部的財團法人機構「國家電影中心」,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15年開始了「Taiwan Docs」的海外推廣計畫。

 

 

於是,一輛滿載政府、民間期望的列車,就這麼這麼開始緩緩起程了。前段所述的「Taiwan Docs紀錄片資料庫」也在2014年轉由國家電影中心管理,並在經費與人力許可後,重新改版,於今年誕生第二代的「Taiwan Docs紀錄片資料庫」。

 

 

其實,由國家單位設立自身紀錄片/電影推廣平台/品牌的情形並不少見,在國際影展參展過程中,經常可見到來自各國的文宣品,像是由波蘭文化與國家遺產部(Ministry of Culture and National Heritage of Poland)與波蘭電影中心(Polish Film Institute)共同資助的「Polish Docs」;或是不區分影片類型,將劇情片、短片、紀錄片、動畫片整合,協助德國電影海外行銷的「German Films德國電影行銷服務中心」(German Films Service + Marketing GmbH)等。

 

 

海外推廣怎麼「推」

 

Taiwan Docs與TIDF文宣品於2015 Hot Docs影展露出(Taiwan Docs提供)

 

2015年,國家電影中心開始Taiwan Docs計畫的第一年嘗試,主動且積極地參加國際紀錄片展會,希望能提高台灣紀錄片的曝光度;Taiwan Docs專員帶著台灣年度最新紀錄片,於三月走訪該年於中國廈門舉辦的「ASD亞洲陽光紀錄片提案會」;四月參訪「Hot Docs加拿大國際紀錄片影展」;六月於法國「SSD陽光紀錄片大會」設立台灣攤位;十一月於IDFA市場展(Doc for Sale)上架曝光多部台灣紀錄片等。

 

 

然而,整年度執行下來,卻發現台灣紀錄片一下子要走到國際產業最競爭的「市場展」擂台,似乎火候仍不夠,時機也未到。

 

 

以加拿大Hot Docs或是荷蘭IDFA(註2)為例,除了熟為人知的影展活動,也包含了基金申請、提案大會、市場展等環節,許多影片獲得影展的基金,在提案會亮相,最終也回到影展首映,形成一個全面而完善的產業機制。

 

 

在國際展會上,有許多長期參與的資深製片人、委製編審,多年來搭建良好且緊密的人脈關係,也熟稔紀錄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這些展會上,一個製片人與一部作品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製片人在前期加入製作團隊,參與導演的企劃發想,並在有了一定程度的故事架構與拍攝素材後,籌備基金申請、參加提案大會,提案大會後或許會展開長達二、三年,甚至更長的跨國合作關係,最終將影片推向各國影展播映,觸及世界各地的觀眾……。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故事在導演總是單打獨鬥、缺乏專業製片人的台灣是非常少見的。

 

 

其實,上述完整且大規模的製作,需要穩定的經援扶持,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有著語言與文化的種種挑戰,並非所有影片皆適合的路徑。Taiwan Docs也開始思考,那我們現階段可以逐步地開始為台灣創作環境做些什麼? 

 

 

Taiwan Docs的定位與嘗試

 

一位國際選片人可能會這樣詢問Taiwan Docs:「我們的影展希望可以放映2-3部『歷史』題材的台灣紀錄片,你們可以協助推薦嗎?」

 

 

愛好紀錄片的觀眾,或許對今年五月剛過完十八歲成年禮、台灣最大的紀錄片影展TIDF相當熟悉,其實,Taiwan Docs和TIDF皆屬於國家電影中心的紀錄片組。因此,兩者橫向連結,資源互惠,時常在放映和推廣台灣紀錄片上並肩合作,Taiwan Docs也透過TIDF多年來的基礎,拓展國際影展的人脈關係。

 

 

每年初(註3),Taiwan Docs會公開徵求近一年內完成的紀錄片,及進行中的企劃案,經評選後,依影片內容分類,編輯製成「Taiwan Docs英文推廣手冊」,作為年度推廣主要片單。

 

Taiwan Docs年度推廣手冊(2015-2016,共3冊)(Taiwan Docs提供)

 

當Taiwan Docs與國際選片人、機構代表會面時,將透過手冊介紹最新台灣作品,也依據各單位選片方向,推薦合適的影片,並提供試看片,協助促成海外的放映機會;企劃案部分,則在影片製作階段,協助推薦導演/製片參加國外提案會與工作坊,此外,為了取得「影片首映」,大部分發行商、選片人會特別留意後製階段且接近完成的片單,若看過影片的粗剪版本深感興趣,往往可開啟後續的合作契機。

 

 

除了實體宣傳品,Taiwan Docs也將收錄的影片資訊線上化,登錄在「Taiwan Docs英文推廣網站」與「Taiwan Docs紀錄片資料庫」,方便國內、外專業工作者能快速查詢影片文字及版權資訊。

 

 

同時,隨著全球數位浪潮,近年有許多影音平台大興,這些平台也成為各國選片人選片、看片的重要場域,因此,Taiwan Docs開始與數位影音平台合作(Festival ScopeDoc Allaince FilmVimeo等),建立Taiwan Docs專區,透過各個平台串連的力量,讓台灣紀錄片有機會更廣闊地觸及海外受眾。

 

 

此外,我們也發現,國際上十分缺乏台灣紀錄片的英文論述資料,然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透過網路取得一部作品/企劃案的資料,是國際影展選片人、買家選片時的首要途徑。因此,Taiwan Docs今年開始在英文推廣網站,刊登台灣紀錄片專文的英文譯文,希望能夠增加關於台灣紀錄片的論述,創造國內外影人彼此理解與對話的機會。未來則希望能夠洽談外國媒體並主動邀稿,藉由當地的影響力,接觸更廣大的族群。

 

 

那麼,如果你是一位紀錄片創作者,可以如何善用Taiwan Docs的資源呢?

 

 

除了參加一月初的「Taiwan Docs年度徵件」之外,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作品可以投到哪些國際影展,可以定期參考「Taiwan Docs紀錄片資料庫」中的「行事曆」功能,我們整理了完整的國際徵件資訊;更進一步,若希望了解如何規畫影片的國際參展策略(例如影展首映條件的抉擇)、發行商提供的合約是否合理、影展放映版權洽談等,Taiwan Docs皆可提供諮詢和協助。當然,若你渴望與國內外專業工作者交流、切磋創作經驗,那麼,Taiwan Docs一年一度的「DOC+紀錄片工作坊」也是你不能錯過的活動。

 

 

國內人才培育活動─「DOC+紀錄片工作坊」

 

「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國家、背景不同,但其實我們都來自同樣的世界,說著相同的語言,那就是電影。」─講師凱西‧丹貝爾(《以朋友之名》法國剪輯師)
「如果不是有這樣的平台和機會,你就好像只是個在深山裡練功的人,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很厲害了,可是一出山才遇到敵人。」─入選學員陳育青(紀錄片導演)

 

2016 DOC+紀錄片工作坊,講師與入選團隊一對一討論拍攝企劃案(Taiwan Docs提供)

 

 

對紀錄片有興趣,或是有志成為紀錄片創作者的朋友們,或許是從「DOC+紀錄片工作坊」開始認識Taiwan Docs。

 

 

今年是Taiwan Docs第二年舉辦「DOC+紀錄片工作坊」(註4),徵選八組製作中的企劃案團隊,參與三日閉門的密集培訓,也開放大師講堂及影片放映等公開活動,讓有興趣的大眾參與。

 

 

三天密集的課程結束後,我們請入選學員以及三位國際講師圍坐成一圈,分享各自的心得。國際型的培訓工作坊,雖然全程安排口譯,但作為主辦單位,總擔心學員們隔了一層翻譯,未能盡情、自在地與講師交流。出乎意料地,今年學員似乎主動且樂於與國際講師討論,而講師與學員之間也沒有因為語言、文化問題,產生太多隔閡。

 

 

兩年下來,「DOC+紀錄片工作坊」從製片與國際發行面向,轉而著重創作,除了希望能和國藝會、CNEX所進行的培育計畫有所分工與區隔,也希望可以回到紀錄片的根本,耕耘國內新生代導演的創作能量。未來,Taiwan Docs將試著打破一般工作坊,講師上對下的既定形式,發展創新的交流模式,漸漸讓它成為每年台灣重要、有特色的紀錄片培育活動。(註5)

 

2016 DOC+紀錄片工作坊講師、學員、工作人員合影(Taiwan Docs提供)

 

 

台灣紀錄片海外推廣的困境

 

回顧近兩年,不難發現有越來越多談論「紀錄片如何與國際接軌」的講座、論壇、培訓工作坊等。除了Taiwan Docs之外,自 2015 年起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CNEX合作的「WINDOC紀錄片國際網絡發展平臺計畫」,主要培育製片、導演專業人才;今年已邁入第七屆的CCDF,持續徵選兩岸三地紀錄企劃案,邀請國際委製編審參與;紀錄片工會不定期舉辦與國際推廣相關的「紀工聚會」。然而,各個單位因經費來自政府不同的計畫,雖然可以在宣傳上互相協助,但現階段卻難以有內容上的實質整合,而擴大成為更完善的紀錄片推廣平台。

 

 

此外,台灣紀錄片若希望透過策劃「台灣專題」推向國外,台灣駐外使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以協助當地資源整合與宣傳。然而,今年Taiwan Docs曾與「日本文化中心」洽談合作,希望2017年在日本舉辦「當代台灣紀錄片特展」,放映多部台灣紀錄片並邀請影人赴日交流。雖然雙方合作意願很高,但最終卻因為「日本文化中心」的經費亦來自於文化部,有重複補助之嫌,無法促成這次的合作計畫,令人感到惋惜。期許在可預見的兩、三年內,「國家電影中心」轉型成為「行政法人」組織後,這些問題能夠獲得部分解套。

 

2015年共有三部台灣紀錄片入圍及選映於日本山形影展,Taiwan Docs於影展期間舉辦「台灣影人之夜」,介紹台灣影人給與會各國貴賓(Taiwan Docs提供)

 

 

Taiwan Docs的下一哩路

 

「這是我的試看片,我拍的故事是關於……」
「我們來自台灣,這是我們的紀錄片影展,下一次的徵件是在……」

 

 

每當我們至國際參展時,時常可以發現,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其實隨時都做好與人介紹自己作品的準備。有時不一定是帶有目的性的,而僅是真誠地與他人交流,卻也在日常交談,或是分享各自國家創作的環境中,逐步且無形地建構彼此對另一個國家的認識。這也是在國際推廣過程中,特別受到鼓舞的片刻。

 

 

兩年來,「Taiwan Docs紀錄片海外推廣平台」透過徵件、工作坊、影人之夜、參展協助,逐漸與台灣紀錄片影人搭建橋樑,但仍有許多可深化、加強之處。例如,在一次性的活動之外,為紀錄片工作者創造出一個能夠互助、常態交流的平台。

 

 

「我們是誰」、「推廣給誰」、「如何推廣」,是Taiwan Docs開始從事海外推廣以來不斷思考的問題,而透過Taiwan Docs與TIDF的力量,共同尋找與亞洲其他國家結盟的可能,期待創造對紀錄片工作者更友善、健全的環境,也是未來幾年努力的目標。

 

 

不管你是剛要開始拍攝第一部作品的創作者,抑或是資深影像工作者,歡迎給予這輛剛運行不久的島國列車回饋與意見,「未來,歡迎舊雨新知齊聚共乘!」(文╱張若涵、賴慕寧)

 

 

註1:除了「新生一號出口」影展,2011年年底,全台灣第一個以紀錄片為主題(不限國內影片)放映的場地—『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也誕生了,增加了台灣紀錄片作品除了影展外的新放映管道。


註2:2016 Taiwan Docs參展觀察:《歡迎光臨世界紀錄片殿堂──記2016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


註3:2017年Taiwan Docs年度徵件預計於2017年1月份公告,最新消息敬請鎖定Facebook粉絲專頁


註4:關於2016年DOC+紀錄片工作坊課程,可參考相關文字紀錄:2016年DOC+紀錄片工作坊文字紀錄


註5:關於近年國內人才培育觀察,可參考由Taiwan Docs與紀工報合作企劃文章:《如何幫臺灣紀錄片打造一把好釣竿?——近年臺灣紀錄片人才培育觀察

 

 

▌Taiwan Docs 台灣紀錄片海外推廣平台


台灣紀錄片資料庫:http://taiwandocs.tfi.org.tw/
Taiwan Docs英文推廣網站:http://docs.tfi.org.tw/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docs
Taiwan Docs信箱:taiwandocs@mail.tfi.org.tw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