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一般平民都吃不到!日本收容所提供給俄國戰俘的洋食有多豪華?

黑岩比佐子 2020年11月07日 11:00:00
(2014 © Yuichi Sakuraba , Roast Beef King Henry VIII Cut, House of Prime Rib, San Francisco @ Flickr, CC BY-SA 2.0.)

(2014 © Yuichi Sakuraba , Roast Beef King Henry VIII Cut, House of Prime Rib, San Francisco @ Flickr, CC BY-SA 2.0.)

日本自開國以來接待了許多來自外國的賓客,逐漸駕輕就熟。然而,這次是將敵軍的俘虜當作「客人」接待,許多人為此感到困惑,何況既不知道俘虜的人數,也不清楚必須收容幾個月。

 

日俄戰爭中,日本帶回的俘虜多達七萬九千三百六十七人,扣除釋放、死亡、逃亡的人數,最終還有七萬一千九百四十七人(一九O五年十一月十日時)。另一方面,遭俄羅斯俘虜的日本兵約兩千人,差距甚遠。

 

一九O四年時日本的俄羅斯俘虜僅約數千人,後來加上一九O五年一月旅順開城後約四萬四千人、二至三月奉天會戰後約兩萬人、五月日本海海戰後約六千人,一口氣增加了這麼多俘虜,實在無法負荷。光從數字就能想像,日本對於如何安排俘虜傷透腦筋。

 

收容所的建築由各地的陸軍兵舍、寺院、學校、博物館、民房改建,雖然難免出現狀況,但終究順利將超過七萬名的俘虜安置於二十九間收容所內,可說是一項奇蹟。

 

據說許多成為俘虜的俄羅斯士兵都想像在語言和生活習慣不同的日本生活必定非常悲慘,因此感到惶恐,然而,在看到端出來的餐點是麵包、肉和湯品時,不禁都放下心來。

 

對來自不同文化圈的人而言,食衣住行當中,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食」。當身心都因戰敗而受挫,又被送到敵國,不知道將來會如何的時候,如果在收容所裡看到溫暖冒煙的熱湯,的確任誰都會鬆一口氣。

 

反之,讓俘虜不滿的最大原因通常都是「糟糕的伙食」。因此,日本在俘虜的伙食上應是下了相當大的工夫。才神時雄在著作《松山收容所》中,介紹了松山俘虜收容所的菜單如下(部分省略),即便現在看來也是非常豐富的西式餐點。

 

將 校 早餐 麵包(附奶油)、紅茶(附牛奶、砂糖)

    午餐 麵包(附奶油)、湯(附蛋)、咖哩飯、紅茶

    晚餐 麵包(附奶油)、蔬菜湯、炸牛舌、紅茶

下士官 早餐 麵包、紅茶(附砂糖)

    午餐 麵包、炸沙丁魚(附紅蘿蔔、蕪菁)、紅茶

    晚餐 麵包、馬鈴薯泥、西貢米、白蘿蔔、紅茶

 

松山收容所的俘虜幾乎每天都會前往道後溫泉泡湯療養,據說只要支付少許的費用就可以買到餅乾、橘子、柿子、栗子羊羹,甚至啤酒或紅酒。二十九間收容所當中以松山收容所最有名,但其收容人數不過兩千多人,遠不及濱寺(約兩萬兩千人)或習志野(約一萬五千人)等收容所,既然如此,松山收容所何以這麼出名呢?

 

除了這裡是最初開設的收容所之外,另一個理由,就是將校級的俘虜人數眾多。因此許多外國記者都前來松山採訪,將他們眼中日本厚待俘虜的樣子寫成報導或書籍。

 

松山收容所的俘虜在道後溫泉泡湯療養、喝啤酒和紅酒,甚至有人找藝妓尋歡,聽到這裡,想必許多人都覺得吃驚,懷疑這些人真的是俘虜嗎?根據宮脇昇所著的《俄羅斯俘虜走過的松山》敘述,有將校級的俘虜吃膩了官方準備的餐點,甚至自費蓋廚房、僱用廚師、購買喜歡的食材。

 

然而,也只有將校級俘虜才能享受這樣的自由。事實上,俄羅斯當時會透過法國領事支付俘虜薪水,士官、少校候補月領三十日圓,校官則是五十日圓,甚至超過日本同級軍人的薪水。相對於此,下士官階的俘虜月薪為一至三日圓不等,差距非常大。

 

讓將校級俘虜用獲得的薪水在松山收容所過著舒適的生活,並讓各國記者視察收容所的生活情況,藉此獲得良好的對外宣傳效果,對日本政府而言,也可說是樂見其成。

 

松山收容所的伙食與其他收容所差不多,而《北國新聞》則曾介紹金澤的收容所一週的菜單,下面以星期三的午餐、點心、晚餐為例(將校級俘虜的菜單)。

 

午餐  蔬菜湯(牛骨高湯、蕪菁、紅蘿蔔、蔥)、蝦肉可樂餅(蝦、馬鈴薯、麵粉、蛋)、甜點(卡斯特拉蛋糕)、水果(夏蜜柑)

點心  麥茶、水果、餅乾

晚餐  烤牛肉(牛肉、馬鈴薯)、燉豬肉(豬肉、洋蔥、馬鈴薯)、水果

 

據說每餐還會附上半斤的白麵包、奶油和紅茶,其他天的晚餐則提供牛排、燉牛肉、水煮牛肉、燉牛舌等。明治三十年代,在金澤想必只有極少部分的日本人吃過這樣的西餐,多數的庶民都吃不到牛肉和麵包,在此情況下提供給俘虜的餐點竟不是米飯、魚、味噌湯,而是肉、麵包、湯品,這項事實真是令人吃驚。

 

 

*本文摘自《 舌尖上的外交:從幕末到明治,細數日本近代史上最美味的算計 》,遠足文化 出版。

 

 

【作者簡介】
 

黑岩比佐子 Kuroiwa Hisako(1958-2010)


出生於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學畢業。紀實作家。主要著作包括《「食道樂」的人 村井弦齋(「食道楽」の人 村井弦斎)》(獲得三得利學藝賞)、《編輯 國木田獨步的時代(編集者 国木田独歩の時代)》(獲得角川財團學藝賞)、《麵包與筆 社會主義者堺利彥與「賣文社」的爭鬥(パンとペン 社会主義者・堺利彦と「売文社」の闘い)》(獲得讀賣文學賞)、《沒有聲音的記憶(音のない記憶)》、《明治的女兒(明治のお嬢さま)》、《聆聽不可忘記的聲音(忘れえぬ声を聴く)》等。

 

【譯者簡介】
 

陳心慧
 

青山學院大學國際傳播學系碩士。現任專業中日筆譯、口譯人員。譯有《圖解世界5大宗教全史》、《餐桌上的日本史》、《日本古都圖解事典》、《切腹的日本史》、《速解日本文化論》等。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