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美日「正名」台灣後 並非推動法理台獨時機

陳子瑜 2017年01月03日 00:00:00
台灣問題目前不會是習近平現階段的優先處理對象。(李昆翰攝影)

台灣問題目前不會是習近平現階段的優先處理對象。(李昆翰攝影)

繼美國總統川普一則「台灣總統」的推特文,日本也在近日宣布將對台主要窗口「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被解讀為是兩國對台灣國家地位的善意之舉,也不意外地引起中國強烈的反應,在操作聖多美主動斷交之後,進而要求美國禁止蔡英文總統過境。

 

對於美日聯手「正名」台灣之舉,固然使得蔡英文總統在外交方面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也使得支持台灣獨立的群眾士氣大振,進而有應該趁此機會推動正名制憲或創設新憲之呼聲。本文將從中台兩國的情況切入,認為此刻並不是推動法理台獨的最適當時機。

 

首先是中國局勢,隨著國民黨自太陽花運動日薄西山以來,習近平對台策略也跟著越益保守,原先大張旗鼓的三中一青、藉兩岸交流行閱兵之實等高調舉動已不復見,復以台灣二次政黨輪替之後,國民黨內鬥不休,使得馬英九時期的國共攜手合作被迫中斷,缺乏台灣內部的盟友,讓採行此舉進行以經為政、保留有限國際空間的中國對台政策無以為繼;此外,中共十九大的召開在即,習近平為了鞏固自己地位、透過軍區改戰區等共產黨內權力結構改造手段,也使得對台政策將趨於低調,包括國台辦主任人選異動風聲等種種跡象,都顯示著以維穩為優先的色厲內荏。只要蔡英文政府維持當前的應對模式,不輕易跨過制憲公投等紅線,從國台辦對於九二共識退守的例子來看,台灣問題將不會是習近平現階段的優先處理對象。

 

再者是台灣局勢,儘管美日的友好舉動引人遐想,加之中國權力核心進入盤整期,但目前台灣國內最需要的並不是法理台獨,而是透過社會改造工程,進行憲法續造的「實質台獨」作為。亦即是一方面要減緩與調適馬英九政府時期將台灣經濟過度與中國結合的現狀,透過新南向政策、產業與能源轉型、配合川普經濟政策等面向,拉開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二方面則是妥善處理涉及世代、職業正義的年金議題;性別平權、司法改革等人權議題;原住民與新住民等族群議題;以提升勞動條件促進經濟發展等體質改造議題。以上所列舉之議題,無論是否有明確共識與否、明顯多數少數與否,都將激起社會對於「台灣內涵」的辯論與想像,並且更加凝聚台灣作為政治共同體的認知及參與。

 

然而,這些議題有些沈痾已久,有些爭議甚大,絕非一朝一夕可成,更需慎防部份不以台灣為念之既得利益者,結合中國力量從中作梗。因此,對於急需「調養體質」的台灣來說,美日積極協助、中國忙於安內的這個階段,正是休養生息的最佳時機。當中國以軍機軍艦進行敏感行為時,台灣不應重蹈馬英九時期的唱和作為,而是一方面依國際法理主張無涉主權之經濟相關權利,二方面與日本、東南亞各國就爭議事項取得一定程度的擱置與合作共識,展現台灣不是配合製造麻煩者的決心。

 

若能利用此一難得的歷史機遇調養、奠定實質獨立的各項基礎,日後才能更穩健地抓準時機,走完法理台獨的最後一哩路。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台灣總統 正名 台獨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