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船2021年堪稱國艦國造關鍵角色 工作紀律及控管卻存隱憂

朱明 2020年12月28日 20:15:00
台船可算是國艦國造政策焦點,但是近來因管理鬆散而連續發生工安事件,若不改善將是未來隱憂。(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台船可算是國艦國造政策焦點,但是近來因管理鬆散而連續發生工安事件,若不改善將是未來隱憂。(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政府「國艦國造」政策下,2021年海軍「鴻運計劃」萬噸級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LPD,Landing Platform Dock),海巡署最大噸位的4000噸級嘉義巡防艦都要在明年3月間在台船高雄總廠陸續下水與交艦,加上潛艦IDS原型艦儎台建造開工,台船可算是國艦國造政策的焦點,但是台船近來因管理鬆散而連續發生工安事件,以及近年來承購案海軍海巡署船艦不夠精算的疏失,若不改善將是未來的隱憂。

 

 

進出塢泛水事件 凸顯工作紀律鬆散

 

首先以11月28日台船發生的新建造貨櫃船編號1121進出塢泛水事件,據指出,當天是要將該船塢中的一艘建好的貨輪與半成品的船段注水移出,準備讓正在海測中的新造海巡署4000噸級「嘉義艦」進入,就發生了半成品的船段在船塢沉入海水中;雖未裝船段未主機與發電機,但船段中的管線都進了海水,必須全部更換,造成了不小損失。

 

雖台船將這次事件推給漲退潮,但被媒體指為人為疏失造成,據指出,國內各船廠在船塢注水的正常程序,船上一定有人同時到處巡視艙間是否有氣密部分未緊密,若發現有進水就要馬上停注水並封住進水處,這是最基本且沒有技術的動作,台船會犯如此大的錯誤,就是現場應注意卻沒人管,顯示整個工作管理與紀律的螺絲鬆了。

 

上個月11月28日,台船發生新建造貨櫃船編號1121進出塢泛水事件。(讀者提供)
圖為台船新建造貨櫃船編號1121進出塢泛水畫面。(讀者提供)

 

 

未掌握主機交貨期 承造海巡「嘉義艦」險違約

 

再者,台船2018年7月標到海巡署的4艘4000噸級巡防艦案為例,首艘「嘉義艦」當時依合約,在2020年底要交給海巡署進行測試,但台船投標前未將德國MTU公司生產的最新20V 8000型柴油主機,簽約到交貨要18個月的時間精算,得標後與MTU洽商才發現,柴油主機無法在2019年11月以前交貨,也就代表無法依合約在2020年底交艦給海巡署。

 

所幸經海巡署居中向德國MTU公司與美方協調,將原訂交給美國的兩部20V 8000型柴油主機先移轉給台船,才解決台船違約被罰款的困境,再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讓交艦期程往後延期3個月,這讓台船能夠順利的在2021年3月讓「嘉義艦」交艦成軍。

 

台船承造海巡署首艘4000噸級巡防艦「嘉義艦」,曾因誤算柴油主機交貨期,差點無法依合約在2020年底交艦給海巡署。(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出包非首例! 承造海軍磐石艦曾違約賠7億

 

再以海軍的船艦為例,以2015年初交艦的台船建造海軍磐石號油彈補給艦為例,台船提案的主機規格不符招標文件規定,但台船聽信代理商說法,卻自行沒有請專業顧問認證,認為調整後耗油與輸出馬力就能與規範一致,經測試時才發現無法達到規範,最後只能更換主機並吸收所有返工成本;加上事先發生設計圖中的信號與電力管線等問題,最後重新更換主機與管線等成本與延誤期程的罰款,台船在磐石艦建造工程最後以賠本7億新台幣收場。

 

台船承造海軍磐石號油彈補給艦,曾因建造期程延誤違約,最終以賠本7億新台幣收場。(國防部提供)

 

 

海軍砍至成本價 台船承造新救難艦恐賠逾1億

 

再以今年12月2日台船標得海軍「新型救難艦建造」案,得標金額29億7516萬元而言,在招標過程中,首次4月公告是以31億9198萬4394元預算,但國內船廠認為艦上裝備各式先進救難、防護與動力系統所需的成本高,利潤極低,而不投標;7月正式公告又下修到29億7516萬元預算,已經是成本價;只要建造期間進度稍有落後,或安裝管線稍有閃失,就肯定賠錢。

 

知情人士指出,海軍規範新型救難艦的全電力輔助推進系統,是在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期冬季風浪大的期間仍能有效出海執行任務,所以具備完善的全電力輔助推進系統以及動態位置保持系統,協助船艦在風浪中有效執行定點作業。但是這是舊的設計,目前新的設計已可用新型柴油系統來取代,而且系統與施工費用更便宜,若改此系統,還是有其利潤空間,並不像外傳會虧到至少1億元的費用。

 

 

【延伸閱讀】
●台船潛艦裝備園區10日動工 IDS技轉魚雷管將「made in 基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