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琪曾獲綠黨提名不分區立委,積極推動大麻除罪化。(王侑聖攝)
「大麻除罪勢在必行!」曾獲綠黨提名不分區立委,積極推動大麻除罪化的李菁琪,除了經營Podcast節目《大麻煩不煩》,近期更搶搭clubhouse風潮,線上即時嗨聊大麻。多角化經營原因無它,就是堅信刑罰非解決社會問題萬靈丹,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大麻,消除「呼麻=毒蟲」刻板印象,進而檢討並解決警方過勞值勤、醫療人權、社會安全網等結構性問題。
外表猶如大學生,眼神迷濛帶沙啞嗓音,渾身上下強烈散發chill感。對於大麻議題侃侃而談,講到興奮之處三字經甚至國罵脫口而出,與大部分人想像嚴肅、道貌岸然的律師形象天差地遠,她就是受封「大麻律師」的七年級律師李菁琪。
以顯明形象走跳法界,不只備受年輕人、大麻使用者關注,連警方都被「圈粉」。李菁琪自曝最近路上遇臨檢,警察看到她第一時間大喊:「欸!李律師妳不是在跑趴?」原本想以認錯人了來推託,沒想到警察直接拿手機打開IG,「妳看!剛限時動態有打嘛!」讓她想賴賴不掉。
由於在節目上不只講大麻,還教聽眾「不同意搜索」,理解法律賦予民眾的權利,拒絕警方沒搜索票的違法搜索行為。李菁琪笑說,「被警方追蹤(IG)可能不是什麼好事。」但光怪陸離搜索行為著實不少。
最悲催的莫過於上網買植物生長燈、栽種帳篷、肥料,結果過沒多久住處就慘遭警察搜索。李菁琪說,當事人單純買植栽用品,哪知道居然被「衝了(指搜索)」,先是居住地被衝,戶籍地隨後也被衝,家中長輩差點嚇死,讓當事人生無可戀告訴電話另一頭警方:「我只是種鼠尾草而已...。」
誤衝案件不勝枚舉,這半年來李菁琪經手數件。她進一步了解,是警方以緝毒為由向拍賣網站調購物紀錄和個資,關鍵原因則與緝毒績效制度脫不了關係。查緝毒品背後更藏著警方過勞隱憂,許多基層員警遊走在執法灰色地帶行事,只為爭取績效來換合理休假或獎金,變成弱弱相殘的惡性循環。
各式case沒有最衰,只有更衰。其中一位當事人A是攝影師,沖繩工作結束返台,搭Uber回家途中遇到酒測站,警察以車內飄散大麻味為由要求配合搜索,「你打開一下、你自己打開、自己拿出來。」當場根本沒簽自願受搜索同意書,且搜索老半天,一個日本友送A的卡祖笛被警方質疑是毒品吸食器,儘管現場示範吹奏警方仍不信,並聲稱「上面麻味很重」,篩驗試紙有變色、出現大麻反應。A因此被帶回警局,後遭起訴持有二級毒品罪,但一審宣判無罪,檢方上訴二審目前還在審理中。
另一位當事人B為酒吧老闆。某天收到傳票,在家裡、店裡沒被搜索狀況下被控持有大量大麻,讓B摸不著頭緒。結果是他酒吧騎樓下路人的摩托車上有一小包大麻,上面驗出B指紋,因此被起訴。推測可能是客人向B兜售過程中摸到才留下指紋,沒人贓俱獲,B就被控持有並遭起訴,令李菁琪直呼:「根本超級荒唐吧!」該案目前審理中,酒吧為此關門大吉。
還有一位甫從國外回台的當事人C,深夜在信義區夜店路邊抽菸,巧遇素未謀面外國人向他借火,兩人邊抽菸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未料,警察突然現身指外國人身上有大麻將其帶走,並要求C跟著回派出所充當翻譯;儘管C斷然拒絕,仍被警方以在場之人為由帶回,最後C驗尿呈陽性反應,又因外國人聲稱大麻是C給的,C當場被控持有大麻逮捕,後遭判戒癮治療,外國人被驅逐出境。C不滿上訴,更質疑外國人筆錄有塗改痕跡,結果二審被檢察官痛罵不知悔改。
李菁琪重申,她絕對沒有仇警,也不是煽動民眾違法,「執法者必須依法執法,不應逾越法律。」倘若警方認為《警察職權行使法》等執法規定不能有效打擊犯罪、追查不法那就走修法程序;更重要的是,警察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究竟是行政警察抑或司法警察,「因為路檢絕非犯罪偵查的手段!」如同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系教授林裕順所言,臨檢盤查與偵查手段,兩者必須分清界限。
李菁琪並強調,自己在節目上嗨聊大麻,但其實法律、權利和文化才是要表達的核心。到支持大麻除罪化、合法化的原因,她難得收起笑容,一本正經了起來,轉換成大家想像律師該有的嚴肅模樣。
她表示,任何藥品、物質施用者不該被當作犯人看待,包括施用海洛英、安非他命、大麻、搖頭丸等「他們就是生病了才這樣。」面對病人或是藥物濫用者,政府一味處罰,僅把人關起來是沒有用的,假裝看不見問題存在是沒用的,強制戒治基本上就是把人丟進監獄,反而造成他們遇到更多販毒者或買毒管道。
「大麻除罪化是重要且勢在必行的!」李菁琪透露,現在司法實務上,像她這樣年輕一輩檢警、律師有一派強烈主張施用大麻應除罪化,改以醫療化除欲方式來做;換言之,以病人來看待藥物濫用者,而非把他們視為犯人。有些法官甚至私下跟她說,看到施用大麻「會判比較輕。」
她說,目前法官、檢察官幾乎都認定,大麻一施用就成癮,驗到大麻反應就代表有癮,部分乾脆直接判戒癮治療,還幫施用者延長戒癮治療期;既然處罰沒有用,何不交給專業醫師判斷,進一步減量施用,「先除罪再除魅!」社會應正視藥品濫用問題。
事實上,姑且不論菁英白領階層不乏施用毒品者,一般咸認製毒、賣毒、施用者為社會低層、是敗類,但這些人其實很天才,單憑翻譯軟體學習栽種大麻,還能想出魚菜共生;大麻除罪後開放個人一定數量栽種、自用,能不能賣是另回事,相信可以阻斷黑市交易鏈,對犯罪控制有正向幫助。
李菁琪指出,早在蔡政府第一任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時,就有討論過施用毒品者戒癮治療多元處遇,有意建立新的戒治系統;當時還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顧立雄,亦主張毒品施用者在進入司法程序前應先進行「藥癮治療」,卻遭社會輿論激烈反彈、被譙爆,顯見藥、毒品濫用在台灣被過度妖魔化,大家根本沒辦法理性討論。
所幸,近年來愈來愈多法界、醫界、學術界、民間團體,紛紛提出各式意見,透過社群軟體、傳統媒體等媒介倡議大麻合法內容,希望藉由社會菁英標籤,破除民眾負面觀感。李菁琪笑稱,刑罰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靈丹,真正面對問題才是,為此她不怕遇到「麻」煩,將繼續支持並推動大麻合法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