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解密】台大專家提「新受體」假說 潛藏患者復陽、變異株兇狠關鍵

陳燕珩 2021年05月19日 21:43:00
針對新冠病毒入侵人體過程,台大醫學院助理教授游偉絢提出研究假設,指除了已知的ACE2受體外,可能存在新的糖胺聚醣膜蛋白受體。(陳愷巨攝)

針對新冠病毒入侵人體過程,台大醫學院助理教授游偉絢提出研究假設,指除了已知的ACE2受體外,可能存在新的糖胺聚醣膜蛋白受體。(陳愷巨攝)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升溫,專家多認為與英國變異株傳染力強有關。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是藉棘蛋白(Spike Protein)與人體細胞的受體ACE2結合,入侵人體致病。不過,台大醫學院助理教授游偉絢近期提出研究假設,指除了ACE2以外,可能存在新的受體,此種帶有糖胺聚醣的蛋白(Proteoglycan),在呼吸道、上皮細胞、心臟和血管,甚至免疫細胞都找得到,一旦假設成立,將可解釋為何變異株感染力強,且會產生復陽情形。

 

科學家日前研究破解,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人體的過程,是經由病毒上的棘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受體ACE2結合,才得以侵入細胞內部,也因此ACE2被稱作病毒進入人體的關鍵「鑰匙」。由於肺部、心臟、腎臟和血管等組織細胞,都帶有ACE2受體,隨著感染的細胞不同,可能引發多處器官破壞。

 

 

 

水解酶+受體研究專家 哈佛講師游偉絢拋新假說

 

不過,近期台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游偉絢更進一步提出,除了ACE2以外,可能還有另一個受體,更早與病毒棘蛋白「碰面」結合,引發後續的活化機制,接著才進入人體細胞,團隊正在著手驗證這項全新的研究假說。

 

曾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擔任講師的游偉絢,待過麻省總醫院癌症研究中心、兒童醫院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等單位,返台後在台大醫學院任教,從事水解酶研究近20年,更曾發表過多篇與癌症幹細胞受體相關的學術研究,為細胞學領域專家。

 

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人體的過程,是經病毒上的棘蛋白(如圖所示)與人體細胞表面受體ACE2結合。(陳愷巨攝)

 

 

糖胺聚醣×棘蛋白結合有案例 拚驗證找新受體

 

游偉絢指出,目前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只有單一ACE2受體,但他研究病毒棘蛋白構型的結合區塊時,發現突變點的周邊,有很多帶有正電性的區塊,與糖胺聚醣膜蛋白(Proteoglycan)有結合的可能性,不排除有新的受體存在,為此他與團隊著手進行結構研究,試著在細胞上驗證。

 

游偉絢與團隊建立的model,是假設病毒棘蛋白會與新受體結合,該受體帶有糖胺聚醣,最主要的醣類是HSPG。目前已有研究發現,糖胺聚醣可與棘蛋白結合,不過,究竟是哪種蛋白受體帶有糖胺聚醣,至今尚未被確認,這也是團隊要驗證的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游偉絢點出,人體從上皮細胞、鼻咽、喉嚨、下呼吸道、心臟和血管,甚至是免疫細胞,都可能帶有該糖胺聚醣蛋白受體,若研究假說成立,證實有新受體存在,代表病毒可能躲到T細胞內,跟免疫系統大跳「探戈」,人體免疫力低、病毒跑出來;免疫力高、病毒又不見,可解釋為何有些患者驗不出病毒,或是採檢陰性後又產生「復陽」狀況。

 

游偉絢提出研究假設,指新冠病毒入侵人體過程,除了已知的ACE2受體外,可能存在另種糖胺聚醣蛋白(Proteoglycan)受體,使棘蛋白與受體結合力更高。(游偉絢提供)

 

 

 

突變種結合新受體「更緊密」 推測傳染力強關鍵

 

游偉絢更指出,他研究英國突變種、印度突變種等棘蛋白構型,發現帶正電的結合區塊一直在擴張,會使得黏性更高、結合力更強。已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突變種的棘蛋白非常密質,比非突變種還密,他懷疑可能是因與新受體的結合,讓棘蛋白的結構產生變化,得以結合得更緊密,團隊正在研究該機制,若假設成立,將可解釋突變種的感染力何以較強。

 

不過,一旦棘蛋白構型改變,將牽涉後續的抗體結合是否有效,針對原病毒株所設計的疫苗,會因抗體無法識別,導致效果打折扣,雖不至於到完全無效,但勢必受到影響。為此,游偉絢團隊研究過程中,也同步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團隊合作,建立藥物model,盼找出阻斷棘蛋白與受體結合的藥物,將新冠病毒阻絕在外。

 

游偉絢(圖中)和他的研究團隊,正在驗證「新受體」研究假說,並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杜奕瑾團隊合作,盼找出阻斷棘蛋白與受體結合的藥物。(陳愷巨攝)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