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龍級潛艦升級案從5年計畫改到10年 竟以輸出許可延宕為由太牽強

朱明 2021年12月24日 22:10:00
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期程從原規劃5年,延宕10年才能完成。(軍聞社提供)

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期程從原規劃5年,延宕10年才能完成。(軍聞社提供)

2022年國防公開預算中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期程從2024年延期3年到2027年完成,雖軍方對外的說法是受到裝備輸出許可延宕所造成,但檢視整個執行過程,主合約商中科院是否在執行上的專業度不足,讓整體計劃一延再延又延,從原規劃5年延宕一倍時間到10年才能完成,現只用輸出許可延宕為由,讓海軍水下戰力提升期程延宕,似乎說不過去。

 

近年來不難發現,我向美以商購模式採購武器裝備與戰鬥系統,都會因輸出許可延宕而延後完成,例如海軍「康平二階段」獵雷艦國造案,雖然是得標商慶富船廠因財務問題而告終,但艦上戰鬥系統是美商洛馬負責整合,需美國的輸出許可, 也發生延後1年取得核准。再則,中科院研製的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系統的「迅聯專案」,原計劃在2019年結案也延後一年到2020年,中科院對外的說法是向美商洛馬公司購的MK 41垂直發射系統輸出許可,美方延宕1年才核發,相對整個作業流程也延後1年完成,經報請國防部核定延後1年結案。所謂輸出許可通常都是延宕1年,隔年就會通過執行。

 

「迅聯專案」MK 41垂直發射系統,中科院指稱是美方輸出許可延1年後才核發,最後國防部核定延後1年才結案。(取自美國海軍)

 

 

中科院次系統洛馬不認可 完成期程5年延到7年

 

但是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該案2017年之前早就由海軍與美商洛馬進行規劃,大部分性能提升的系統都已經有了方向,但是因國防自主政策指導下,全案交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再由中科院邀美商洛馬公司就全案進行議價與簽約執行。從2018年的國防公開預算中,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等3套性能提升案規劃是2018年到2022年以5年完成,這個期程就是海軍最初的規劃系統完成期程。

 

 

據了解,因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後,除了海軍選用的各項裝備,含聲納、水下通信系統等,將部分自研的裝備要加入戰鬥系統中,洛馬對於中科院列出的一些特殊規格次系統以及配套軟體並不認同,洛馬認為因為沒有足夠資料進行整合並納入次系統中,造成了系統間的匹配性或干擾問題,視必會影響性能提升案的進度,且無法保證這些系統與裝備在戰系中能夠正常工作。經過近兩年談判,歷經美方輸出許可管制、武器系統整合期限、系統價格等歧異與困難,在2019年6月由主合約商中科院與洛馬公司完成簽約。這從2019年國防公開預算的「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完成期程就延長為2018年到2024年完成,原訂5年延長到7年。

 

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裝備等大提升,可望加入美軍現役的MK 48 Mod 6魚雷。(翻攝自洛克希德馬丁網站)

 

但全案遲至2020年都尚未開工,國防部解釋,在2020年8月4日獲得美國國會核准裝備出口許可,在2021到2022年執行人員國外教育訓練、裝備產製及交運,並配合劍龍級潛艦修期,執行改裝升級工程及系統測試驗證等,也委製協議書於也是在2020年11月26日完成驗收。

 

 

完成期程連三改 理由推美方「裝備輸出許可」延遲

 

但是在今年公布的2022年的國防公開預算中,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完成期程再度連三改,從2024年延期到2027年完成,也就是原規劃5年變成10年完成,這次延期的理由還是以2018年就可以拿到裝備輸出許可,卻延後2年,直至2020年才收到,因此造成整體計劃延後,但這個說法似乎太牽強。

 

知情人士指出,該案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就是以商購模式向美採購相關的系統裝備,按過去的經驗就應該知道商購取得裝備輸出許可,都會被不確定因素給延宕,2018年該案由中科院出面執行就不順利的推進,究竟是專業度不足?還是程序的不了解?讓裝備輸出許可一再延遲,造成海軍水下戰力提升一再被延宕的責任,以裝備輸出許可延宕通通推給美方。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