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法務部長邱太三(左)反對廢除軍審法,蔡英文也曾考慮恢復卻未不了了之。(合成畫面/王侑聖攝、總統府、國家人權博物館)
大罷免攻防將起;賴清德總統今天(13日)在國安高層會議後宣布,因應國軍近年常被中國滲透,擬重新檢討《軍事審判法》恢復軍審制。據了解,雖然當年洪仲丘案爆發時,當時仍在野的民進黨在與司改會合作下,大修《軍審法》,主張軍人在平時不受軍法審判,但綠營執政後,發現對部隊管束、軍紀威懾,都有嚴重負面影響,於是早在蔡英文政府推動國防改革時,即曾一度曾思考恢復軍事檢察官制度,但後來因牽動修法,衡量執政情勢時間不夠,卻不了了之。
當年洪仲丘事件,湧現數十萬人聲援,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也配合司改會等民間團體大修《軍審法》,形同廢除軍審制度,但當時黨內並非沒有反對者,最突出的指標人物,就是蔡英文台大學弟、愛將,後來歷任法務部長、國安會諮委及陸委會主委要職的邱太三。
回顧12年前民進黨團配合民團修法之際,邱太三不僅在媒體受訪時公開反對,還試圖遊說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擋下修法,但當時社會一面廢軍審聲,無力回天
對此,邱今接受《上報》訪問時表示,90年代在朝野努力下,軍事審判已逐漸改革,洪案的問題應是檢討《軍事懲戒法》,但當年貿然碰《軍審法》,移除承平時期軍事審判的規定,衝擊將非常大,一來民間司法體系,對軍事系統不熟悉,且通常高度機敏的軍事案件,很難同一般刑事,得有非常明確的證據法則做出裁決,這也是近年許多重大的洩密甚或叛國案件,最後都用刑度較低的罪名來定罪或判決,和民間感受落差太大。
邱太三直言,當年修法形同廢除軍審後,偵辦軍事機密牽動國安重大案件,一般司法官、檢察官偵辦、定罪裁決多較輕,在前述原因下是必然,他也說,自己在法務部長任內,也只能盡力補救,例如和時任國防部長馮世寬,安排軍審體系被裁撤後,拔任年輕的軍事檢察官任檢察事務官,協助檢察官偵辦軍事相關案件,更研議要重修檢察官甄選辦法,讓一定資歷,也受過訓練的軍方背景檢查事務官,得任檢察官,偵辦軍方相關案件。
後來到國安會、陸委會服務,邱太三更體認到,廢除軍審對國安的重大衝擊,他甚舉例,竟有東引一級戰區士兵未離營數天,法官竟以女友生病判無罪案例,因此他也一直努力,希望制度能重新補救。
據了解,蔡英文雖然當年支持修《軍審法》,但執政後,也驚覺廢除軍審對國家安全的衝擊,不只邱太三,軍方系統更常反映廢軍審的不當,於是蔡在推動國防改革時,曾一度思考要恢復軍事檢察官,並責成軍方和司法院研議,但後來沒有下文,蔡時期幕僚也坦言,實在是牽動修法,時間力有未逮。
除邱太三外,上屆立院和蔡英文親近的國防外交重量級綠委羅致政,曾以補救性思考,試圖推動成立國安專業法庭,由該法庭來處理涉及軍方的國安重大案件,最後卻功敗垂成。綠營國安人士說,當年貿然廢除軍審對國安衝擊太大,尤其全世界民主國家都還有軍事法庭,唯獨台灣廢除是特例,賴今天拋出的構想應該支持,「現在世界向『右』轉,且台灣面對中國滲透吞併威脅,過去太『左』的作為,現在實在需要調整矯正。」(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