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CC委員人數不足的空檔期,寰宇新聞台大量轉播東森新聞的影音畫面內容;鏡電視與鏡週刊人事案也大打擦邊球。(合成畫面/張哲偉攝、翻攝畫面)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因委員人數不足,超過半年未召開委員會議,不僅許多重大決策無法拍板定案,廣電媒體也頻現詭異亂象。除了老三台因無法換照恐在6月底「違法營運」,另早已被NCC質疑背後老闆可能是東森電視總裁的寰宇新聞台,現也不避諱壟斷疑慮,直接大量轉播東森新聞的影音畫面內容。
還有被NCC明令要清楚分割人事的鏡電視與鏡週刊,現也利用NCC委員難產的空窗期,先讓週刊高層請辭,再去接任電視台的新董座,似乎無視NCC設下的「防狗仔條款」,大打擦邊球。
「剛看完51台東森新聞後,轉到寰宇新聞,竟看到一模一樣、原封不動的畫面與內容,還以為沒轉台,原來兩集團早已新聞一家親了」,業界人士最近發現,國內財團在有線電視頻道上,最多都只有2張新聞台執照,例如三立、年代、TVBS、非凡等,現在東森與寰宇兩家加起來共有5張,實在是太大、太可怕了。
2022年6月,原本就是鏡電視大股東的房產代銷龍頭甲山林集團董事長祝文宇,又買下亞洲衛星電視公司85%股權,包含寰宇新聞台、寰宇新聞台灣台、寰宇財經台3個新聞頻道,及其他7個綜合與戲劇頻道;隨後亞衛申請董監事變更,預計要擔任亞衛新董事長的人選,竟是東森電視的董事范瑞穎。
「為什麼祝文宇買的亞衛,要由東森范瑞穎來擔任董事長?」市場盛傳,亞衛背後的真正買主是茂德機構總裁、東森電視總裁張高祥,「老祝雖手握鏡電視及寰宇共4個新聞台,卻始終籠罩在『幫張高祥代持』的人頭疑雲下」。
後來NCC以范瑞穎可實質參與「東森新聞台」、「東森財經新聞台」、「寰宇新聞台」、「寰宇新聞台灣台」及「寰宇財經台」計5個新聞及財經頻道經營,涉及廣電產業水平及垂直整合等壟斷問題,駁回亞衛申請。直到2024年5月NCC才同意亞衛董事長變更為資深媒體人黃東烈擔任。
至於亞衛股東涉及借名與代持,因為在審查過程中,亞衛都否認,NCC依衛廣法等規定,保留許可廢止權。附款內容為,亞衛應於每年股東會前15天提供股東名簿給NCC,並向NCC說明該亞衛的實質受益人,如未履行,或有具體事證顯示亞衛上層股東涉有代持或借名情事,將依規廢止原處分。
「真的很誇張,」業界人士說,年代與壹電視因背後的老闆都是練台生,所以才共享資源與畫面,但寰宇都被NCC懷疑了,還毫不避嫌,大量原封不動地使用東森新聞影音畫面內容,新聞一家親之下,即便可能只是種合作模式,但也會讓人認為背後老闆都是張高祥?
另一家新聞台的人事案也引起討論。鏡電視公布,董事長鄭優4月底任期屆滿退休,並由鏡週刊前副社長廖志成接任;但因NCC先前規定,週刊與電視不得共用人力,廖志成則正式請辭鏡週刊職務,而外界觀察,頗像是在走巧門。
前《壹週刊》社長裴偉籌辦《鏡週刊》後,2019年底向NCC申設「鏡電視新聞台」,歷經多次補件、諸多爭議事件後,原董事長裴偉也請辭以示切割,鏡電視終於在2022年元月闖關成功,成為近10年首家准設的新聞台。不過NCC也設下史上最多的40多項附加條款,包括前所未見的「保留許可廢止權」及「防狗仔條款」、「國安條款」等,鏡電視如果違規,NCC可收回執照。
在保留許可廢止權事項的第3至第5條中,都明確規定著:鏡電視取得執照後,鏡週刊董監事及經理人不得參與該鏡電視任何營運,及鏡電視股東及其所屬企業,與鏡電視間不應有顯著非常規交易或不當利益輸送情事,還有鏡電視股東不得以任何方式介入該公司人事、財務及業務。
業界人士說,鏡電視與鏡週刊的人事若分割不清,或鏡週刊管理階層有介入干預新聞情事,就已違反「天條」,達廢照標準;不過,鏡週刊高層請辭後,再去鏡電視當董事長,這招算不算數?還得由NCC認定。
NCC因委員人數不足,超過半年未召開委員會議,許多重大決策無法拍板定案,雖行政院上月表示,NCC新委員提名名單已確定,不久後就會送到立法院,但迄今仍未公布。
對於近期的媒體亂象,NCC先表示,目前NCC較迫切的業務為,上半年共有包括老三台與公視在內的37家廣播電視業者執照將在6月底到期,屆時若無法順利換發,將面臨停播命運;若累積到下半年,則有高達50家廣電事業無法換照。
考量無法換照並非業者問題,NCC已發函系統、平台業者,基於保障視聽眾權益為由繼續播出頻道。最終還是得由委員會議,避免讓廣電業者陷入無法換照、違法營運的窘境。
而NCC也已收到鏡電視變更董事長的函文,對於人選資格是否適合?有無違反附加條款?也都得經由委員會議決定。
至於寰宇大量使用東森新聞的影音畫面內容,NCC則說,法規並無禁止使用新聞同業的內容,或許只是各電視台之間的資源共享,也無法從此事推論到寰宇是否涉及借名代持等情事,還得有更多的證據,再由委員會進一步查核。不過目前因人數不足,無法召開委員會議,NCC也很無奈。(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