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繁星生表現輸指考生? 招聯會打臉台大:解讀未忠於原始論文

黃驛淵 2017年08月23日 21:10:00
台大日前提出資料打臉招聯會,指分發入學者表現優於繁星生。但招聯會及國內考招部門看過原始論文後,發現台大根本選擇性引用論文,甚至錯誤解讀研究結果。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合成畫面/攝影:李隆揆、讀者提供)

台大日前提出資料打臉招聯會,指分發入學者表現優於繁星生。但招聯會及國內考招部門看過原始論文後,發現台大根本選擇性引用論文,甚至錯誤解讀研究結果。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合成畫面/攝影:李隆揆、讀者提供)

一篇台大經濟系的研究,引發學界考招大戰!台大校方日前引用論文內容批招聯會「科學素養不足」,宣稱控制學測成績因素後,考試入學學生的大學成績優於申請生及非名校繁星生;招聯會則反批「以小學觀念規畫大學招生是國家災難」。戰火延燒半個月,包括招聯會及國內考招部門近日翻出原著卻發現,台大校方根本選擇性地引用論文,甚至錯誤解讀研究結果。

 

對於台大之前引用論文內容批招聯會「科學素養不足」等說法,招聯會執行秘書、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認為這些詮釋並沒有忠於原著。(圖片取自國立中興大學官網)

 

招聯會執行秘書、清大教務長戴念華接受《上報》採訪說,台大之前對外的解讀,有許多地方與原本的報告不合,許多媒體也沒有拿到原始的報告,「就只好聽台大講」,但當大家看到原始論文,就會知道台大的發言及解讀,「並沒有忠於原著的結論」。

 

台大引用論文 遭批「斷章取義」

 

一名出身學界、現任國內考招部門要職的主管也批評,台大引用此論文對外強調考試入學優於其他多元入學管道,但卻斷章取義;看過完整論文就可知,即便控制了學測成績,申請生與指考生上大學後的學業成績也「沒有顯著差異」;反而是繁星生,不管有沒有控制學測成績,大學的學業成績都優於指考生,這證明多元入學的方向是對的。

 

 

台大之前提出資料批評招聯會,指分發入學者表現優於繁星生,今日反遭打臉。(攝影:李隆揆)

 

這名考招部門主管並批評,台大在描述申請生「並沒有顯著優於」指考生的時候,前提是控制了學測成績,還拿此譏笑招聯會沒有科學素養;但自己在討論繁星生與指考生的學業表現時,卻挑了「未控制學測成績」的結果來解釋,「邏輯錯亂又雙重標準,這種科學素養實在是太猛了!」

 

據了解,招聯會日前已取得原始論文,並找了作者一一討論有疑慮的內容,預計明天(24日)中午前將對外公布他們細讀論文後、對台大的回應。

 

而參與此研究的一名台大經濟系教授接受《上報》採訪回應,論文公布後,該說的都在裡面說了,也寫得很清楚,結果可受公評,他們不會再對外受訪作解釋或有任何說明。

 

台大經濟系的研究指出,若控制學測成績,非名校繁星生與指考生的學業表現「沒有顯著差異」。(圖片取自「入學管道與學習表現」簡報檔)

 

這波考招大戰,起因於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日前引用台大經濟系博士李維倫及經濟系學者古慧雯、駱明慶、林明仁共同掛名的〈入學管道與學習表現〉論文表示,在控制學測成績變因下,考試入學上台大的學生,在基礎科目上的表現優於學測成績相當的申請入學生,顯示高中3年完整學習的重要性。

 

對於繁星生,他也引用論文稱,繁星生入學後的表現,確實是現行3種入學管道中最高的,但這是傳統名校學生拉高繁星生平均成績所致,其他非名校的繁星學生平均學業成績遠低於考試入學學生。

 

非名校繁星生成績 大於、等於指考生

 

然而,根據《上報》取得的這份論文完整版、以及當初在台灣經濟學會2016年會上發表的PDF簡報檔,內容都明確指出,名校繁星生上台大後的學業成績雖優於非名校的繁星生,但控制學測成績後,非名校繁星生和指考生的學業成績「並沒有顯著差異」。

 

論文進一步分析各類組狀況更發現,在控制學測成績後,台大二、三類組非名校繁星生和指考生的學業成績非但沒有顯著差異, 一類組科系非名校繁星生的學業成績,甚至還「顯著高於指考生」。

 

換言之,名校繁星生的學業成績雖然優於非名校繁星生,但在控制學測成績的因素下可推斷出,「非名校」繁星生的學業成績則是「大於、等於」指考生。此結果顯然與張耀文日前的公開發言內容有很大落差。

 

對於繁星生表現較好,論文也提出解釋,認為「繁星分發比序的最高順位必定是高中在校學業成績的全校排名百分比,而頂尖的高中成績代表著有助於日後課業學習的學習習慣」,這也代表「除了學測成績之外,高中成績也是預測未來學業成就的有用資訊」。

 

台大經濟系的研究發現,控制學測成績後,一類組非名校繁星生的學業成績顯著高於指考生。(圖片取自「入學管道與學習表現」論文)

 

此論文主要是利用2007到2014年間入學的台大生學籍資料、入學考試成績和在學成績,來探討不同管道學生入學後的學業表現差異;但文中同時也指出研究侷限,「我們的實證分析可能只能推廣到國內頂尖大學,若要類推到全國或是整個多元入學制度,可能需要相當的修正」。

 

至於「名校」定義也引發質疑。此論文採較寬鬆的定義方式,只要在2011到2015年間,「至少有一位畢業生不依賴繁星管道,而以申請或指考方式進入台大就讀的高中」,都被定義成「名校」。

 

名校定義遭質疑 與外界想像有落差

 

但戴念華說,這份報告對「名校」的定義,並不符合一般人對名校或傳統明星高中的想像;比較常見的名校定義,會以該所高中考上頂尖大學或國立高中的比例作為標準。因此,當論文或台大在談「名校」、「非名校」的學業表現時,根本不是大眾心中想像的名校,解讀自然也會有出入。

 

一名考招部門主管則說,若台大那麼想擁護傳統的考試方式,或自認這個管道可以招到最優秀的學生,那大可以放棄繁星、申請入學的招生名額,「但他們根本不敢!因為根據研究,繁星生的確表現較好,而申請生入學後的表現,也與指考生沒什麼差!」

 

他還說,今年台大透過分發管道入學的高中生,有85.8%都來自六都,顯然指考分發存有很大的城鄉差距,「若只有指考,結果會好過多元入學嗎?」

 

【延伸閱讀】

●投書:考招變革掀口水戰,改革改不掉傳統思維

 

【編輯推薦】

●同志愛情故事館七夕前浪漫開幕

●Netflix解密《漫威捍衛者聯盟》  揭開追劇族群的不同特質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