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狂升,有購車需求的民眾,可趁機多看外匯車撿便宜。(取自freepik)
受進口車關稅與汽車貨物稅可能調降的不確定性干擾,消費者多觀望,使得國內車市買氣急凍,上半年銷量慘澹,為力挽低迷市況,不少車廠紛紛祭出促銷戰度冬。
業界專家分析,購車需求一直都在,只是暫時被壓抑,但將來若真降稅2成,不代表車子就會跟降2成,向來都是「買氣」影響車價;消費者如果真想撿便宜,台幣狂升之下,反映最直接的,應屬中古外匯車。
一輛車有哪些稅要課?台灣車輛稅負沉重,國產與進口車均需課徵25至30%貨物稅、5%營業稅,進口車另加17.5%關稅,若車價逾300萬元,還需繳納10%的奢侈稅。以在台售價約300多萬元的雙B車種來看,在美國售價大約還不到200萬元。
所以美國總統川普自4月2日宣布啟動對等關稅,多年來被外界批評備受關稅保護的國產汽車業,自然成為台美談判可能被犧牲的對象,朝野立委更多次點名汽車關稅與貨物稅該降。
但兩個月過去了,市場各版本傳言不斷,雙稅政策仍未確立,想買車的民眾當然持續觀望,由於美國預計7月9日公布關稅協議結果,經濟部在6月中旬終於定調「先談關稅、再調整貨物稅」,主要理由是可降低對國內廠商的影響,且美國車進口台灣的比重也不高,汽車關稅減讓的衝擊尚屬可控。
不過,也使外界原先期待的「無差別式」全面調降稅負時程再度延後。而先前消費者期待關稅、貨物稅出現「雙稅雙降」的預期心理,導致國內車市銷售量急凍,今年前5個月就跌了14%,光是5月單月就跌了24%,6月也預料將年減2成。
「上半年車市太慘了。」一位汽車達人說,買氣一路凍下去,恐讓今年國內新車銷量跌破40萬台,創10年來新低,為消弭觀望氛圍,眾多車廠已無法再等待政策明朗,紛紛決定祭出優惠,「購車的需求其實還在,只是暫時被壓抑,車商乾脆就打促銷戰,先度過眼前這一波。」
許多民眾期望關稅調降後,進口車會變得便宜,但其實也不盡然。「將來美系車可能會降價,但並不是說關稅減少十幾趴,該車款價格就一齊跟降十多趴,」CARPOST車博資訊創辦人陳柏文指出,會影響車價的因素,向來都是「買氣」。
「如果成本降低2成,售價就也跟著降2成,只能說這商人太有良心了,」陳柏文說,一般車商都先降個7、8%,看能不能扳回買氣,若不行就繼續降到10%,一定都是漸進式的緩升或緩降。
而現在經濟部已定調「先談關稅再調貨物稅」,且只限於進口的美國車,影響的車種有限,大約是某幾種雙B車型與特斯拉而已,例如Tesla的Model 3,BMW的X3、X5,Mercedes-Benz的GLE等。
消費者如果真想撿便宜,反映最直接的,應屬中古外匯車。外匯車是指由民間貿易商,以外匯買入進口車,再運回台灣轉售的汽車,通常較代理商販售的車價便宜,且可以由貿易商協助找到符合己身需求的車款。
「目前台幣兌換美元,已經見到28字頭,等於與上半年初相比,美元已便宜了1成多,」陳柏文說,外匯車是二手車商,將本求利,只比誰跑(賣)得快,而匯率是最直接的因素,會直接反映在車價上。
他比喻,就像建商與房仲,客群與市場不一樣,房仲為了有業績、賺取服務費,只求成交,且服務費多寡有彈性可談;建商則不一樣,一方面口袋深不容易降價,且同一預售屋案如先前已賣出幾戶,後面要賣的戶別想降價,會遭遇壓力。
至於想換車者,在一買一賣間似乎討不到便宜?陳柏文則說,車子屬於消費品、消耗品,時間到了該換就換,如果只開1年,還可繼續開;但如果有迫切需求者,例如開5年以上里程數已多者,或看上想換的新車,現在價格已到了甜蜜點,則不用太計較。
他預估,待7月中旬台美汽車關稅底定之後,外匯車業者就會開始進行採購,目前匯率已有優勢,如果美國進口車的關稅又調降,可望更便宜。(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