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程序不對 國軍首次廢彈境外處理就曾發生意外

朱明 2017年09月01日 16:51:00
國軍首次的逾期彈藥境外處理,是在2001年12月中旬,當時負責的聯勤總部彈藥署人員前往德國參觀(小圖),就在參觀後不久,發生爆炸事件,導致多人傷亡。(合成畫面/取自聯勤總部廢彈處理案查廠報告、葉信菉攝)

國軍首次的逾期彈藥境外處理,是在2001年12月中旬,當時負責的聯勤總部彈藥署人員前往德國參觀(小圖),就在參觀後不久,發生爆炸事件,導致多人傷亡。(合成畫面/取自聯勤總部廢彈處理案查廠報告、葉信菉攝)

國防部自2000年開始將陸軍各型大口徑逾期的砲彈,以及海、空軍專用的飛彈、火箭、500磅以上空用炸彈、海軍魚雷、水雷等各式逾期無法使用的特種彈藥,因國內無法處理,開國際標委由國外專業廠商來處理,但首次由德國廠商處理時就發生爆炸,並造成多位操作人員傷亡;據指出,在拆解空用炸彈時因誤認外觀記號,結果拆解程序不對而引爆造成憾事。

 

知情人士指出,國軍首次的逾期彈藥境外處理,是由德國廠商得標,當時負責的聯勤總部彈藥署人員,依規定在2001年12月中旬前往德國EBV公司的Vogelgesang工廠進行廢彈處理作業的履約督導,並參觀線上操作人員對空用炸彈的拆解工作,就在參觀後不久,線上就發生爆炸事件,造成多位操作人員的傷亡。

 

每個炸彈拆解方式都不一樣,若搞錯拆解程序,很可能引發爆炸。圖為石眼式集束炸彈。(取自web.ipmsusa3.org)

 

事後德商調查原因,認為是誤認炸彈外觀劃線記號,因為每一條線都代表不同功能的炸彈,且每條線的拆解方式也不一樣,在誤認劃線記號,又沒有再一次進行確認其功能特性,拆解程序不對而造成爆炸。

 

據指出,在首次廢彈境外處理中有一枚海軍用的魚雷,聯勤有特別交代,拆解這枚魚雷的每道程序都要錄影記錄,當時德國廠商相當納悶,這枚魚雷有什麼特別,經過拆解並無特別之處;但事後才知道,原來這枚魚雷是中科院仿製的產品的原型,雖然會仿製,但不會拆解,因此交給國外專業廠商,學習拆解的技術,所以要全程錄影以供參考。

 

台灣廢彈處理 曾是羅馬尼亞大選議題

 

台灣廢彈境外處理也曾經是2009年羅馬尼亞總統大選的議題,2007年間由中科院辦理委外銷燬彈藥勞務採購案,採公開招標辦理,計有4家國際廠商參標,在2008年4月10日由新加坡Explomo公司得標。依契約規定逾期彈藥須全數於保加利亞境內完成銷燬。

 

但在2009年羅馬尼亞總統大選期間,當地知名媒體人報導,負責銷燬的保加利亞公司因有其他業務,將其中1884噸分包給羅馬尼亞總統特里安‧巴塞斯古(Traian Basescu)胞弟處理,被質疑重新包裝後,非法轉賣到非洲安哥拉等國家,成為該國總統大選中的議題,這也讓軍方始料未及。

 

【編輯推薦】

烏干達掀衛生棉革命:守護女童受教權

遊泰必訪人氣餐廳台灣插旗:NARA Thai Cuisine

 

【延伸閱讀】

●【獨家】殺傷力強大 國軍石眼式集束廢彈將運往境外銷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