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國內長照、農業、漁業等產業缺工問題,蔡政府正研議以「勞動移民」形式填補缺工。但據《上報》調查,既有外籍產業勞工、家庭看護工、漁工等並未納入「勞動移民」適用對象。(攝影:李隆揆)
為解決國內長照、農業、漁業等產業缺工問題,蔡政府正研議吸引東南亞學生來台念書,進而留台工作,以「勞動移民」形式填補缺工的可行性。但據《上報》調查,規劃中的方案擬採「一刀切」,既有外籍產業勞工、家庭看護工、漁工等移工未被納入「勞動移民」適用對象,等於仍把辛苦在台工作的移工視為「客工」(Guest Worker),排除在可申請歸化成為台灣人的條件外。
熟悉國際移民政策的學者憂心,這種「切割外籍藍領、白領」的移民政策,只開放一小塊人適用,擺明還是把藍領移工當「客工」,視為「用掉就丟的勞動力」,加上未同步檢討這些缺工產業的勞動環境,「真的會有人願意來嗎?」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日前在行政院「缺工」記者會中,拋出開放「勞動移民」構想,作為紓緩長照、農業、漁業缺工的解方,引發議論。
林萬億接受《上報》訪問時透露,早在去年520民進黨政府上任前,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勞動小組就曾討論過此事,當時思考「若要降低、控制移工的數量,可從移民角度做新的政策研議」。近期因為行政院已陸續討論少子化、攬才等議題,「當然也必須要談移民政策」。
據了解,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都同意盡快研議此事。林萬億也已在日前和教育部長潘文忠交換意見,請教育部實際盤點國內哪些大專校院、高中職有相關系所、科系,並確認是否有為東南亞外籍生開設專班的「能量」,包括有沒有宿舍、語文專業師資等,也同步研擬鬆綁相關規定、訂配套獎勵措施。
林萬億表示,願意到台灣工作的東南亞年輕人,可從高中職開始培養,提供獎學金,先接受技術訓練、一邊實習,畢業後可留在台灣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沒有犯罪紀錄,就可優先申請歸化,「不要當外籍勞工,而是台灣本國籍勞工」。
至於現在既有在台灣工作的外籍產業移工、家庭看護工、漁工,林萬億則說,「現在暫時沒有要把他們當政策規劃主要對象,未來也許是可以考慮的人口群」。他並直言,如果動到既有制度,「哪個國家可留、哪個國家不能留」,很容易就引發爭議,「重啟一個新的路徑,也許能減少衝突」。
林萬億表示,移工和移民是兩回事,兩個必須同時處理,一個是變成國民,一個是短期勞動。他坦言目前在台灣的移工沒有受到完善照顧,「我們都知道有問題要改善」,但這不會影響移民政策的思考。
不過,熟悉國際移民政策的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持不同看法。他接受《上報》訪問時分析,我國引進藍領外勞,最早是學德國的「客工」(Guest Worker)制度,不過我國從最初開放移工來台工作3年,一路演變到現在,移工最長可連續在台工作12年,卻不讓他們申請永久居留及歸化,這合理嗎?
廖元豪表示,很多國家會區分藍領、白領工作者,但很少像台灣清楚排除「某些職業」完全不能申請永久居留或歸化。世界各國近年來都在檢討,即使不給客工申請歸化、拿公民權,「至少也應該給永久居留的可能性」。
以加拿大的「點數制」為例,某些職業可能點數比較低,要累積比較久,但不至於完全不能申請;德國的「客工」現在則大多可申請永久居留或歸化。
相較之下,台灣在《移民法》第23條中明確規範,只要是依《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8款至第10款在台工作者(即漁工、家庭看護工、產業勞工),就不得申請永久居留。對此「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8月份提出《移民法》修法草案時,即已主張應刪除移工不得申請永久居留的規定。
歸化部分,《國籍法》雖明定外國人合法居留5年以上就可申請歸化,但卻在《國籍法施行細則》第5條中,加上移工在台居留期間,不列入合法居留期間計算的「排除條款」。廖元豪直批這是「牴觸母法」,偷偷摸摸在施行細則中「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根本不合理。
廖元豪說,「假客工」制度讓移工永遠無法申請永久居留,成為被保護周全的人,「被剝削的狀況就會更嚴重、難以改善」。移民團體因此主張,只要台灣環境夠友善,無論藍領、白領都會有興趣來申請永久居留或歸化,不該「一刀切」綁死移工的權利,「告訴你藍領還是不可能變成台灣人」。
「現在不去檢討整個移民政策,檢討藍領、白領移民的措施,只抽一部分學生、符合特定產業的才開放,邏輯上非常奇怪!」廖元豪說,如果不改善這些移工容易被剝削產業的工作條件,即使給了歸化誘因,有人會願意來工作、被剝削嗎?「我滿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