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前進巴勒斯坦難民營】每15天才有1次自來水供應,你能想像嗎?(之二)

仇佩芬李昆翰 2017年12月22日 18:05:00
Aida難民營裡的巴勒斯坦小孩。(攝影:李昆翰)

Aida難民營裡的巴勒斯坦小孩。(攝影:李昆翰)

《上報》耶路撒冷特派小組第七站來到了位於伯利恆的Aida難民營,志工Tarek告訴我們,以色列政治迫害和軍警暴力是心理陰影,貧窮則是日復一日的現實,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夾縫中,巴勒斯坦人就這樣呼吸著。

 

從高處眺望以巴邊界,可以從建築的樣貌分辨不同的區塊:比較整齊的樓房是新擴張的屯墾區,有點年份但不失體面的城市建築是以色列城區,明顯看得出層層加蓋、屋頂上架著黑色貯水槽的簡陋磚房,則是巴勒斯坦居民區。對旁觀者而言只是景觀的不同,但對巴勒斯坦人來說,這是被以色列剝奪了農地和住家,進而連經濟自主權甚至用水權都遭到箝制的結果。

 

在Aida難民營內,志工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是協助難民婦女學習手工藝等一技之長,讓她們至少可以藉此獲得最基本的經濟自主。對營內絕大多數原本務農或畜牧的巴勒斯坦人而言,在以色列宣稱占有他們的農地,隨後又禁止他們畜養自己的牲口之後,這是難民生活的起點。

 

來到巴勒斯坦居民區,到處是層層加蓋、屋頂上架著黑色貯水槽的簡陋磚房。(攝影:李昆翰)

 

在Aida難民營內婦女。(攝影:李昆翰)

 

貧窮 扼殺巴勒斯坦獨立動能

 

從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之後,不斷透過軍事及立法等手段強奪巴勒斯坦土地,首當其衝的就是失去土地的巴勒斯坦人頓時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而賴以維生的農地也落入以色列之手,再也沒有提供收入的作物和牲口,個體經濟遭到徹底破壞。

 

面對可耕作土地不斷受以色列蠶食的現實,巴勒斯坦人除了在僅存的土地上種植僅供自用糊口的糧食之外,只有到城市打工一途,然而歧視和剝奪卻同樣存在。以可以拿到的工資來看,耶路撒冷的基本月薪約為5000謝克(shekel),但巴勒斯坦只有400謝克。低薪資不代表巴勒斯坦人在勞力市場上較有競爭力,事實上,耶路撒冷之所以在邊境嚴格控管巴勒斯坦人進出,原因之一就是要阻絕巴勒斯坦人到城市裡打工,排擠以色列人的工作機會。

 

巴勒斯坦人除了在僅存的土地上種植僅供自用糊口的糧食之外,只有到城市打工一途,而工資卻少得可憐。(攝影:李昆翰)

 

Aida難民營。(攝影:李昆翰)

 

不僅是工作和經濟自主受到限制,事實上,連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成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歧視政策的一部分。在這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區域,以色列先進的製水科技早在多年前就讓以色列成為不缺水的國家,然而儘管很大一部分水源就來自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卻無法享受同樣的用水權利。以每人平均用水量來比較,WHO的建議每人最低用水量為每天100升,在以色列,人均用水量為300升,但在巴勒斯坦,這個數字只有65

 

生存之上 生活之下

 

在以色列,居民可以享受全天候的自來水供應,但在巴勒斯坦,每隔15天才有一次自來水供應。包括在難民營內的巴勒斯坦人必須以水槽貯水,並且為了確保清潔而加入大量不利人體健康的消毒藥劑;而他們所負擔的水費,卻是以色列的3倍

 

在乾季期間,巴勒斯坦人面臨嚴重的用水不足,在確保飲用水不至匱乏的情況下,洗澡、衛生等用水量被迫減至最低,農作物枯死,居民也因此陷入更嚴重的飢餓和貧窮。

 

Aida難民營裡的巴勒斯坦小孩。(攝影:李昆翰)

 

在戰火下生活的巴勒斯坦孩童。(攝影:李昆翰)

 

對難民營內的巴勒斯坦人來說,政治迫害和軍警暴力是心理陰影,貧窮卻是日復一日在歧視之下討生活的現實。難民營志工Tarek說得一針見血:以色列政府這麼做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只是要告訴巴勒斯坦人「你不配」,讓巴勒斯坦人自覺低人一等,不應該享受一般人的權利

 

當賴以維生的農地落入以色列之手,巴勒斯坦再也沒有提供收入的作物和牲口,個體經濟遭到徹底破壞。(攝影:李昆翰)

 

《上報》採訪小組20日前往巴勒斯坦伯利恆市區,直擊大規模「憤怒之日」(Day of Rage)示威。(攝影:李昆翰)

 

因此除了協助營內難民習得一技之長,兒童教育更是重要一環,除了讓難民營內的孩童盡可能接受教育之外,更必須建立孩童的自信心,「我們必須讓孩子們知道,他們並不低人一等,他們也應該享有同樣的生活權利。」

 

18頭乳牛的經典案例

 

關注巴勒斯坦難民處境問題,都知道「18頭乳牛」的經典案例。以色列嚴格控制巴勒斯坦地區的經濟活動,連生活必須的乳製品都必須向以色列購買,藉以向巴勒斯坦人收取不當的高額稅賦。1987年,巴勒斯坦發動第一次起義(Intifada)之際,伯利恆附近的城鎮Beit Sahur居民決定來一場「乳牛革命」,不知從哪裡弄來18頭乳牛,成立了乳製品合作社,供應鎮上居民的生活所需。

 

消息被以色列政府知道之後,竟派出戰鬥部隊和直升機大規模搜捕這18頭牛,理由是這18頭乳牛「危害國家安全」。這18頭牛如何到巴勒斯坦人手裡,最終的下落又如何,至今沒有答案,剩下的只是巴勒斯坦人依舊處於無解的經濟困境,嚴重的貧窮問題正逐漸侵蝕著他們爭取自由、重建家園的信念。

 

巴勒斯坦伯利恆市區示威。(攝影:李昆翰)

 

以色列軍警。(攝影:李昆翰)

 

【上報前進耶路撒冷】

●當迫害者掌握國際話語權 請你聽一聽來自巴勒斯坦的聲音

●到處都是這個塗鴉 揭開光頭小男孩背後的心酸故事

●第七站Aida難民營:鐵門和牆上這些洞,都是彈孔(之一)

●第七站Aida難民營:每15天才有1次自來水供應,你能想像嗎?(之二)

●第七站Aida難民營:父兄都成政治犯 少年擲石抗暴表憤怒(之三)

●第一站特拉維夫:以巴邊境山雨欲來

●第二站加薩邊境:那裡冒著煙的地方,就是加薩!

●第二站加薩邊境:火箭射過來,我們就禱告

●第三站拉姆安拉:衝突餘燼未滅,再掀抗爭潮

●第四站大馬士革門:這裡是以巴衝突第一線​

●第五站巴勒斯坦:猶太人與穆斯林比鄰而居

●第六站東耶路撒冷:高牆隔開人權 巴勒斯坦人看病也要通行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