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每週「面聖」門票 各派系激戰中常委

鄭閔聲 2016年07月17日 22:26:00
全代會中,各派系激戰中常委。圖為游錫堃與黨員互相寒暄。(攝影:葉信菉)

全代會中,各派系激戰中常委。圖為游錫堃與黨員互相寒暄。(攝影:葉信菉)

「政黨輪替前,主席室隔壁的小房間,訪客總是絡繹不絕,任何人有重要的事想談,都能和主席約在這裡碰面。但520之後,這間貴賓室總是大門深鎖,總統只在每週三下午的中常會才到黨部;黨公職也只剩這個時間,才能和她說上話。」

 

一位資深黨工的觀察,道出了民進黨重返執政後,黨機器決策功能遭壓縮的現實。然而,正因為蔡英文總統無法像過去專任黨主席時,將大多數時間留給黨內同志,反而使行禮如儀的中常會時段顯得格外珍貴。

 

本屆當選中常委的屏東縣長潘孟安,十三日受邀至民進黨中常會專案報告時,開場第一句話就是:「好久沒有回來和主席開會了。」可見政黨輪替後,連地方百里侯想與見上總統一面也難如登天,難怪十七日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上,黨內各勢力依舊卯足全力,試圖擠進中常會,只為了取得與總統直接對話的定期門票。

 

民進黨每週中常會的組成人員,除了黨代表選出的十名中常委,立法院黨團三長、黨籍直轄市長、黨籍縣市長中的一名代表,也以「當然中常委」身分與會。

 

這些黨內領袖參與決策核心的意義除了「直達天聽」之外,還包含了直接與行政部門溝通、爭取資源的機會。因為對一般縣市長來說,平時要見到部會首長都得費番功夫,相形之下,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必須固定列席的中常會,就成了地方與中央的最佳對話平台;假使訴求獲得蔡英文正面回應,意義更是不同。

 

「沒執政的時候,執政縣市長要共推一人擔任中常委每週上台北開會,大家還不一定有興趣。執政以後,幾乎每個人都有強烈意願。」黨內人士分析,儘管民進黨執政後,每週固定舉行「行政立法協調會報」、「政策溝通便當會」等機制與黨籍立委對話,但這些例行會議終究無法取代每週與蔡英文見面的效益,也因此黨內競爭程度,絲毫不比以往遜色。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