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父母一起組隊「打怪」 同志家庭的過年生存指南

王怡蓁 2019年02月06日 14:00:00
阿球(右)及倫倫(左)有許多與同志父母相處的經驗,也從這些父母身上,找到跟自己父母的相處之道。(攝影:李智為)

阿球(右)及倫倫(左)有許多與同志父母相處的經驗,也從這些父母身上,找到跟自己父母的相處之道。(攝影:李智為)

直到23歲那年的除夕,媽媽哽咽著跟我說:「我也是會擔心你。」我才意識到,過年時,成家的壓力又落到父母身上。當我排解掉自己的悲傷跟怒憤後,建立自信心,才能看見父母的樣子,之後的互動也會很不一樣。

 

理解父母後,母親在我眼中有了全新的樣子,剝開虎媽形象,她就是一個女人,一個瓊瑤式,為愛走天涯的浪漫少女。理解後,才讀懂父母的語言。

 

同志諮詢熱線教育推廣部主任阿球(許欣瑞)以及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的倫倫(林均諺)有許多與同志父母相處的經驗,也從這些父母身上,找到跟自己父母的相處之道。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中,飾演先生愛上同志小三的劉三蓮,在先生離開後,生活重心只為了孩子打轉,就像許多父母,在生活、在親子關係中,將自己弄的傷痕累累。然而,子女往往只能從自己角度出發,離鄉背井的人們,過年過節哀嚎不想回家,阿球說:「那為什麼一定要回去呢?」是不得不回家,還是真的想回家,應該先釐清回家的拉力。

 

打卡式過年:跟家人保持明確界線

 

在過年時,阿球採取打卡式過年法。妹妹結婚時,他曾將交往已久的男友帶去婚禮,也向家人介紹他是男友,先下手為強,就不會再多問什麼。

 

在工作經驗中,阿球在聽了很多同志父母的故事後,才花了很多年去理解自己父母,母親在他眼中有了全新的樣子,「剝開虎媽形象後,她就是一個女人」,理解後,發現自己身上也有很多跟母親相像的地方,也更知道彼此的界線在哪裡。他說,因為同志很少有當父母的機會,所以很多同志父母非常支持同婚,這些同志父母說:「你來結婚當爸媽看看,就會知道父母多難為。」

 

對於阿球來說,他跟家裡的界線分明,母親退休後,熱衷於擔任不同的志工,有時甚至過得比阿球還忙碌,回到家可能還找不到母親,母親有自己的人生重心。當母親想要更多一些的關係,他就會讓男朋友去靠近母親,也建立彼此的關係。

 

對於阿球來說,他跟家裡的界線分明,母親退休後,熱衷於擔任不同的志工,有時甚至過得比阿球還忙碌。(攝影:李智為)

 

父母家也在台北的阿球,大學外宿了6年,畢業後回家才3個月,他就想逃走,他說:「回家好像就失去自己的樣子,連個櫃子怎麼擺,我爸都說不對不對,這個房間到底是我要睡還是你們要睡?還沒起床早餐就備好,一天中還要好好吃完這三餐,回到家,長出的自己就好像被吃掉了。」

 

阿球說,大家總會希望跟家人好好相處,所以如果準備好了,過年出櫃真的是好時機,尤其長假的最後幾天,但不能是宣告式的出櫃,而是跟父母好好互動,讓他們知道自己是何時發現?歷程的轉化,很多父母在聽到子女出櫃後,會有驚嚇感,覺得子女變壞了,但他們也很想了解為什麼?所以最好留個2-3天,出櫃後能陪伴他們,去理解他們最擔心的地方,之後也可以透過通訊軟體來溝通,留給父母一些時間。

 

阿球說,大家總會希望跟家人好好相處,所以如果準備好了,過年出櫃真的是好時機。(攝影:李智為)

 

共謀式過年:先安撫父母,再設法讓親友「沒話講」

 

倫倫18歲時,在電話中單方面地向父母告知他喜歡男生,他要帶學長回去參加校慶,一開始家人對學長也是很客氣,但家人心中其實不快,後來他半年都沒跟家人聯絡,也不曾再跟父母正式談過這個話題。他回憶起當時的自己,除了莽撞,也很不負責任,他只想著自己就是這樣,為什麼要他改變。

 

直到23歲那年的除夕,媽媽哽咽著跟倫倫說:「我也是會擔心你。」他才意識到,過年時,成家的壓力又落到父母身上。他就好好跟父母談,講他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是同志,因為當時他有能量了,也能理解媽媽的感受,兩人哭成一團。倫倫告訴母親:「你不一定要接受,但我還是妳的孩子,我沒有變。」母親那時告訴他:「心中有很多東西都碎掉了。想幫他帶孩子,她結婚的戒指可以傳給他老婆,這些東西都碎掉了。」

 

直到23歲那年的除夕,媽媽哽咽著跟倫倫說:「我也是會擔心你。」他才意識到,過年時,成家的壓力又落到父母身上。(攝影:李智為)

 

身為長孫又是獨子的倫倫,在去年過節時,曾因陰柔的舉動遭親友看見,叔叔及堂弟眉來眼去的暗示些什麼,雖然倫倫不在意,但他母親卻看在眼裡,這時候,他就會安撫父母的情緒,並制定好策略,講好下次遇到時怎麼處理,也讓母親安心。倫倫說,回家時,就讓父母跟親友溝通,他說父親還擅自幫他向阿嬤出櫃,要阿嬤以後不要在親友面前提交女友的事。

 

倫倫家庭關係緊密,界線不是那麼清楚,所以會被很多家中的壓力纏著。對很多同志來說,他們花了很多年才長成現在的樣子,在這個階段中,有很多的悲傷跟憤怒,是他們還沒處理完的,所以根本沒心思去理解父母的處境。「當我排解掉自己的悲傷跟怒憤後,建立自信心,才能看見父母的樣子,之後的互動也會很不一樣。」

 

但現在,倫倫可以大方地跟父親分享生活各種瑣事,無論是工作或是感情狀態,但還無法跟母親談感情,可能母親還在接受的過程,但在公投時,母親也曾在line群組中,為同志說話,父母也曾擔心台灣社會對同志不友善,要他搬到國外生活。

 

現在,倫倫可以大方地跟父親分享生活各種瑣事,無論是工作或是感情狀態。(攝影:李智為)

 

當談到過年的應對方式時,阿球與倫倫採取了相當不同的策略:

 

我們這代理解婚姻不是最重要的事,但長輩不是,認為婚姻是最重要的事,所以當過年被問到婚姻相關的事,乾脆反擊,欸表姐不是離婚嗎?現在過得好嗎?贍養費如何呢?既然要問,那就正面迎擊啊。

 

我會說我們這些青年世代很難結婚啊,薪水很低,還要繳房租,實在很難啦,然後反問說,那你們那時代是怎麼過的?長輩馬上會說:「我們那個時代齁……」這樣不會不禮貌,又可以讓長輩講自己的故事。

 

「我是為你好」... 合理化親情間的情緒勒索

 

很多父母都是用「我是為你好」,讓同志以女在「以愛為名」的成長中受傷。

 

阿球說,年輕人的父母很像是夾心餅乾,承接著上一代教他們的事物,卻又面臨孩子的反抗,有時候,這些父母會有被拋棄的感覺。他認為家中有同志孩子的父母,與同志小孩會面臨的情況不同,年輕世代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忽略父母。

 

阿球曾做過讓同志們換位思考去同理父母的課程。在課程中,有個同志諮詢熱線的義工分享他的出櫃經驗,他小時候因為在學校被霸凌,罹患憂鬱症,全校也都知道他是同志,他希望父母能看見他的痛苦,去正視、談論他是同志這件事,但當時父母只關心他的課業,他說自己像是父母的工具,但在工作的經驗中,他才理解,父母正是因為在乎,所以要他在課業上更不能輸人,但父母不懂怎麼說出口,所以他得學習讀懂父母的語言。

 

「父母也在小孩面前裝成父母的樣子」阿球說有些媽媽以前曾是女飆仔,很會玩,半夜還去舞廳跳舞,玩到早上才回來,但當了父母後卻要求孩子什麼都不能做,當他們被反問說,「你們年輕時也愛玩,怎麼要求孩子不能?」他們就會說,「那不一樣。」

 

阿球說,年輕人的父母很像是夾心餅乾,承接著上一代教他們的事物,卻又面臨孩子的反抗,有時候,這些父母會有被拋棄的感覺。(攝影:李智為)

 

理解父母的語言 就有對話空間

 

阿球的母親來自台南望族,在阿嬤過世後,他跟著母親回到台南,有天他們去了廟裡,母親跟他說,阿嬤頭七,但兄弟姊妹間,只有她沒夢到阿嬤,不知道是不是哪裡疏忽了,才沒回來找她。那時阿球才意識到,母親不只是母親,也是女兒。

 

阿球的父母都是國中老師,母親更是像虎媽般要求阿球。阿球長大後,某次母親聊到跟父親交往的過程,她從台南望族遠嫁到金門小地方,從備受呵護的家裡到了金門夫家還要進雞窩撿雞蛋,「我才了解到媽媽也是少女啊,這就是為愛走天涯,多麽瓊瑤式的愛情故事」,有了這些背景後,回家面對父母時,他才能理解父母的語言。

 

父母不了解子女的世界 未知便造成恐慌

 

阿球說教同志父母用通訊軟體時,是最受這些父母歡迎的課程,這些爸媽都會說:「你們這些小孩好好,我們的孩子都不會這樣。」但阿球說,其實他們也不會這樣對自己的父母,時代變得太快,當親子面對的世界不同後,父母難以理解那些變化。

 

阿球大學考上政大中文系,父母便希望他去修教育學程,也當一名老師,聽了一堂課後,阿球便放棄了,他跟父母說,那階段剛好是教師過剩的高峰,他不想當老師。後來他雙修新聞系,母親便高興地說,那當個記者,但當時也面臨報社緊縮時期,記者這行也沒那麼好當。後來他到同志諮詢熱線當義工,也陸續找了其他工作,在熱線的工作經驗,讓他決定唸心理所,做更多想做的事,但父母卻覺得,唸心理所,就應該當個心理諮商師。父母難以理解非營利組織在做什麼,一進到組織中就是十多年,這是他們不懂的東西,未知便造成恐慌。

 

他形容親子關係,就像走上不同的道路,一家人習慣開中山高,哪裡有收費站、休息站都很熟悉,父母也想教導子女走上安全熟悉的道路,但有一天,孩子突然開往北二高時,父母看不到他要去哪裡,在希望他順遂的前提下,總會將孩子拉回熟悉的道路,下一代就很容易被激怒。

 

過年出櫃教戰指南 需要先想好這三件事

 

「出櫃這件事經常發生在長假時,當子女回到家中,親子關係間的窒息感又來了,所以不管是衝動出櫃,還是計畫性出櫃,都會發生在這個時候。」阿球說。他強調許多同志對於出櫃會存在一些迷思,像是「五子登科」一樣,要有穩定的工作、要有條件夠好的另一伴……才敢出櫃,但永遠都不會夠好,所以不要有「只要達到某種目標」就敢跟家人出櫃的迷思。

 

阿球強調,出櫃前,應該先想清楚三件事:出櫃的準備狀況、跟父母的關係、出櫃是想得到什麼,再去制定出櫃策略。他認為,如果跟家人界線是明確的,在出櫃後的相處,可以調整為吃個年夜飯就離開,也可以出國避開聚會,他說:「我們都在抱怨過年,那為什麼一定要回去呢?」

 

但如果一定要回家,那就想清楚,回家的拉力是什麼?是怕麻煩、真的想父母還是有不得不的原因,那也可以找家人中的盟友,像是深知本身狀況的手足,或是同樣不想回娘家的母親,那就乾脆跟母親一起出國。阿球認為,與家人事事反擊未必是好的。

 

阿球強調,出櫃前,應該先想清楚三件事出櫃的準備狀況、跟父母的關係、出櫃是想得到什麼,再去制定出櫃策略。(攝影:李智為)

 

要父母「好好為自己而活」

 

「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將關注力從孩子身上拉回自己」阿球認為這是告訴同志父母最重要的事。在處理父母問題時,首先要跟父母說清楚,親子關係的界線,用電影的方式或是團體討論方式,讓他們知道,先把自己生活過好最重要。阿球曾告訴諮詢的父母:「在你人生接下來的20、30年中,還要一直追著孩子,不累嗎?」父母要了解小孩對生活的模式,學習放手,在聚會中,很多媽媽也會彼此提醒,不要過度干涉孩子。

 

 

同志父母也承受外界壓力

 

倫倫的陰柔舉動,在小時候會被母親嚴厲阻止,第一次被罵娘娘腔是他小三的時候,當時是大選投票,倫倫跟家人才走出投票所,跟同學打招呼,同學就當著家人面前罵他娘娘腔,那時他爸媽、奶奶、爺爺、姑姑都在吧,氣氛瞬間凝結。現在面對親友的耳語,母親會說:「我兒子高興就好」,但回到家就將情緒丟給倫倫,要他不要再有陰柔舉動,但倫倫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能量來支持跟回應,父親有時也會幫忙打圓場。

 

倫倫的父親以前也曾欺負過氣質陰柔的同學,某次他無心地說:「你看,你就是以前欺負娘娘腔,現在現世報,你兒子被欺負。」後來父親跟他說,有次在工作場合中,發現一個工讀生在欺負另一名氣質陰柔的工讀生,當下他馬上揪起霸凌者的衣領說,再怎樣都不可以欺負氣質陰柔的人,倫倫說,可能父親想表達,他理解這件事,也願意多做一些。

 

倫倫的陰柔舉動,在小時候會被母親嚴厲阻止。(攝影:李智為)

 

阿球說,許多同志父母跟小孩一起承受外界的眼光,不管是穿著還是舉動,都可能導致父母兩難,一方面他們愛自己的孩子,但同時他們也被外界標籤,導致他們有時候好像站在孩子陣營,有時候又站到外人的立場。

 

這些父母也會覺得自己跟其他爸媽不同,沒人的孩子是這樣,好像自己很孤單。阿球曾遇過一名媽媽,擔心外界眼光到連出門都不敢,大樓管理員的問候也成為壓力,還有個爸爸在得知孩子是同志後,暴瘦十公斤,退出所有line群組,當這些父母承受不住壓力時,他們回頭要求孩子。這顯示了父母正在受傷,價值觀崩壞,但這些都不是孩子的責任,最重要的讓父母找到支持的力量,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孤單。

 

阿球說,其實父母比年輕人還要有交際手腕,當他們有力量後,自然有辦法位小孩跟自己解套。有個媽媽在面對親友耳語時,曾直接在年夜飯上拍桌子說:「對!我兒子就是gay,不要再問了」馬上平息各種竊竊私語。

 

親子關係中 父母其實也是弱勢者

 

「在華人同志戰場是在家庭上,因為華人習慣用情緒勒索的方式,有時候說理表面上贏了,應該是在情感上讓他們理解,這需要投入情感跟時間」阿球說,她們也曾遇到來求助的人直接將父母丟到熱線,他們說這是沒用的,親子問題還是要自己解決。

 

阿球說,曾有個爸爸說,你不接受,是因為你還沒有痛到極點,痛到極點後,才會想辦法去接受。阿球認為,父母角色很微妙,同時具有傷人跟愛人的能力,親子關係很複雜,「父母一方面非常強勢,在經濟或是家裡地位上有強勢的位置,但也更加弱勢,面對小孩,他們只能接受,不然就會失去孩子,所以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常是輸家。」

 

阿球(右)認為,父母角色很微妙,同時具有傷人跟愛人的能力,親子關係很複雜。(攝影:李智為)

 

【延伸閱讀】
●【網紅政治正夯】如何鍊成「港湖女神」? 高嘉瑜:真實最重要
●籲「吳朱王」搶搭韓流不如做自己 藍委:過度包裝有反效果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