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幕】解讀哥大演說 國安核心:蔡對中共立場是「不能降價」

李濠仲 2019年07月13日 21:45:00
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學生舉行座談會。由該校副校長Gerald Rosberg(右一)迎接,哥大政治系教授兼哥大人權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主席黎安友(中)主持座談。(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學生舉行座談會。由該校副校長Gerald Rosberg(右一)迎接,哥大政治系教授兼哥大人權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主席黎安友(中)主持座談。(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活動規劃之一是出席哥倫比亞大學座談。以「自由民主永續之旅」為題,蔡英文在致詞時說,「台灣民主當今所面臨的挑戰,和數十年前我們所克服的截然不同。」「當獨裁勢力哪天真的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切都已經太遲了。」蔡英文的發言,吻合近期她在兩岸關係議題上的定調,即民主台灣和極權中國的對照。根據國安核心人士表示,蔡英文持續以來面對和中共在台灣主權議題上的角力,原則就是「不能降價」。

 

而其「不能降價」的脈絡,必須回推到蔡英文2016年上任之初。在結束國民黨總統馬英九八年執政後,當時考量穩定時局,甫上任的蔡政府便向對岸釋出其兩岸政策的基調,就是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中華民國憲法》。據了解,當時從中方對台學界系統獲知的回應是,「蔡英文應該是過關了」。

 

一者,《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界定的並非「國與國的關係」,二者,既是中華民國憲法,便具備了「一中」徵象。所謂「兩岸試卷」考題,蔡英文當時給的答案並未受到否決。

 

 

台灣問題如芒刺在背 習近平升高對台壓力

 

但隨後情勢卻出現變化。也就是即便採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但中共一方卻突然積極要求民進黨政府必須接受「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根據國安核心所知,命令是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下,當時仍和台灣有所聯繫的二軌管道,一時全部口徑轉向,蔡英文的「兩岸試卷」,也從原本的「過關了」變成「未答完的考卷」。

 

國安核心表示,蔡英文上任後,對台灣主權的主張,未有從法理上修正的做法,中共態度收緊,根源還是在習近平當時正欲圖透過19大自我取消主席任期制,習近平於黨內權鬥時,圓說取消任期制的理由之一,就是他要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

 

因而,「解決台灣問題」遂成習近平「取消任期制」正當性與否的指標之一。在此情勢下,習近平對台(對蔡英文政府)的策略,便愈顯積極高壓。而在蔡英文以「尊重九二會談史實」,回應中方的「承認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得到的訊息便和「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中華民國憲法》」一樣不算過關。

 

國安系統就此判斷,兩岸議題上的角力將接續開展。因為原先所謂中共鴿派尚會以「不要看我們講什麼(接受一中各表九二共識),要看我們沒有講什麼(武統台灣)」,示意台灣細看背後的中方「善意」,但當習近平在黨內權力競逐愈加步步進逼,最後連所謂「中方的善意說」都被收了回去。

 

中共收緊對台態度,根源還是在習近平取消主席任期制,他於黨內權鬥時,圓說取消任期制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湯森路透)

 

 

《憲法》及《兩岸條例》為底線 蔡政府拒降價

 

緊接而來,就是習近平在兩岸議題上的分數自己「愈要愈多」,且必然得在20大前,為個人「任內解決台灣問題」做出一定程度的交代。也正因如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中華民國憲法》卡關,接著其實連「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都逐漸被揚棄,改而進階地要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即要台灣政府「毫無模糊空間的界定兩岸關係」。

 

在「毫無模糊空間的界定兩岸關係」下,某種程度影響所及,其實另有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和「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外交關係,是有專屬定位的兩岸關係」等說詞。據國安核心表示,相較蔡英文的兩岸立場,柯文哲的說法固然略符合中共期待,但實際上,終究還是行不通,畢竟那離習近平要的「清楚界定」還有一段距離。

 

這就是蔡英文及其國安團隊面對中共壓力,所謂「不能降價」的主要原因。意即蔡英文在哥大座談上提到的「當獨裁勢力哪天真的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兩岸角力「不能降價」(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中華民國憲法》為基準)或為談判手腕,但亦有現實上的成因。

 

國安核心表示,柯文哲的說法固然略符合中共期待,但實際上仍行不通,離習近平要的「清楚界定」還有一段距離;右為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台北市政府提供)

 

 

反送中揭露「兩制」謊言 醞釀「反極權」選戰軸線

 

關於中共將對兩岸立場更形緊縮的例證,就是所謂「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正如當年中共即將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套路,也就是目前正如火如荼透過學界鋪陳,以形成論述,中方學界當下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討論,已有當年「一帶一路」發跡前的影子。

 

不過,兩岸情勢的發展動態,不僅僅是中台兩方角色便已成局。這其中還包括美國的態度,據了解,川普政府乃至美中貿易戰或許是變數之一,但近期「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爆發,以及後續對「一國兩制」的負面發酵,才真正連帶對所謂「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形成先期的反制。

 

當外界多以台灣聲援「香港反送中」觀之,兩岸情勢背後的演變,卻反而意外造成阻卻「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進一步推展的效果。

 

以此背景解讀蔡英文哥大座談致詞,即可看出她在「民主台灣」和「極權中國」的著力,其選戰軸線,似已拉展開來。

 

解讀蔡英文哥大座談致詞,在「民主台灣」和「極權中國」的著力,其選戰軸線似已拉展開來。(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出席哥倫比亞大學座談致詞全文

 

能受邀來這所以言論自由及多元包容著稱的校園座談,我實在備感榮幸。

 

我在1980年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再度回到久違的紐約校園,勾起我許多的回憶。雖然,或許在場有人會說,任何紐約市以外的校園都不能算是紐約。

 

然而我在1979年夏天曾經真正住過紐約,協助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做研究。而我在通過紐約州律師考試後,就更常走訪紐約,有時是在前往華府做貿易談判時會經過紐約。

 

對一個來自當時尚未完全民主化的臺灣的法律系學生來說,1980年代的紐約生活真的令我眼界大開,多元化和不同的見解竟然才是正常。我很高興,從這講台放眼望出去,一切都如此熟悉,絲毫未曾改變。

 

今天,我來這裡要講的是有關「改變」的故事,發生在臺灣的故事。一個位居中國大陸沿海的小島如何設定民主化的進程,進而為世界各國的民主轉型樹立標竿。

 

我們在政治轉型初期,很多人說在中國陰影的籠罩下,我們的民主不可能存活下來。然而,現在臺灣已然成為民主社會和政治制度蓬勃發展的居所。

 

有人說,人口只有兩千三百萬而且資源匱乏的小島,無法成為經濟的主要推手,然而現在我們已經變成美國的第11大貿易夥伴了。

 

有人說,先進的價值觀無法於東亞社會生根。但今天,我是以臺灣第一位女總統的身分站在各位面前,而今年臺灣也已經躍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

 

比起她身為第一位女性總統,聽眾顯然對臺灣通過同婚一事感到更驚奇。

 

簡言之,臺灣就是在不可能的環境下成就了可能。許多人稱臺灣為「民主奇蹟」,但我不是奇蹟的信徒。我相信的是人民的意志,以及對更美好未來的願景。

 

和美國一樣,在我們追求民主的路徑上滴滿了先人的血汗及淚水。現在輪到我們接下他們的棒子,繼續高舉火炬,為還在往民主道路奮力掙扎的國家,照亮前途。

 

我們背負的責任重大,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臺灣民主當今所面臨的挑戰,和數十年前我們所克服的截然不同。

 

而21世紀所有民主國家都面臨相同的挑戰。全世界的自由都正遭遇到空前未有的威脅。

 

我們看到這個威脅正在衝擊香港,年輕人沒有管道發聲,只好走上街頭為民主自由拼搏。我們臺灣人民決心和他們站在一起。

 

香港的「一國兩制」經驗,向世界明白揭破了獨裁和民主無法共存的事實。

 

因為獨裁政權只要一逮到機會,即使是一絲的民主微光,也會毫不留情地悶熄,過程可能是漸進的,但手法精巧到人們都無法察覺。

 

想像一下:獨裁勢力伸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突然間,在自己家的書店賣某本書,就違法了;在社群媒體貼文批評某項新政策,就遭傳審訊。當你突然察覺到一股看不見的勢力在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你開始審查自己的言論和想法,不再和朋友討論時事,因為害怕被竊聽,大部分時間都提心吊膽的前瞻後顧,根本無法好好面對未來。

 

我剛剛描述的未來聽起來也許不可能發生,與哥倫比亞大學的自由校園完全迥異。

 

但在現實中,這種情形就在我們眼前發生。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比以往更需要讓全世界聽到臺灣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是堅毅不撓的故事,是力抗萬難,堅守民主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在訴說,為什麼核心價值如此的重要。臺海兩岸在文化及政治上的歧異日趨擴大。臺灣選擇言論自由、人權及法治的每一天,都讓我們與獨裁政權漸行漸遠。

 

我們的故事,乃至我們的存在,是喚醒世界的警鐘,讓大家醒悟過來,民主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必須我們不惜代價地捍衛守護。

 

臺灣每天都站在民主的最前線,面對資訊時代的新威脅,臺灣並不孤單。

 

事實上,世界各地無論大國或小國,現在每天都在對抗滲透和認知戰。

 

獨裁政府企圖利用民主社會的新聞自由,在我們之間挑撥對立,要讓我們懷疑我們的政治制度,好讓我們對民主失落信心。

 

臺灣多年來一直站在這場戰爭的前線,我們有太多經驗可以與世界分享。

 

在數位化時代,假訊息可以在短短數小時內積非成是,而因應這個威脅最困難之處,是如何在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間求取平衡。

 

臺灣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將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列為首要之務。

 

我們已經強化了辨識及防止散布假訊息的法制架構。我們已經開始掃蕩外部勢力製造的洩密事件。

 

讓我們與各國密切分享情資,我們就能為降低這種威脅做出更多貢獻。

 

然而民主還面臨其他挑戰,特別是暗藏算計的經濟誘惑。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被迫在民主與經濟發展間做出抉擇,而正確的選擇似乎變得日漸困難。

 

我擔任總統以來,臺灣不斷向世界證明,民主和經濟成長不僅相輔相成,更是緊密不可分。

 

我們的經濟依賴中國市場,從而限縮了我們在兩岸事務的自主權,中國藉此要脅,滲透我們的社會,並試圖以此為籌碼,要騙取我們的民主。

 

但臺灣已決心開闢一條新路來發展經濟,如果民主不能活化激發創意和新思維,那麼民主的意義又何在?

 

我們著手經濟轉型,打造有利的投資環境,海外臺商回流數已創下新紀錄。同時,許多外商,特別是一些主要外商公司也正在擴張在臺營運。

 

單就今年,這些企業就在臺灣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創造了上萬個就業機會。投資的流入在未來幾年將繼續成長。

 

我們努力在以規範為基礎的區域貿易秩序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並與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建立更強勁的經貿連結。

 

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在過去3年來為區域帶來驚人的貿易成長,更重要的是,這種成長具永續性。

 

當若干國家落入隱藏債務陷阱時,我們仍然致力推動共榮發展的永續合作。而這點,我們與南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夥伴關係就是彼此受惠的最好明證。

 

在中國一心掠奪我們的邦交國來孤立我們時,我們全心推動計畫,真實幫助這些國家成為更宜居的地方。

 

我們在世界各國,協助建構經濟民主實力,培養21世紀所需的勞動力,以及建立透明的硬體和數位化基礎設施。

 

臺灣又再一次為全球提出建設性的發展模式。我們拒絕參與掠奪,並且一再證明誠實和開放式的合作會帶來真正的長期成果。

 

我們因應美中貿易戰的挑戰時,民主並沒有阻礙我們,相反的,幸虧是我們的民主才讓我們克竟其功。民主制度使我們擁抱多元和創新的思維,當常規不再適用,我們仍能靈活應變,打破框架。

 

很多人問我如何在民主與經濟成長之間作出抉擇,我的答案很清楚,就是:兩者密不可分。

 

歷史告訴我們,民主國家團結時最強,分裂時最弱。

 

理念相近國家要通力在國際社會上將我們的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如果沒有臺灣,形同失去一個關鍵的鏈結。

 

臺灣是一個寶貴罕見的例子,曾經走過獨裁,現在已大力吹起民主號角,因此,自由民主的臺灣,現在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

 

臺灣的生存不只關乎兩岸關係,我們是印太地區重要的民主堡壘,全世界都在密切注視我們即將要為未來民主開創的先例。

 

臺灣是全球理念相近國家社群的一員,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美國前總統胡佛曾經說過:「自由是一扇敞開的窗,而人類精神與人類尊嚴的陽光就從這扇窗傾瀉而下。」

 

我們面臨的挑戰可能令人卻步,但有國際社會同行,臺灣會堅定不移。

 

只要我們選擇打開自由之窗,眺望前方未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讓這縷陽光照耀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蔡英文過境紐約】
●共和黨眾議員麥考爾再稱:支持台灣獨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