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EU發展史。(圖片來源:Garena Esports)
對廣大的 ahq 粉絲來說,春季季後賽並沒有迎來美好的結局。雖然沒有機會前進高雄尋求第二次的老四逆襲,但在週五(4/12)對上J Team的系列賽第四戰中, ahq 使出了非常難得的開局逆 EU 戰術,為戰局起了決定性的變化。即便當下得到主播賽評的稱讚,但後續在比賽或社群中,這個戰術並沒有獲得太多的迴響。我認為 ahq 這場比賽的賽前準備被嚴重低估了,這個開局戰術證明了 ahq 後勤(春季賽最佳教練第二名)團隊的價值,並值得一篇專文分析。
(圖片來源:Glive)
逆 EU 的發展史
對一位英雄聯盟的老玩家來說,逆 EU 肯定不陌生。從 S2 開始逆 EU 就被廣泛應用在職業賽場中,並一直持續到 S6 。這可以說是史上最複雜、變化最多,也影響最深遠的戰術。逆 EU 的起源來自韓國,當時上路是許多職業隊伍中的核心,韓國的 Maknoon 、 Shy 等選手縱橫賽場,使其他隊伍開始想到使用雙人線壓制上路,來限制這些 carry 選手的發揮。
隨著 Meta 的演進與後勤團隊的進步,逆 EU 進一步被發展成非常多種不同的形式,例如慢推三殺一、四人推首塔、以及上野雙人組(buddy system)等變化型。逆 EU 對職業比賽影響最深的例子,非 S6 夏季賽的 JT 莫屬。 JT在夏季賽靠著完美的逆 EU 執行,打破了閃電狼和 ahq 的壟斷,卻因為6.15對防禦塔的改動,使逆 EU 不再可行後,在季後賽和區域資格賽分別敗給閃電狼和 M17 ,因而痛失世界賽資格。
6.15版本新增了首塔獎勵機制與移除下路防禦塔減傷後,間接使逆 EU 戰術成為絕響,一直到 S9 賽季,新的防禦塔護甲機制出現,逆 EU 才成為一個理論上可行的開局戰術。
TPA 在 S2 世界賽對 Maknoon 使用逆 EU 。(圖片來源:Garena Esports)
逆 EU 的重點有哪些?
畢竟是經過四年演進的戰術,可以說是有固定的公式。隊伍在執行逆 EU 戰術時,有幾個要考慮與選擇的重點。如該不該換線、打野要從哪邊開局以及雙人線應該要控線還是推線。以上重點我都會以季後賽 ahq 對 JT 第四戰為例說明,讓大家了解為甚麼特別在這一場比賽使用逆 EU 戰術是最棒的選擇。
一、該不該換線: JT這場比賽的選角有缺乏 Ap 傷害的重大缺陷,使 JT 的勝利條件幾乎只剩下靠著三路優勢線來滾動雪球。這時候 ahq 選擇用逆 EU 來瓦解正常對線下 JT 能獲得的領先,使 JT 僅存的勝利條件也不復存在了。
雖然陣容有缺陷,但 JT 有三條優勢線。(單押X1)(圖片來源:Garena Esports)
二、打野要從哪邊開局:這場比賽兩隊鏡像入侵對方的紅區,看似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其實這個開局影響甚鉅。在 JT 沒有察覺對方換線意圖的情況下,歐拉夫被迫只能換野區,沒有機會往上支援伊瑞莉亞;反之, ahq 的上野組合,在控制住上半部野區後,能順順的會合雙人線四人壓塔,逼得 Rest 得使用傳送到下路推塔。一來一往之下 ahq 賺到極大的節奏領先。
在換野區的情況下,伊瑞莉亞陷入1 vs 4的窘境。(圖片來源:Garena Esports)
三、雙人線應該要控線還是推線:若雙人線的其中一人,在第一波小兵交會之前,首先吸引小兵的仇恨值後進入草叢,會讓近戰小兵後續集火相同目標,使控線成立。這種拉線的技巧在過去的比賽中非常常見。但這場比賽兩隊都沒有執行這個動作,所以雙雙選擇慢推小兵,帶著第二波兵進塔。
賽評 Krepo 曾經以 S4 TPA 的比賽為例講解逆 EU 時的控線技巧。
總結來說, ahq 開局的換線選擇讓本該是劣勢線的上下兩路得以戰平,甚至在後續利用小安的傳送優勢,推完上路兵後帶著裝備的領先傳送至下路,再多幫 ahq 拿到三層護甲。上路的 Ziv 也在兵線處理得當之下,有機會繞到中路帶走首殺。這些微小的節奏和兵線優勢正是逆 EU 的美妙之處。更可貴的是在短期賽事中,當沒有預防的隊伍遇上突如其來的換線,往往沒有辦法適時的做出回應。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開局的逆 EU 直接幫 ahq 贏下了關鍵的第四戰也不為過。
逆 EU 會成為比賽的主流嗎?
既然現在已經沒有對主動逆 EU 的一方的懲罰機制,逆 EU 是否會成為比賽的主流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護甲機制下,即便前期選擇四人強推外塔,要一次推完五層護甲拿首塔的可能性都不高。沒有外塔的陷落,就沒有後續的轉線,反而很有可能使前期重要的地圖資源小龍掉在對方手上。然而,在特定的陣容下,例如本場比賽的三線劣勢,或是 LCK冠軍賽看到的塔莉亞+潘森殺人線,出奇不意的使用換線來瓦解對方的勝利條件,並獲得節奏上的先手,是未來隊伍可以參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