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漣:「清華研究」彰顯荒謬時代的一種存在

何清漣 2023年05月30日 07:00:00
所謂「清華研究」的依據其實就是一張有清華大學抬頭的信紙上書寫有這幾句話,並無證據證實這項研究的存在。(圖片摘自網路)

所謂「清華研究」的依據其實就是一張有清華大學抬頭的信紙上書寫有這幾句話,並無證據證實這項研究的存在。(圖片摘自網路)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則消息:「清華研究顯示:男性過度關注國際形勢、軍事等內容的,容易導致貧困」,由於鳳凰網「小海棠說事」也就此發表評論,一時之間弄得彷彿真有此項「清華研究」存在。經查,所謂「清華研究」的依據其實就是一張有清華大學抬頭的信紙上書寫有這幾句話,並無證據證實這項研究的存在。但在中國當下的政治情境中,討論這個問題頗有意思。本文想分幾個層次討論這個在中國存在已久,卻難以挑破來說的事情。

 

一知半解好評天下事的群體確實存在

 

小海棠說事如此評述:「清華大學有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男性過度關注國際形勢,軍事,財經,社會正義類內容的,容易導致貧困。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情況:一些生活不富裕的人,往往熱衷於談論天下大事,關注國際關係。」

 

評論以其昔日鄰居一個買斷工齡啃老為生的中年人為例,「他在生活中無所事事,也不想幹點什麼,掙點錢,卻每天都必看新聞聯播,關心國際形勢,也常常跟鄰居談自己對國際上發生的某些事情的看法。」

 

結論是:「不過,貧困與關心國際形勢之間,應該沒有因果關係」。鄰居中年人其實並不是關心國際形勢才貧困,而是不努力做事才貧困;由於無所事事,自然有過剩的精力,有「閒心」關心國際上的大事。

 

小海棠的話很戳一些的心窩子,但是還沒說完問題的全部:那就是這類關心者對於國際形勢的討論很少有建設性的意見,因為資訊來源單一,不是中國的新聞聯播,就是海外中文網上比較偏頗的資訊,甚至有從未在美國生活過來教誨在美生活多年的華人,彷彿比後者更深諳美國一切,拿網上流行的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狀態當作現實的評論更是常見。

 

但是,發言品質與發言權畢竟不是一回事,哪怕就是辛亥時期的阿Q,將自由黨當作了「柿油黨」,也還有革命的權利。說白了,這類人的產生與中國國情有很大關係。說清楚這個問題,再接著往下說其他兩個相關問題。

 

中共要求青年關心政治是党文化傳統

 

剛看到網友轉發這條消息,我就本能地不相信:世界所有的左派組織、政黨,當然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幾乎都從誕生之日開始,就緊緊抓住兩個重點不鬆手,一是青少年的思想工作,並將未來的成功希望寄託在青年一代身上(中共俗稱「從娃娃抓起」),二是輿論陣地。清華的調查從來是為國家政治目標服務,怎可能有如此調查?且不說這種調查一分錢課題費拿不到,能當上清華校長的人根本不會讓校內去嘗試這種官方民間兩頭得罪的研究。

 

中共永遠不會放棄對青年一代的意識形態(洗腦)教育,這是世界左派運動從娘胎裡帶來的胎裡病。(美聯社)

 

中國人關心國事,還有儒家文化傳統。儒家文化與在民間承擔了教化之責的說書戲曲文化從來就鼓勵人們關心國家大事,這一傳統直到毛時代都未變。每到國家生死存亡關頭,就連不識字的人都會說上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宋代范仲淹窮居陋巷,食粥尚需劃塊分時以食,但以天下為念,終成一代名相,更是中國士大夫勵志的典範。1934年的進步電影《桃李劫》一出,那首《畢業歌》風靡中國,四海傳唱「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到1935年著名的一二·九運動,這首流行一年多的《畢業歌》成為中共地下党動員學生的「戰歌」;全面抗戰期間,《畢業歌》更是大後方抗日青年極為鍾愛的一首時代之歌,還衍生出了不勝枚舉的抗戰宣傳「變型」。中共太祖毛澤東更是擅長鼓動青年參加各種運動,載有那句著名的「青年人朝氣蓬勃,好象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的講話,曾入選文革前小學教科書。1966年8月10日,毛在中共中央群眾接待站對串聯的紅衛兵講話,更是直接了當:「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一句話,毛與中共一直將爭奪下一代當作與國民黨、美帝國主義、修正主義的終身任務。自毛之後,中共曆鄧(胡趙)、江、胡傳承到習,都重視對青年人的思想灌輸與控制,只是在江澤民時代有段短暫的變奏曲。

 

1990年代中期,江澤民推出中式「乳頭樂」

 

19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曾有一段短暫的時間「全民向錢看」,誕生了一代娛樂至死的城市青年,各種滿足城市小資情調並引導他們進入現代生活的都市報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這種狀態正好與美國著名的地緣政治大師布熱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乳頭樂」 理論不謀而合,隔空呼應。

 

「乳頭樂」 (tittytainment)這個合成詞由「titty」(乳頭)與「entertainment」(娛樂)合成。據說這是布氏在1995年美國三藩市費爾蒙特飯店「全球化」會議上提出的。這個會議彙集全球500名政治精英,參會者包括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總統老布希、CNN、惠普、微軟的創始人等,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全球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以及如何引導人類走向21世紀。這些來自社會頂層的精英人士認為,隨著世界的飛速發展,社會財富會加速流向20%的有錢人,剩下80%的人財富會嚴重縮水,剩下80%則成為Loser,在全球化時代被拋下,簡言之,全球化將導致一個「20:80社會」的到來。

 

出現「20比80」現象,不足以讓與會精英們擔憂。真正讓他們憂心的是:如果那80%的人在挫敗與失落中怒了,要造20%人的反,可怎麼辦?

 

這時,美國地緣政治大師、歐亞大戰略的設計者布里津斯基登場了,以他一如既往的冷峻和現實主義考量,做了如下一番陳述: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將不必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為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避免產生階級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製造「乳頭」並喂之以「乳頭」——讓令人陶醉的消遺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路、電視和遊戲等)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各種「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喪失思考能力,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

 

布里津斯基的「妙計」,就被稱為「tittytainment」(乳頭樂)。以上內容,見《全球化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Die Globalisierungsfalle: Der Angriff auf Demokratie und Wohlstand)一書,該會議只邀請了三位元記者參加,這本書由其中的兩位元德國《明鏡》記者漢斯-彼得·馬丁、哈拉爾特·舒曼寫成。該書是世界級暢銷書,曾被譯成世界20多種文字出版。

 

再說中國1990年代的國內環境。1989「六四」天安門屠殺對中共國際形象傷害極大,中共高層當然也會思考,思考結果是認為這是八九一代中國青年過份關心政治所致,而這代青年的養成與《走向未來》叢書有關。中國1980年代有個新啟蒙運動,很多介紹西方學術文化的叢書是主要載體,其中一套《走向未來》叢書對大學生影響甚大。這套書的編委作者當中,不少是1990-2010年代中國政治、文化、學術界的精英。這套書在六四之後停止出版,各種滿足城市中產小資情調的都市報與時尚雜誌應運而生,整個社會風氣漸漸朝向娛樂至死方向轉變——據說,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曾有個內部講話,吸取六四教訓,要引導中國青年關心非政治化的社會、娛樂話題,追求物質層面的感官享受——這應該算是中國版本的「乳頭樂」。

 

美中兩版「乳頭樂」出現的時間相若,無法考證江澤民是從布里津斯基那裡得到靈感,還是「英雄所見略同」。但環球網在2018年8月30日那篇《可怕的「乳頭樂」陷阱 是美國專為中國設下的嗎?》一文中,卻隻字不提江澤民對養成一代娛樂至死中國青年的「功勞」,百分之百歸罪於美國。後來,江的理論卻不為青年團出身,為人板正的胡錦濤所喜,胡任總書記之後,提出「全方位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中國官方輿論主調是反對青年頹廢、娛樂至死。習近平接任後更是明確提出:「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比胡錦濤更進一步,推進到中小學這一「基礎教育」階段。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是:1、中共永遠不會放棄對青年一代的意識形態(洗腦)教育,這是世界左派運動從娘胎裡帶來的胎裡病。即使是江澤民的中版「乳頭樂」,也是一種控制青年思想的軟導向;2、中共過濾資訊、控制學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培養了三類占青年主流的人:粉紅思想群,處於失業貧困狀態的政治愛好者與極端政治反對者。當然也會有少數理性思考者,但最樂觀估計也就5%左右。(本文經作者授權刊出,原出處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關鍵字: 清華研究 乳頭樂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