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考慮過如何在戰爭中運作

Lin,Chien-Yen 2022年11月19日 07:00:00
俄軍進攻佔領車諾比核電廠及札波羅熱核電廠的畫面,又喚起人民對於核災的記憶及擔憂。(美聯社)

俄軍進攻佔領車諾比核電廠及札波羅熱核電廠的畫面,又喚起人民對於核災的記憶及擔憂。(美聯社)

自2月普丁宣布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過去九個月,爆發全球人道、經濟及政治等危機。近期在戰爭膠著的情況下,俄羅斯開始針對烏克蘭的能源的設施轟炸,進而導致近千萬人口無電可用,讓入冬以後的烏克蘭更加雪上加霜。

 

在戰爭過程連帶造成的危機,這當中包含難民、糧食、全球供應被打亂,當中最受全球矚目的是可能發生的核武威脅與核災危機。逐漸升溫的戰爭讓俄羅斯不斷打出核武器的威脅牌,以及隨著俄軍進攻佔領車諾比核電廠及札波羅熱核電廠的畫面藉由網路向全世界傳播,喚起人民對於核災的記憶及擔憂。

 

核電廠不該被武器化

 

車諾比核電廠位於烏克蘭的北方,曾經是前蘇聯境內最大的核設施,在戰爭初期3月4日,俄軍已經佔領車諾比核電廠,這曾經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災區,讓歐洲社會非常擔憂:烏俄戰爭會不會引起自福島核災後,最嚴重核事故?

 

札波羅熱核電廠位於烏克蘭的南方,是目前歐洲最大的運轉中核電廠,在這次烏俄戰爭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過往核災會發生的主要原因都聚焦在天災、機械故障及人為操作失當等因素,如今再加上戰爭這個不可控的因素,在戰爭過程中,俄羅斯為控制烏克蘭的能源命脈,多次對札波羅熱核電廠周遭轟炸,目前仍控制佔領該廠,並試圖駐軍使其成為一個軍事基地,被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形容這是俄羅斯試圖「武器化」核電廠,以核電廠的設施成為盾牌及武器,不僅是威嚇烏克蘭政府及人民,更是拿核安全作為逼烏克蘭和談的籌碼。

 

核電廠不應該被武器化,也不該將核電廠捲入戰爭中。一但直接攻擊到反應爐,造成輻射外洩後果不敢想像。就算沒有攻擊到反應爐,但攻擊到核電廠的周遭設施,離如存放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或是其他存放具輻射物質的場所,可能造成小範圍輻射汙染。甚至是攻擊聯外電網,都可能造成反應爐無法冷卻的嚴重後果。

 

針對極可能發生核災的人道危機,國際紅十字會罕見發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秘書長馬迪尼(Robert Mardini)表示:「雙方停止玩火的時候到了,應轉而採取具體措施以保護札波羅熱核電廠和其他類似設施免遭任何軍事行動的影響。一旦危險地點淪為戰場,對眾多人群和環境產生的後果可能具有災難性,且會持續多年。萬一輻射外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難以提供人道救助。」

 

核災陰霾下的歐洲

 

戰爭開打後,歐洲各國就已經朝向最壞的打算做準備,例如:烏克蘭、丹麥、波蘭、芬蘭等國,都已經開始準備碘片,甚至民眾也開始囤積碘片,保護甲狀腺預防核輻射,還有準備核災演習及規劃疏散撤退路線。

 

8月29日,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甚至在官網上公布了假設札波羅熱核電廠發生核災的模擬圖,恐汙染烏克蘭南部及俄羅斯西南部的地區,並提出潛在危險地區,居民應躲避、避難及撤離的建議指示,還建議密封住所(門窗),關閉空調、風扇、通風管道等等。

 

烏克蘭水文氣象研究所(Ukrainian Hydrometeorological Institute)更提出另一份模擬,結果顯示,只要三天輻射雲就會抵達波蘭或波羅的海國家,最終汙染半個歐洲,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和俄羅斯等國。

 

在這九個月以來的戰事,歐洲一直無法離開核災陰霾。在高度動盪和脆弱的局勢下,歐洲及烏克蘭都被緊盯札波羅熱核電廠最新動態,反觀身處亞洲的台灣媒體,並沒有對此積極關注。

 

沒有任何一座核電廠是為了於戰爭中運作而設計

 

根據最新出版的《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指出,全球從未有任何一座核電廠是為了於戰爭中運作而設計。一但發生核電廠喪失電力,反應爐無法降溫,便會造成爐心熔燬。而高密度儲存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也是如此。一但軍事攻擊引發電力中斷,喪失冷卻功能,就可能導致冷卻池起火、爆炸、核災、銫137輻射外洩。

 

核電廠在戰爭中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遠遠超過社會大眾的想像。反應爐本身雖然有圍阻體,但這樣的設計安全設計是基於遵守核安標準、技師操作嫻熟,乃至於政府落實核安監管,以及國家內政、外交、軍事、經濟的條件皆相對穩定,所以運轉核電廠時根本不用考慮戰爭威脅。正因如此,核電廠的大部分安全設施,如冷卻系統、絕大部分的電源、變壓器、充當備用電源的柴油發電機、發電機燃料、開關設備和控制室,都見至於普通建築物當中,並非在圍阻體之內。

 

烏克蘭核電在總發電量佔比高達55%。2021年時全球共有8個國家的核電佔比超過1/3。當核電的整體佔比越高,越為依賴集中式發電,一但爆發戰爭,全面關閉反應爐就顯得非常困難。烏克蘭戰爭顯示,由於核電佔比過高,烏克蘭無法輕易關閉核電廠,使得核電廠在戰爭中卻屢屢成為軍事目標。不論攻擊方的目的為中斷敵對國家的短期電力供應,或是製造核災遂行焦土作戰,戰爭已是核電廠的最大威脅。

 

逐漸升溫的戰場 無法冷卻的核電廠

 

核電廠絕對不是在戰爭中能持續穩定供電的發電方式,相反核電廠的運作十分脆弱且不穩定。在過去九個月中雙方多次砲擊札波羅熱核電廠周邊地區,使得8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親自帶著代表團冒著戰火前往札波羅熱核電廠訪視,並留下兩名觀察員,可見狀況之緊張,讓國際組織也十分憂心。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教授布吉諾(Jacopo Buongiorno)表示:「核電廠的設計就是利用外部電力來進行冷卻,關閉後反應爐無法維持其所需的電力,才是烏克蘭目前的困境。」,所以在戰爭中如何解決冷卻需求,才是避免核災的關鍵。

 

《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也指出,戰爭中即使主要的冷卻系統並未遭受直接破壞,但連接冷卻系統的管道或散熱器若是遭到破壞,或是冷卻水泵遭碎屑、破片堵塞,便會危及冷卻能力,造成冷卻系統無法持續為反應爐、冷卻池降溫。

 

電力供應中斷也是IAEA提出可能導致嚴重問題的關鍵,但目前六座反應爐都已經進入冷卻停機狀態,反應爐不像其他傳統發電方式可以直接關閉,關閉反應爐需要有超過30小時的冷卻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核電廠必須依賴外部的電力供應,如果電力供應中斷,可能造成冷卻過程失控並導致輻射外洩,冷卻後也仍需外部電力維持冷卻系統。

 

原本該廠有四條750千伏(kV)對外供電線,但由於戰事越發激烈,四條電線曾一度全斷,8月25日,該電廠因受到飛彈攻擊首次跟電網斷線,造成一次的斷電危機,只能緊急啟動柴油發電機來運作,到26日才緊急連接。同樣的情況在9月7日重演,9月10日恢復。9月11日札波羅熱核電廠宣布全面中止運轉,但10月8日又斷電,10月9日緊急搶修。10月12日第四次斷電,10月14日緊急搶修。最近一次斷電是11月2日後斷電至11月5日。在短期內不停地斷電讓IAEA表示恐影響核電廠的安全,也讓核電廠持續處於高度壓力之下。

 

札波羅熱的緊急柴油發電機只能維持5到14天的供應,緊急電力系統雖然可以短暫提供維持核電廠反應爐、冷卻系統運行所需要的電力,但緊急電力並非為戰爭而設計,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Energoatom)總裁柯亭(Petro Kotin)告訴美聯社:這種「孤島模式」的運作只能使用於緊急狀況並持續幾個小時,而不是幾天。

 

11月14日IAEA發表格羅西的聲明指出:「在全世界關注扎波羅熱核電場不穩定的核安全和安保形勢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忘記位於戰爭國家的其他核設施,這種情況隨時可能發生變化,並突然出現新的危險轉折。現在不是放鬆的時候。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努力,盡快商定並在核電廠周圍實施核安全保護區(非軍事區)。」。

 

戰爭之於核電的具體挑戰與危害

 

由於戰爭所帶來的問題,《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特意增加《核電與戰爭》專章,彰顯出在面臨戰爭威脅時,使用核電與引發核災僅一線之隔。而近期甚囂塵上的「核能復興」說法,顯然過於樂觀,指出核電在全球商業總發電量佔比已低於10%,不但興建成本高昂、耗時過久,電力配置已難新建核電,核工業所稱的增建機組計畫猶如天方夜談。

 

在過去的戰爭當中,核子設施被攻擊並非沒有前例,但此次戰爭中,運轉中核電廠被佔領、甚至對其砲擊,且在占領後將核電廠轉為軍事基地,乃至綁架核電廠的工作人員,皆為首例。即使攻擊核電廠並非軍事行動本意,持續的戰事仍會構成多重核安威脅,亦成核安隱憂。
 

在近日的烏俄戰情中,俄羅斯開始對烏克蘭的能源與關鍵基礎設施展開大規模攻擊,全國境內如今已有約30%的發電廠被毀,各地陷入「大規模停電」,可見在戰爭時期大型的電廠(電源)和主要的輸、配電措施是難以依賴的,而核電廠在戰爭中成為軍事攻擊目標的事實,也應被重視。

 

※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