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救學生的專注力

許全義 2023年05月31日 07:00:00
生活在手機裡,學校與家長都無法專心了,學生學習成就低落也只是剛剛好而已。(本報資料照片)

生活在手機裡,學校與家長都無法專心了,學生學習成就低落也只是剛剛好而已。(本報資料照片)

我們測量大氣壓用的單位帕(Pa),係紀念法國自然哲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他還留下高中生所熟知的巴斯卡三角形。另外還有著名的散文集,沉思錄。大英百科說:他既是發明計算機的發明家,也是數學家,哲學家,神學家和散文大師。

 

我們或許會說他像孔子一般,學不厭教不倦,才有如此驚人成就。不過,他自己可不這麼認為。在沉思錄中,他說,人性的大問題是無法靜靜坐在室內,孤獨,專注。我們人總是心猿意馬,無法專注思考嚴肅的學術問題。巴斯卡提醒我們人想維持專注的脆弱性。氣象博大,幾乎中文無所不學,無所不通的朱子,也說為學難在專注:「某舊時用心甚苦,思量這道理,如過危木橋子,相去只在毫髮之間, 才失腳便跌落下去,用心極苦。」

 

博學卻又都在各領域卓然有成的朱子和巴斯卡,雖然時空迥異,卻提醒我們有關教育的基本原則:專注的重要性。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令人分心雜亂的教育環境

 

最近台大發現,108課綱新生在上學期的基礎學科表現,成績「有明顯弱化」,特別是微積分及普通化學。張耀文教授直言,這恐怕與108課綱有關。自然領域必修在108課綱只有八學分,等於上述四科各只有兩個學分。「你只有考兩學分的物理,就可以進台大電機系,這不是害死我們孩子嗎?後果就是理、工、醫、農四大皆空,傷害了科技產業的人才培養。」

 

不過,如果我們如荀子勸學篇,考慮整體環境,就會發現問題恐怕更複雜。除了課綱與教育體制人的問題之外,非人或技術物所造成的,如手機與社群媒體的影響,恐怕更嚴重。

 

這十年來的教育環境,對於千禧年後出生的i世代而言,要維持深度專注,愈來愈艱難。這屆大一新生所面對的技術刺激,分心,居家防疫自學等等,恐怕是前所未見的,尤其是手機使用必要性的滲透與普及。2017年心理學家Jean Twenge 在 Atlantic,寫了一篇短論,Have Smartphone Destroyed a Generation? 裡面的年經人,i世代,除了手機與社群媒體所展現的世界之外,其他所知不多。他們愛手機,更甚於實際的人。愛社群媒體,更甚於實際的社交經驗。而且這些i世代是普遍的,無論是住在都會、鄉間或是山地部落,只要有基地台、有手機訊號的地方,就有年輕人活在以手機為中心的虛擬世界中。

 

虛擬世紀的偏極化混淆了他們的是非價值觀,也弱化了青年學子專注投入、挑戰艱難問題的能力。學生滑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與社群媒體或電玩互動愈來愈高。而這些技術設計都會讓使用者注意力破碎化,分心的。依據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的研究,2020年台灣青少年手機使用時間愈來愈長。然後,手機使用時間長短,恰好與學生在校成績表現成反比:手機重度使用者在課業表現,比輕度使用者差。

 

換言之,如果我們不思考,如何設計一個讓學生更容易專注的教育環境,而不是一味強調e化,那麼學生課業表現愈來愈走下坡,其實是可預期的。

 

手機深度使用與社群媒體的氾濫,嚴重影響年輕世代的心理健康。從2011年開始,年輕人罹患精神疾病與自殺的比例,節節升高。依據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贊助的,從1991迄今的研究顯示:花愈多時間在螢幕上的青少年,愈是有憂鬱症候群的傾向。每周花十小時以上的時間在社群媒體上的青少年,比起較少的,不快樂的比例多了百分之五十六。花九小時逛社群媒體的,多了百分之四十七。相反的,如果是花比常人多的時間與朋友實際聚會的,愉悅的比例會多百分之二十。

 

憂鬱與自殺的原因當然很複雜。技術物不可能是其唯一原因。不過,手機使用與年輕人覺得自己遭孤立的感覺是息息相關的。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疫情期間,少戶外活動,也很少參與實際的社交活動,可是卻汲汲營營的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生活點滴。沒被邀請加入分享圈者,則倍感孤立。這趨勢在年輕少女間更是明顯。2015的少女比2010的,覺得自己被孤立的多了百分之四十八。比少年多了百分之二十七。愈常使用社群媒體者,當她們看到朋友聚會卻沒有自己時,更容易覺得自己受孤立與寂寞。社群媒體會對年輕人徵收心理稅。每次貼文,就會焦慮的期待肯定讚可。對人們怎麼想,會怎麼說,神經過敏。如果貼出圖片卻達不到沒有足夠的按讚數,會造成年輕人某種程度的困擾。

 

i世代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發現自己要跟手機競爭,才能贏得家長的注意力。(本報資料照片)

 

簡之,實證研究發現中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與社群媒體,會導致注意力渙散,學習成就低落;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以及增加網路霸凌的機會等等。為此,英國、美國與澳洲等老牌自由主義國家都有不少中學上課期間禁止使用手機等三C產品。相對的,台灣基礎教育卻熱情擁抱3 C產品,如所謂一生一平板,各教室普設電子白板以及108課綱下的高中生如果沒手機就會漏掉教育學習資訊,也很難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等等。

 

失職的家長

 

手機與社群媒體所造成的地震,並非僅限於青少年。家長也沉迷於滑手機,失落於社群媒體中,而盡量選擇MINIMAL PARENTING之道,如讓小孩也滑手機,而不是跟他們說故事,來防止他們吵鬧。換言之,家長也分心了,無法專注於陪伴小孩,與其互動。耐心教導他們如何與人互動,如何做家事,如何騎腳踏車或開車,如何明辨是非等等。

 

i世代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發現自己要跟手機競爭,才能贏得家長的注意力。手機之所以能摧毀一個世代,不只是青少年無法自制的玻璃心,還因為教育環境充斥大大小小的e化要求,以及家長也耽溺於手機天地而疏於教養自己的孩子。

 

有樣學樣,我所接觸到的中學生,也如家長般,習慣睡前看看手機訊息,手機擺在枕頭邊,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也是看手機。然後,就算年輕朋友碰面一起聊天吃飯,也常常沒有眼神接觸,而是各自低頭看看自己的手機。十年前的學生社團時間難得,學生一般如蒼蠅愈到血一般,專注於社團課堂活動。現在,就算是社團時間,學生也是低頭滑手機。至於,聚集一、兩千人的大型演講活動,被強迫來的聽班週會演講,就更離譜了。講者講他的。學生依舊活在自己手機天地中。

 

總之,如果我們要解決學生網路成癮所造成的學習成就低落問題,那麼無論學校或家庭都要考慮全面下線,不上網才行。生活在手機裡,學校與家長都無法專心了,學生學習成就低落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許全義為台中一中教師

 

關鍵字: 學習 專注力 108課綱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