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鋰電池爆炸的發生機率比被雷擊中還低

張凱霖 2023年06月02日 00:00:00
美國電動車起火撲滅照片。(圖片取自美國沙加緬度消防局臉書)

美國電動車起火撲滅照片。(圖片取自美國沙加緬度消防局臉書)

近年來,國內外鋰電池爆炸、失火案例不斷,從印度手機電池過熱爆炸,8歲女童不幸喪命;到台灣特斯拉猛撞分隔島起火,知名設計師搶救不治;再到韓國多個儲能系統因電池起火發生嚴重火災事故。這些國內外的媒體報導使得民眾對於鋰電池應用產品安全性疑慮,甚至引起台灣多個儲能案場開發因安全性疑慮引起周遭居民反對。然而,鋰電池的使用是否真的如此危險?

 

事實上以手機鋰電池為例,其爆炸的風險比個人一生被雷擊重的機率還低。根據國立新加坡大學的教授計算推估,平均每人每年被雷擊之機率為28萬6千分之1,反觀2022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約有11.65億支,僅有新聞報導之零星災情,發生意外的機率肯定比28萬6千分之1低上許多。

 

再來看電動車發生火災的機率,據特斯拉官方統計2012年至2021年銷售之電動車,平均每行駛2.1億英里才會發生一起火災事故,而傳統燃油車輛則是平均每行駛1900萬英里便會發生一起火災事故,顯示駕駛電動車的安全性比燃油車多了11倍!

 

儲能案場的部分,據2011年迄今已披露之國內外儲能起火事故僅約70起,比起全球超過數百萬組之家用儲能、換電站、大型儲能系統等固定性儲能裝置,爆炸起火事故比例極低,且發生事故的大型儲能案場以使用鋰三元電池(如NMC)為多數 ,而台灣民間大型儲能案場則主要使用磷酸鐵鋰(LFP)電池,具有最長的壽命週期,在安全性高的同時兼顧成本效益,也是目前能源業界認為最符合成本、安全及壽命的鋰離子電池。

 

為因應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導而導致全球暖化,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宣布,目標在2050年達到淨零,以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台灣也於今年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以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為達成目標,使用電動車取代燃油車降低汽氣體排放,發展再生能源取代火力發電對減少碳排,是全球勢在必行的趨勢,而這些手段都須依靠電池的使用及發展,以建立完善電網系統及移動需求。

 

筆者認為,現今電池技術已發展地相當成熟,生活中也廣泛應用電池做為儲能的方式,小至手機電池、大至電網儲能,只要能符合規範並正確使用,都能確保使用安全性。民眾如何破除因資訊接收的「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以科學角度理解鋰電池的安全性,需從政府宣導及綠能教育著手,降低人們對於未知科技的恐懼,並建立完善正確的科學認知,才能促使我國及早達成2050淨零轉型目標。

 

※作者為電資所研究生

 

關鍵字: 鋰電池 爆炸 雷擊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