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潛艦量產投入──海軍裝備世代更新困境

劉先生 2023年08月18日 07:00:00
我國IDS潛艦並沒有發生設計錯誤與超支等重大問題,卻如此保守,非得全部驗測過關後才開始量產規劃?(合成畫面/取自取自中科院YouTube頻道)

我國IDS潛艦並沒有發生設計錯誤與超支等重大問題,卻如此保守,非得全部驗測過關後才開始量產規劃?(合成畫面/取自取自中科院YouTube頻道)

報載(中時: 潛艦後續艦列明年預算 初教機未列),國防部非得等到IDS潛艦驗證至少一年後才考慮編列到2025年啟動,空窗至少一年以上,讓台船潛艦打造廠區設備閒置,甚至還要用經常性國防預算中的軍備採購項目進行潛艦量產版本編列,若真如報導所言,實在令人失望也匪夷所思。

 

西班牙自2005年打造S80系列柴電潛艦起,一次四艘並幾乎逐年開工一艘,直到2013年發現設計錯誤尋求外援,再到2018年完成設計修正後持續打造,包括原型艦S81在內,並沒有要完全盡善盡美後才能接續量產版本作業。

 

反觀我國IDS潛艦既沒有發生如西班牙潛艦般設計錯誤與超支等重大問題,還要如此極端保守,非得全部驗測過關後才開始量產規劃?「以潛制潛」既然是長期重要國防建軍政策之一,負責任的執政黨要接續下一個執政任期,則目標應是朝永續且連貫的量產規劃,而不是且戰且走怕被在野攻擊而瞻前顧後,提出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圖改善首都以外縣市建設時,那股決心企圖上哪去了?或難道要以尊重為名,交下任執政黨勝選領導人再決定?過去正因為國防投資偏低造成建軍汰換緩慢,搞到盟邦認為防衛決心不足,改善有限,而認為既然只有這些國防開支,不如主攻不對稱作戰,而潛艦正是不對稱作戰中的重點武器,更應持續投入!

 

其次,國防部打算讓量產潛艦由經常性國防預算中的軍事投資費用支應,讓人不解。首先,連同IDS潛艦在內,當前僅有3艘潛艦可供投入戰備,若要守護東部與巴士海峽水域基本2艘潛艦,並按照1/3戰備、訓練、保養等原則規劃,起碼要有6艘潛艦輪替。換言之,第一批次量產潛艦至少要3艘規畫分年開工加緊打造,盡快在2030年前後滿足與現有3艘潛艦共同投入戰備。

 

這3艘量產潛艦加上彈藥款項,預期每艘大約300億台幣上下(假定議價有成,各系統因為量產降低成本,則每艘單價理想為240億台幣,加上約快2億美金的重型魚雷費用);然而2023年經常國防預算中的軍事投資只有1027億台幣(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七0、國防部主管預算額度再創歷年新高,預算配置運用及執行允宜加強管控,俾利發揮應有效益 (ly.gov.tw)),還是三大軍種加上憲兵等分食這1027億,就算陸、海、空軍分配較多,每個主要軍種平分至多320億台幣上下,而每年成長的經常國防預算投入軍事投資裡,預期最多增加100億出頭,每個軍種只增加大約30多億台幣。

 

國防部打算讓量產潛艦由經常性國防預算中的軍事投資費用支應,讓人不解。(資料照片/攝影:李景濤)

 

海軍若真按照國防部2025年才開始執行量產潛艦預算第一批次假定3艘支應,並每年開工一艘,按照日本每2.5年完成一艘潛艦類推我國量產版本,每艘潛艦不加班趕工下,大約5年可完工1艘,僅量產打造到第3艘即2027年時,大致該年起累計就要吃掉180億台幣的海軍軍事投資額度(每艘每年平均支出60億台幣的3艘合計),而2027年就算海軍軍事投資預算成長到440億台幣,扣掉潛艦量產,同時期可能還要支應如輕巡防艦、專門潛艦救難艦、港勤船、浮塢或量產二棲艦、補給艦、甚至新驅逐艦原形艦等打造分年開支。僅潛艦量產版本第一批次於支出高峰時,就可能占掉當年海軍軍事投資的40%以上,而海軍軍事投資不單是武器投資,應還有配套的基礎設施整建等要支應如左營港擴建分年開支,加上海軍陸戰隊與海鋒大隊擴編,也要新裝備採購而分食極其有限海軍軍事投資預算。

 

一旦潛艦量產占用海軍軍事投資偏高,形同國防部讓海軍底下各兵科互有怨言,水面艦隊認潛艦戰隊吃掉過多年度軍事投資,讓已經垂老的水面艦汰換更為延宕遲緩!    

 

若經常性國防預算無法每年快速成長20%以上,大幅增加包括軍事投資額度,則潛艦量產預算就應編列特別預算支應,包含配套設施整建,才是負責任規劃,而不是讓國防部將潛艦量產預算占用那少少的年度軍事投資額度!

 

也因經常性國防預算並非高速成長,號稱重視海空軍,卻僅有空軍這幾年加上特別預算累計獲得超過3000億台幣的載台裝備更新投資(F16V的66架新購+新高教機自製投資)。反觀海軍卻僅有佈雷艇、(輕)巡防艦、自製IDS,加計沱江量產改以特別預算支應加速打造下,海軍也才累計獲得1千多億台幣的裝備籌獲投資,差距懸殊,對於以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國家而言,維持海權軍事投資實在遠不如韓國、日本!

 

加上經常國防預算增幅極其有限,海軍累積太多包括二戰裝備還在當寶貝排隊等汰換,並讓海軍,特別是水面艦人力僵固在這些老舊艦艇難以轉任並提升自動化(如2艘輕巡艦完成而汰除1艘濟陽級的265編制員額,轉用其中大約60名到包括量產潛艦在內服務),但海軍軍事投資預算當前每年還不到400億台幣,要投資打造或者採買那些系統裝備基礎建設支出,都得考慮排序再三,實在悲催…眼前最迫切的是,不要讓海軍淪為只會蒐集各種原型艦艇模型般單位,造艦量產無期(參閱下圖量產成效),而是要能加速量產,並汰換組訓構成新艦隊投入戰備!

 

※作者為業餘軍事觀察者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