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四旬的我走進忠孝東路的補習班

黃俊隆 2021年02月07日 16:50:00
「若是真心想追求的夢想,即使代價再怎麼昂貴,都是無可取代的。」(早安財經提供)

「若是真心想追求的夢想,即使代價再怎麼昂貴,都是無可取代的。」(早安財經提供)

當你的人生走到某個十字路口──不一定是和我一樣來到年過四十的中年,也可能只是單純考慮著職涯轉換。假設眼前的工作十分穩定,生活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但未來一切幾乎都可預期,缺乏起伏驚喜。你是否會和我一樣,心底三不五時浮現懷疑的聲音:「這是我要的人生嗎?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然後,你也許同樣會不時在心裡糾結掙扎,試著從兩條迥異的道路中做出選擇:是要留在未來幾年風景皆可預期的平淡道路上,還是該轉個大彎,放棄眼前安穩的一切,選擇走向一條與過往人生截然不同,且完全無法預期的不安未來?

 

你的人生一定有過類似掙扎,當然我也是。

 

回顧四十歲前的人生上半場,我是個做任何事都頭也不回往前衝的人。人生總有許多bucket list等待完成,因為意識到人生短暫、充滿不確定性,若當下心中有想做的事,我總是迫不及待,盡可能地壓縮時間努力去完成。這樣的人生像個壓縮檔,永遠想在最短時間內盡全力去完成最多想完成的事。如果人生是場賽跑,我就像是把全馬當成百米競賽在拚的選手。我渴望追逐完成我的bucket list,就像你身邊多少會有對某項事物痴迷的朋友:執著於坐擁各大馬拉松完賽證明、吃遍米其林餐廳,或者夢想著登山集滿百岳……只是我迷戀的,是各種不同夢想的實現。

 

作者在紐約求學拍下的街頭雪景。(早安財經提供)
 

 

記得某次與作者開會暢談那段期間正著手進行的出版計劃,他聽了之後瞠目結舌地說:「你根本是座發電廠!」那幾年,我的腦中總是塞滿許多有趣的出版計劃與想法,不只經常在公司熬到三更半夜,假日也幾乎和平常上班一樣往公司跑,毫不在意休假日。

 

創業時,才二十九歲的我,並不覺得自己過於年輕,當然也不為此有太大擔憂。用前幾年存下的微薄積蓄,及向家人和銀行借來的錢,籌措了一百萬當成自己的夢想成本,實現我開出版社的夢想。公司穩定後,年紀漸長,每當我與他人聊到創業及年紀的話題,看著眼前通常才三十出頭的他們,我才後知後覺地訝異──當年自己明明還不滿三十,的確太過年輕,哪來那麼大的勇氣與膽識創業?那段創業過程,二十九歲的我,像是越級打怪,急欲實現各種夢想。直到年過四十,才發現我的bucket list上未完成的所剩無幾,不知不覺中,我已完成人生的第一張精選輯。

 

二○一六年時,這樣的疑惑不時糾纏著我,望著我的bucket list:

進唱片公司──完成。

進出版社──完成。

開出版社──完成。

拍電影──完成。

有支自己的棒球隊──完成。

出版自己的書──完成。

 

清單上雖還有所剩無幾的「開書店」、「開咖啡館」、「有支自己的搖滾樂隊」等空格,但對我來說,這些事的理想浪漫情懷遠遠超過現實考量。更重要的是它們與年紀並無太大相關,不管到幾歲都可以行動。只有「出國留學」這項年歲越長就越難實現,不只有體力考量,家庭責任更是讓你日益難起身離開。

 

就在這年,我開始一步步思考、規劃出國留學的可能性。過程絕非如同多數成功人士傳記常呈現的「義無反顧」,反倒是小心翼翼地,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試試看,過關了,才繼續往下一步邁進。

 

二○一六年春天,好不容易終於鼓起勇氣,走進忠孝東路的托福補習班報名,開始乖乖每周上課。當時我對最終是否真能順利出國全然沒有把握。這樣突然的決定,一時間也不知該從何開口向他人提起。於是,那段日子,我總是一個人默默利用下班時間及周末,固定去補習班報到。

 

作者在紐約求學住處的書桌。(早安財經提供)

 

就這樣持續超過半年,在課程全部結束後,即便心知自己英文程度仍不夠好,還是硬著頭皮報名托福考試。另一方面,雖然出國一事仍存在許多無法預期的變數,但既然已經報名考試,差不多是時候該著手處理公司作者合約及同事的人事問題,我才終於開始一一告知相關人士這個決定。

 

到了二○一七年五月,那是我正式啟程的前一個月,簽證尚未下來,機票也未訂,我仍不確定是否真能成行,但公司營運已經調整到可以出發的狀態。經過數個月不斷地溝通討論,公司從原本有四位經紀作者合約,調整到僅剩一位,以聘僱專業經紀人接案的方式,繼續與作者合作。直到隔年雙方協議終止合約,我的公司才正式暫時處於歸零狀態。

 

在那一步步放下原本公司的業務運作過程中,難免偶爾會在心中懷疑自己──就這樣放下十幾年來好不容易所累積的一切,不會覺得可惜嗎?如果因為少了持續經營,畢業回國後,公司得一切從頭開始,會不會後悔?

 

然而當時,相較於物質與金錢收入的追逐,我更渴望追求夢想與自我實現。每當內心糾結困惑時,我經常這麼告訴自己:「那些年辛苦努力累積的,不就是為了往後有條件可以完成我更想做的事嗎?如果只是待在原本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累積固定的收入,年復一年過著安穩卻沒有太大驚喜期待的日子,這樣的人生下半場,並非我想要的。」

 

許多人在決定出國留學前,會仔細評估投資報酬率──回來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以加薪多少?總共得花多少錢?回來得再多賺多少錢才能回本?然而,「夢想成本」適合如此被量化計算嗎?經濟學有個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替代效果」(Substitution Effect)理論,主要說明在我們收入不變的情況下,當某產品的名義價格(Nominal Price)改變後,我們對該產品的需求隨之產生的變化。就我而言,若是真心想追求的夢想,即使代價再怎麼昂貴,都是無可取代的。反觀,放棄某些追求夢想的機會,若日後回想起來為此後悔一輩子,付出的代價豈非更昂貴?

 

當時心中「害怕後悔一輩子」的聲音強烈地催促著我。於是,我帶著一些些不安與不捨,走上了人生中場最重要的斷捨離旅程。

(本文摘自《放下人設,人生別急著找答案》,早安財經出版)

 

※黃俊隆:出版人、經紀人、棒球投手。

曾任職於廣告動物園、唱片兒童樂園、出版馬戲團;現職自轉星球文化社長。

25歲謀得首份工作──魔岩唱片企劃,形塑人生上半場工作的核心信仰;29歲創立自轉星球──體悟放棄計算夢想的機會成本;45歲於紐約完成碩士學位──reset開啟人生下半場。

始終堅持「樂園關門前一定要玩得盡性」。

曾獲《誠品好讀》最佳獨立出版社、推薦出版人、注目出版人,《Shopping Design》Top 100 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

個人著作──《原來,我的時代現在才開始──蕭青陽得魚如得人的唱片人生》、《在自己的星球裡作夢》等。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