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媚演出《天橋上的魔術師》,一改她過去溫柔溫順的形象,受到眾多關注。(楊約翰攝)
許多人對孫淑媚的印象,多半停留她是台語歌壇小天后,或是近年她在大愛電視台的戲劇演出,歌聲帶些苦情悲意,戲裡多半柔順拘謹。自從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播出之後,關於孫淑媚的討論度頓時飆高。
戲裡的她,是個皮鞋店的老闆娘,頂著一頭爆炸頭、一口道地台語,不時飆罵髒話,原本是精打細算、愛嚼舌根的悍婦,後半段劇情急轉直下,她苦苦追尋離家的大兒子,時而失神,時而怨恨,眼神、肢體都有魂。
這是孫淑媚嗎?看戲的觀眾都睜大了眼。孫淑媚自己笑說,連她的朋友們也充滿這樣的疑問,而她遠在高雄的爸爸更是震驚到每週六《天橋上》播出後,那一整晚就失眠。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戲劇結構愈來愈張顯,戲裡每個家庭的一本經都牽動喜怒哀憐。孫淑媚和楊大正飾飾一對充滿對比的夫妻,老公壓抑寡言,老婆聒噪市儈,然而,當她人人稱羨的大兒子因擔心自己同志身份遭左鄰右舍議論紛紛,也害怕讓父母抬不起頭,決心消失之後,孫淑媚這個母親角色先前的浮誇表象也隨之瓦解,她努力不懈尋找兒子,卻在確立真相後難以承受,反覆煎熬。
台語難不倒孫淑媚,問她在戲裡狂飆粗鄙的「九字經髒話」,心中的感覺?她說:「這個角色強勢又潑辣,會說出這樣的話很合理。我一開始最擔心的其實是公視可以播嗎?而且是在晚上九點這個闔家觀賞到時段,我還跟導演說:會不會播出時我一開口就被消音,台詞全部變成『嗶嗶嗶』。」
外界看孫淑媚為這角色轉變很大,但她自認演來極為興奮,猶如找到人生的另一個「出口」。
14歲就參加三立《21世紀新人歌唱排行榜》歌唱比賽的她,當年連闖20週賽事,每一週都拿冠軍,創下空前絕後的紀錄。2005年,她也摘下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演唱人獎,小天后之名絕對擔當得起。
從小唱歌「拿金牌」的她,說起看似風光的歌唱生涯,卻自信缺缺。
「小時候曾經聽爸爸說過我唱得不好聽,所以我很沒自信,不喜歡在別人面前唱歌,即使練歌也是關起門。媽媽喜歡我唱歌給別人聽,也希望藉此訓練我膽量,只要她跟朋友吃飯聚會,就要我唱歌。有一次媽媽要我在餐廳包廂唱卡拉OK給她朋友聽,餐廳老闆誇我唱得好,要我去外場唱,我當下臭臉掉眼淚還是得唱,後來我媽媽把我拖出去揍,直到現在,我唱歌還是有陰影。」
來自傳統思維家庭,孫淑媚坦承,她在父母期待下成長,因為不想讓父母失望,於是往往把自己「想要什麼」擺在最後端。「我幾乎沒有童年,小時候只覺得,如果我唱得好,爸媽高興,我就高興,而且有一項技能讓爸媽覺得光榮也是不錯的事。」
她自認做過最叛逆的事,是曾經跟比她大11歲的男生談戀愛,遠走他鄉,讓父母非常傷心。那次之後,她只再談過一次戀愛,對方小她五歲,還喜歡玩車,她一開口跟爸爸說,爸爸回她:「這是不能被接受的。」她就和對方談分手。問她真的願意分手嗎?她想想:「我光是想到未來兩家人無法吃飯跟相處,那不是滿痛苦的嗎?」如今邁向40歲,孫淑媚說她一直在醞釀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去生個孩子。
唱歌這件事對她而言,總背負著別人的期待,演戲對她來說,就成了「轉換人生」的抒發管道。「我第一次演戲,演得超誇張,自己都覺得好丟臉。後來別人找我演戲,我都回覆:我不會演,而且我很矮。」直到後來大愛電視邀她演《千江有水千江月》這齣戲,從年輕演到老,她才開始略有心得,慢慢摸索到演戲的訣竅後,就樂此不疲了。父母對於她演戲,也鮮少誇讚,「當我爸媽說演得『自然』,那就是他們給我最大的讚美了。」
《天橋上》的媽媽角色,心境的轉折和戲劇張力都強烈,但不論是撕心裂肺或是憤恨難平,鏡頭下的孫淑媚都鮮少落淚。她透露:「導演(楊雅喆)提醒過我:眼淚很珍貴,不能氾濫。我後來想想,人在面臨重大創傷和驚恐之際,當下往往是哭不出來的,所以拍之前,我會先哭,讓哭完的眼神入鏡。」楊雅喆表示,當初孫淑媚拿到劇本後,自行腦補解釋斑馬在戲裡的意義,「她說斑馬的台語叫做黑白馬,呼應劇中華商場『黑白買』的環境,也是這齣劇的神獸。」
《天橋上的魔術師》播出後,孫淑媚形容這是她40年來人生受到最多關注的時刻。「這齣戲其實也開啟了我的魔幻旅程,不僅改變大家對我的觀感,我原本內向的個性,也變得比較活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工作,無聊到去上網算命,結果居然算出我名字代表『懷才不遇』這四個字,當時很生氣也洩氣。現在,大家都跟我說,應該拿香去拜導演了。」
戲演得雖然過癮,但她也可以理解,保守父母對於她戲裡孤注一擲豁出去般的吼罵痛打,以及狂譙髒話,肯定是驚訝甚至驚嚇。對於爸爸每看完一集就失眠一晚的心情,孫淑媚淡淡笑說:「我不敢問。等他十集都看完後,再找機會跟他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