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 描繪台灣傳奇漫畫家鄭問的《千年一問》

重點就在括號裡 2020年10月18日 13:01:00
台灣漫畫家鄭問的名言,是很日本少年漫畫的台詞:「喜歡我的作品,就去看漫畫吧。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台灣漫畫家鄭問的名言,是很日本少年漫畫的台詞:「喜歡我的作品,就去看漫畫吧。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鄭問逝世一年後,2018年夏天,當時被人批評「漫畫不是純粹藝術」的故宮鄭問展,當時我有去。

 

小時候喜歡挖舊經典來看(現在也是)的我,第一次知道「鄭問」這個名字,是在誠品書店的漫畫專櫃擺設上,看到當時《阿鼻劍》的書腰寫著後來無疾而終的計劃「無間道劉偉強導演即將改編電影」文案,當時《無間道》系列火熱,我覺得很厲害,就好奇買了比較薄的《刺客列傳》來當入門作,但是我看不懂。

 

我知道鄭問是大師,真的很厲害,不過他的作品風格,與我原先期待的設想有些格格不入,因為那不只是漫畫了,鄭問手筆之下的美,氣勢構圖,大塊水墨,是以漫畫形式呈現出來的「藝術」,對當時只讀日本少年漫畫的幼稚少年來說,不太能消化裡頭的歷史人物故事,所以之後好幾年,只覺得鄭問是太過崇高的紙上藝術,直到聽到他過世的消息,以及知道鄭問作品要在故宮開展的消息。

 

鄭問的漫畫作品散發磅礡大氣的藝術感。(取自「千年一問:鄭問紀錄片」官方臉書)

 

說實在,鄭問名氣最盛的時代,是我無緣經歷的八零九零年代,所以去故宮看鄭問的心情,跟去看翠玉白菜是差不多的。那是鑑賞經典,也是瞻仰前輩,鄭問名氣之廣,鼎鼎有名,因為太傳奇了,他更像是被放在高處的神仙級人物,所以當時在故宮,親眼見證一張張的鄭問原稿,說真的,跟小時候看他一樣,仍是神仙,描寫故事層面之廣,繪畫手法之高明(居然可以用砂紙入畫),對待畫作的認真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記得在展場中有一句鄭問名言,是很日本少年漫畫台詞:「喜歡我的作品,就去看漫畫吧。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

 

但這句話的重點,其實不是「喜歡」、也不是「我想說的」,而是我們要怎麼去看他的漫畫?

 

鄭問其一生闖盪亞洲各國,建構出自己的筆墨江湖,本名「進文」但將自己的筆名改成「問」的藝術家,這才是他想問的、這才是他的終極一問。

 

鄭問被日本漫畫圈譽為鬼才,更是首位走進故宮展出的漫畫家。(取自「千年一問:鄭問紀錄片」官方臉書)

 

就像是當年與小野爭論電影色調「這個是灰不是黑」的楊德昌,而小野覺得「這不是一樣嘛」,直到多年後在放映設備良好的影廳重看,才得懂得楊德昌的堅持──鄭問跟他太像了,普通的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用心,他們堅持的細節,因為他們都走得太快太前面了,但是他們總是持續走著,絕不回頭也不停下腳步,待時間發酵,有一天,後人會跟上腳步,真正了解到他們的苦心。

 

鄭問逝世兩年後,2020年秋天,鄭問紀錄片《千年一問》正式上映。

 

導演王婉柔不是鄭問的粉絲,所以在紀錄片裡其實沒有太多的粉絲濾鏡,她用了動畫,虛構了鄭問形象,讓我們在這些傳奇風景,跟他走著:早年在《時報周刊》連載刊登得獎,參與「中時晚報」版面設計,舉家前往東京發展,與香港黃玉郎合作,再到北京參與網路遊戲製作,最終,回到台灣,一生傳奇停在五十九歲。

 

我覺得這紀錄片最好的地方,在於導演無意在影像中歌功頌德那些已經是傳奇的事蹟,鄭問一生的軌跡,台灣、日本、香港、中國,鄭問像是孤身一人,走在最前方,踏遍各處江湖,尋覓讀者來回答他這個無解的問題。

 

紀錄片《千年一問》完整收錄鄭問一生創作軌跡。(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台灣漫畫發展的艱辛,日本漫畫的水土不服,香港漫畫的流水線作業,中國網路遊戲的野心,每一次外地發展留下的痕跡,都是用盡全力,但沒有一處是他真正滿意的終點。紀錄片《千年一問》的誠意就在這裡──鄭問總是無疾而終的自我實現,雖然孤獨,卻充滿信念。

 

他說:「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鄭問的傳奇,終歸得回到他的作品。他的腳步雖然停下來了,但是那些作品會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他,將終成為一個「千年一問」。

 

 

※重點就在括號裡:經營FB粉絲頁【重點就在括號裡】,擅長對著影劇碎碎唸(有時還有音樂)。座右銘為村上春樹的「只要十個人中有一個人成為常客,生意就能做起來」。

 

 

追蹤↠ 上報流行 第一手接收好文資訊
看更多《上報流行》文章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