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丰專欄:衣索比亞出現美大選後的川普效應

藍弋丰 2020年11月19日 07:00:00
川普政府對非洲之角的區域穩定相當重視,但美國總統大選後,衣索比亞總理阿比即刻挑起內戰。(湯森路透)

川普政府對非洲之角的區域穩定相當重視,但美國總統大選後,衣索比亞總理阿比即刻挑起內戰。(湯森路透)

諾貝爾和平獎快速被打臉

 

諾貝爾和平獎常常是「反指標」,最常被提起的是翁山蘇姬,如今因羅興亞人問題遭國際千夫所指,然而翁山蘇姬至少還維持體面好一陣子,如今「反指標」高速度刷新,一年就破功。

 

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剛得獎一年就發起戰爭,11月初藉口衣索比亞北部的提格雷攻擊政府軍火庫,總動員揮軍提格雷並大舉空襲,聯合國表示短短一兩週內已經造成兩萬難民逃離衣索比亞前往鄰國蘇丹躲避戰禍,戰場普遍發生嚴重反人權事件,美國稱之為對平民「大屠殺」。

 

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審們恐怕臉都被打腫,但是這只是諾貝爾和平獎丟臉的最新一起,諾貝爾和平獎之所以會如此丟臉,是因為不求甚解,只看到有人簽和約(和平條約)就給獎,卻不去從根本上理解當地的情勢。從更基本上來說,和約本身從來無法帶來和平,只有武力才會帶來和平,因為武力平衡而簽訂的和約,自然也會因為武力失衡而撕破。

 

衣索比亞位於「非洲之角」,這塊突出的角落,扼守著紅海亞丁灣的出口,自古以來都是區域戰略要地。衣索比亞高原上,自古各族群分立,歷史上的衣索比亞帝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都很有限。19世紀歐洲開始「瓜分非洲」的殖民擴張,歐洲列強很快插足這塊要地,1840年英國占領英屬索馬利蘭,也就是如今的索馬利蘭;1850年法國也在紅海濱建立據點,1896年成立法屬索馬利亞,也就是如今的吉布地。

 

1871年才完成統一的義大利,在歐洲「瓜分非洲」競逐中起跑嚴重落後。紅海南岸原本由埃及控制的地區,大體上就是如今的厄立垂亞,成為義大利的發展機會。1881年蘇丹教士馬赫迪起義,向埃及掀起戰爭,英國拉攏衣索比亞帝國,讓厄立垂亞的埃及軍隊能借道衣索比亞撤回國內,換取將厄立垂亞讓給衣索比亞,馬赫迪憤而進攻衣索比亞,1889年衣索比亞皇帝約翰尼斯四世率軍親征迎擊,因深入敵陣中彈身亡,衣索比亞軍大敗。

 

義大利一直暗中支持紹阿國王薩赫勒·米里亞姆,當約翰尼斯四世身亡,紹阿壓倒衣索比亞各方勢力,登基成為衣索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為了答謝義大利長年的支持,孟尼利克二世默許將厄立垂亞讓給義大利,但是義大利卻將雙方簽訂的《烏西亞利條約》擴大解釋為義大利為衣索比亞全國的保護國,孟尼利克二世多方外交斡旋失敗後,於1893年宣布廢除該條約,義大利因而於1895年發起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敗義大利軍,確保了衣索比亞獨立,卻並未攻入厄立垂亞,保持厄立垂亞為義大利的殖民地。

 

在此同時,義大利也於1889~1990年間建立義屬索馬利亞殖民地,也就是如今的索馬利亞,至此義大利的非洲殖民擴張暫時告一段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墨索里尼崛起,為了鼓吹民族主義,宣揚自己讓義大利偉大復興,於是硬是找藉口入侵衣索比亞,在英法姑息主義縱容下,於1935年打起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動員50萬大軍,更不惜違反國際公約使用芥子毒氣,衣索比亞不敵,慘遭亡國之禍,1936年併入義屬東非。

 

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剛得獎一年就發起戰爭。(湯森路透)

 

藉衣索比亞穩定非洲之角

 

當時英法想拉攏義大利不要加入軸心國,不僅不幫衣索比亞伸張正義,反而推動國際承認衣索比亞亡國,想把衣索比亞逐出國際組織,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流亡海外,到處遭人白眼。然而,墨索里尼終究於二戰中加入軸心國,1940年對英法宣戰,於是衣索比亞很快迎來復國機會,1941年英軍發起東非戰役,消滅義屬東非,恢復衣索比亞,海爾·塞拉西鹹魚翻身,成為偉大的復國皇帝,受尊稱為衣索比亞之父。

 

海爾·塞拉西的好運勢才剛剛開始,冷戰期間,美國選擇衣索比亞作為穩定非洲之角的重要盟友,大筆美援滾滾而來,美國對非洲的軍事援助,衣索比亞一國就佔了一半,高達1.5億美元,還派出軍事顧問訓練衣索比亞部隊,1952年,美國為了鞏固紅海週邊的戰略形勢,推動厄立垂亞與衣索比亞結為聯邦,於是先皇讓給義大利的厄立垂亞又回到衣索比亞的懷抱。

 

海爾·塞拉西皇帝這下可真是十全武功在身,每天陶陶然,志得意滿之餘,對內的統治態度也改變了,原本戰後皇帝是兢兢業業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度,改革土地稅制,但是到了1955年,他醉心於加強皇權,制定皇權至上的新憲法,並沉溺於奢華享樂,皇室開支竟高達農業投資的四倍,為了避免貴族對此有意見,停止過去的土地改革,回到土地分封來拉攏大貴族。

 

1960年,皇帝更違反當初厄立垂亞加入聯邦的協議,強行推動併吞厄立垂亞,1962年將厄立垂亞降級為衣索比亞的一個省,引發厄立垂亞獨立戰爭。

 

對外需要應付戰爭,內政方面,因為分封土地讓底層農民失去積極耕種意願,衣索比亞農產大跌,因而開始發生嚴重饑荒,1974年糧食短缺到連軍隊都缺糧,1月因而發生兵變,5月政變部隊推翻帝國,罷黜海爾·塞拉西,結束君主制度。

 

軍官出身的門格斯圖,在革命過程中奪權,建立獨裁統治。他一方面因為接受蘇聯支援,一方面想藉由土地重新分派掌握權力,推動了共產主義的土地國有化、農村集體化政策。

 

門格斯圖對內打壓異己,對外還繼續與厄立垂亞交戰,同時要對抗索馬利亞入侵,雖然他在古巴與蘇聯支持下擊退索馬利亞,然而其土地政策成為致命傷,在集體農場制度下,農民完全失去耕種意願,糧食產量急遽下降,1980年代衣索比亞饑荒造成將近700萬人餓死,這從根本上動搖了門格斯圖的統治。

 

和厄立垂亞反目成仇

 

台灣人聽到衣索比亞,聯想到的就是「飢餓三十」活動為衣索比亞的飢民募款,許多台灣人以為衣索比亞位於非洲沙漠地帶,荒蕪貧瘠寸草不生,所以所有人都餓杜子。但衣索比亞國土的大部分並非沙漠,而是衣索比亞高原,從衛星上看是翠綠一片,只有東方插入索馬利亞的角落才是乾旱地帶,之所以發生大饑荒,剛好遇上乾旱只是原因之一,主因還是人謀不臧,錯誤政策造成的國家糧食生產崩潰。

 

衣索比亞北部的提格雷,成為扭轉局勢的重心,厄立垂亞反抗軍中的提格雷人,與衣索比亞的提格雷人攜手對付共同敵人。門格斯圖面對國內饑荒以及1990年後蘇聯援助中止,在衣索比亞與厄立垂亞境內都節節敗退,1991年兩國首都雙雙遭反抗軍拿下,門格斯圖政權垮台,接下來20年,衣索比亞進入由提格雷領袖梅萊斯·澤納維長期統治的年代,厄立垂亞則在革命夥伴的默契下,於1993年如願以償的獨立並加入聯合國。

 

兩國分家後,卻很快反目成仇,為了邊界如何劃分,雙方搬出對自己有利的歷史文件互不相讓,演變至1998年,厄立垂亞率先出兵進佔爭議地區,衣索比亞立即總動員回擊,雙方全面開戰,厄利垂亞採取挖戰壕的戰術,讓歐美觀察員聯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但衣索比亞輕易智取這種過時的戰術,突破防線發起鉗形攻勢殲滅大量厄軍,至2000年5月底佔領多達四分之一厄立垂亞領土。2000年6月,雙方達成停火協議,然而後續仍於2008年、2010年繼續發生邊界衝突。

 

兩個本來就因戰亂而窮困的國家,變得更窮了,原本的革命情誼也反目成仇,衣索比亞開始支持厄立垂亞境內的反叛軍,厄立垂亞也支持並鼓動衣索比亞遭提格雷人少數統治而不滿的其他族群反叛,於是厄立垂亞與提格雷以外的衣索比亞族群成為新的盟友。

 

衣索比亞內部,提格雷僅佔6%人口,但在梅萊斯·澤納維領導下,卻佔據大部分的公職,預算也往往優先建設提格雷,使得佔人口4成的奧羅莫人、近3成的安哈拉人產生相對剝奪感,不過,在2000年與厄立垂亞停火後,2004~2014年衣索比亞經濟快速復甦,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10.9%,在日子過得好的情況下,各族群也就暫時專心拚經濟,大體相安無事。

 

然而,2011年起全球逐漸進入極端氣候,衣索比亞高原受影響特別顯著,水旱災頻仍打亂了經濟復甦軌道,農民收入銳減,族群衝突開始浮上檯面,2015年起全國各地都對提格雷少數統治爆發不滿抗爭,梅萊斯·澤納維的接班人哈勒瑪利恩·戴沙略束手無策,因而辭職。

 

衣索比亞當時的執政黨:衣索比亞人民解放陣線,是由四大族群黨派聯盟而成:奧羅莫民主黨、安哈拉民主黨、南衣索比亞人民民主運動(代表南方州),以及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戴沙略辭職後的黨魁選舉中,奧羅莫推出阿比·阿邁德·阿里競爭黨魁(也就會繼任總理)職位,安哈拉退出競爭,支持阿比,提格雷與南方州則反對阿比,於是形成奧羅莫、安哈拉人口多數,對抗提格雷、南方人口少數的局面。最終阿比勝出,2018年接任總理。

 

衣索比亞位於「非洲之角」,這塊突出的角落,扼守著紅海亞丁灣的出口,自古以來都是區域戰略要地。(湯森路透)

 

衣索比亞的內部衝突

 

阿比的權力來自於兩大人口多數族群,而他們在衣索比亞與厄立垂亞的衝突中,是厄立垂亞拉攏的對象,於是衝突關係反轉,歷史第三度重演:

 

一、義大利扶植孟尼利克二世,成功當上衣索比亞皇帝後,之後雙方默契義大利取得厄立垂亞。(然而隨後鬧翻,開打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二、提格雷與厄立垂亞共同反抗衣索比亞獨裁者,成功推翻門格斯圖,之後雙方默契厄立垂亞獨立。(然而隨後鬧翻,開打衣索比亞厄立垂亞戰爭。)

 

三、厄立垂亞拉攏奧羅莫、安哈拉等受提格雷少數統治族群,阿比上台,之後雙方默契簽訂和約結束邊境衝突。阿比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是,看向前兩次前例,這個和約再度遭到撕毀,恐怕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衣索比亞的內部衝突卻更快上演。阿比解除了厄立垂亞的外患,可專心針對提格雷,他對過去提格雷少數統治時期的各項政策作出改革,提升奧羅莫、安哈拉的政治權力,藉由「反貪腐」的名義,大幅清掃政府中的提格雷人。這造成民間反提格雷士氣大振,過去的仇恨浮上檯面,提格雷人在奧羅莫、安哈拉各地經常遭到襲擊、掠奪,使得提格雷人人自危。

 

提格雷明白少數統治已經不再行得通,可以接受過去身為統治者的地位不再,但過去一起執政時的黑鍋全要由提格雷背,以政治迫害來清洗提格雷官員,還讓提格雷成為全國公敵,這口氣實在嚥不下去,其結果是,本來過去是衣索比亞統治階層的提格雷,如今反而興起強大的獨立動機。

 

2019年,阿比推動執政黨結構改革,將衣索比亞人民解放陣線改組為繁榮黨,除了原本四大政黨以外,還納入其他族群政黨,擺明要淡化提格雷的影響力,於是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憤而退出。此時就已經註定走向內戰,實際開戰只是時間的問題。

 

2020年阿比宣布因為疫情肆虐一再延後大選,最終延至2021年,提格雷反對,自行於9月舉行大選,選後新提格雷國會宣稱中央沒有統治提格雷的民意基礎,阿比拒絕承認提格雷選舉結果,並以減少提格雷的中央補助懲罰,緊接著,趁著美國總統大選的國際空窗期,以提格雷攻擊政府軍火庫為藉口,發起總動員,全面入侵提格雷。

 

阿比之所以與厄立垂亞有默契的原因,也同時是阿比註定會揮軍入侵提格雷的原因。阿比與厄立垂亞的和談,也正是為了專心對付提格雷。當阿比與厄立垂亞簽下暫時的和約,提格雷戰爭的腳步也就近了。無視這樣現實的關聯,只看到有人簽一紙和約就給獎,是諾貝爾和平獎老是自打臉打到腫的根本原因。提格雷也深知阿比與厄立垂亞的暗中結盟,開戰後發射火箭轟炸厄立垂亞首都阿斯馬拉機場,警告厄立垂亞勿輕舉妄動。

 

提格雷是歷戰之地,帝制時代對抗皇帝,門格斯圖時代對抗極權,提格雷統治時代打起厄立垂亞戰爭,主要戰鬥都發生在提格雷與厄立垂亞交界,因此主要參戰戰力也以提格雷人為主。如今又要對抗衣索比亞中央軍,有觀察家看好提格雷的戰鬥力,但是中央軍在人力物力上有壓倒性的優勢,提格雷恐將面臨相當嚴酷的戰鬥。

 

內戰更有可能擴大到其他族群,觀察家擔憂,衣索比亞將可能「南斯拉夫化」。南斯拉夫是由多元族群揉合而成,共黨統治式微後,各族群分崩離析,引發殘酷的南斯拉夫內戰。衣索比亞歷史上是由皇帝羈縻多元族群,之後由極權統治、少數專制統治維持,若參考南斯拉夫的前例,提格雷戰爭有可能成為各族群一一獨立的第一張骨牌。

 

給勝選美國總統的「上任禮物」

 

阿比上台後推動國營企業私有化並創立股市、鬆綁許多過去的經濟限制以吸引外資,然而極端氣候影響持續,疫情又雪上加霜,其經濟政策無法快速反應出成果,國內問題難解下,只好製造衝突、鼓吹民族主義,一面向外製造衝突,以藍尼羅河水壩問題與蘇丹和埃及對立,一面對內製造替罪羔羊,向提格雷開刀。

 

衣索比亞是非洲之角人口與軍力最大國,原本周邊動亂還仰賴衣索比亞穩定,如南蘇丹衝突,以及索馬利亞內戰,如今衣索比亞自己成為動亂來源,為了開戰,衣索比亞已經抽調駐索馬利亞部隊,衣索比亞在聯合國維和部隊中人員也悄悄從軍隊替換為警員,衣索比亞與提格雷戰事可能因此間接導致索馬利亞內戰復燃,另一方面,厄立垂亞等鄰國有可能捲入戰爭,整個非洲之角將動盪不安。

 

川普政府對非洲之角的區域穩定相當重視,積極調停衣索比亞與蘇丹、埃及間的水權問題,阿比原本不敢輕舉妄動,但美國總統大選後,即刻向提格雷開戰,顯示美國政局對全球的影響力。阿比可說給了勝選美國總統最糟的「上任禮物」:一顆燙手山芋。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