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52台「空頻」讓NCC難脫圖利爭議

吳建忠 2020年12月13日 00:01:00
華視在眾多角逐者間,固有其「公廣」集團之特色,但並非唯一、不可替代之選項。(取自維基百科)

華視在眾多角逐者間,固有其「公廣」集團之特色,但並非唯一、不可替代之選項。(取自維基百科)

NCC近日已發函告知系統業者,可以開始播送跑馬、告知觀眾,第52台即將空頻。走到今日,針對52頻道的機關算盡,除了過程一波三折外,NCC決定讓52台空頻,外界普遍觀感不佳。

 

NCC空頻決定,讓這個決策持續製造爭議空間。第52頻道的遞補未來有很多可能,不馬上補新頻道,就讓「喬事」產生混水摸魚空間,也讓有意爭取的各大勢力,還有機會與時間去佈局,進行各種合縱連橫。

 

諷刺的是,NCC不是有「選擇困難症」,更不是猶豫不決或是反反覆覆,而是糟糕的先入為主。NCC不能亦不宜代替視聽眾圍事或表達意願,才能避開「球員兼裁判」之批判,才能重拾外界對NCC獨立監理角色之信心。

 

直言之,不同的系統台,可以選擇不同的頻道放在52台這個位子,以提供他們認為最好的服務給消費者。對於NCC主張「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這種政策上頗為支持的風向,讓系統業者敢怒不敢言,卻不買單。

 

在這種情況下,「誰來接棒52台」根本是個假議題。這個假議題因為有NCC直接推薦,要求社會大眾給一個機會而成為全國焦點,公廣集團居然也開了記者會表示當仁不讓,其實裡面問題很多,也很矛盾。

 

關鍵在於,NCC自稱為獨立單位,據報載,NCC主委身分直接找上了中嘉高層溝通,且還前後找了兩次,似乎非中嘉答應不可。問題是,由於角逐第52頻道的業者眾多,有線電視第52頻道的定頻,屬於頻道代理商與系統業者之間的商業協商,NCC適合道德勸說嗎?

 

深入分析,NCC主委為公廣集團「鋪路」的動作,就是一種圖利。這個假議題不為人知的背後,讓NCC看來並不單純,除了冷處理寰宇新聞台的申請外,還包括華視已經超前部署在談授權費,這難道有靠山?難道沒有圖利之嫌?

 

這次非常尷尬,NCC主委給了「機會之窗」,呼籲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但公廣集團根本沒什麼準備和規劃,「機會之窗」要不要都兩難。從政府預算來看,政府補貼公廣集團預算會被視為是大外宣或大內宣?

 

華視在眾多角逐者間,固有其「公廣」集團之特色,但並非唯一、不可替代之選項,如選擇它,仍需考量諸多因素。華視主頻隸屬於公廣集團,華視新聞資訊台又是商業台體質,如何界定其性質,到底適不適用《公共電視法》?

 

眾所周知,華視新聞資訊台已經虧損連連,好不容易爭取換到52台,難道不播出商業廣告?現在不播出商業廣告是因為拉也拉不到,因此乾脆宣布不播廣告博個好名聲,未來呢?

 

另一方面,華視因有民股,過去定位不明、願景及計畫左右搖擺。華視的民股複雜,其中有聲寶公司、財團法人華視文教基金會、台塑、中興紡織、台化纖維等。

 

華視難在政治、經濟間立足。華視本身有結構性問題,把華視新聞資訊台當成公視新聞台運作,而不播商業廣告的話,那麼經營預算從哪裡來?顯然的就是政府要補貼。電視台是商業性質的,也就是要賺錢的,資本市場邏輯就是誰給的錢多,就讓資本進去。

 

諷刺的是,華視的性質真的可以入頻嗎?華視新聞資訊台如果定位是商業新聞台,就無法繼續維持小清新,不接受政府及企業新聞置入。「替政府宣傳」可以是公廣集團的功能,如何保持「媒體的獨立性」,兩者之間就有內在矛盾。

 

另一方面,公廣集團的獨立性,主要是不需要重視績效,與世隔絕的雲端心態。問題是,媒體資本化,就不可能實現新聞自由。在人民無權力之資本主義國家,從來不可能有「新聞自由」。更遑論政府每年編預算,補貼贊助特定新聞頻道,從政治傳播的角度都是有問題的?

 

眾所周知,新聞自由是保障人民知情權,透過揭示各種社會矛盾以培力人民自治之新聞自由。從新聞之源頭到新聞之生產,從來不能自由,凡存在著權力關係,無權力之人民之認知與看法,就是如此被模塑,公廣集團做的到嗎?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關鍵字: NCC 52台 空頻 公廣 華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