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偉棠專欄:如果《曼克》得了奧斯卡獎

廖偉棠 2021年03月28日 07:00:00
名為良心的東西,現在好萊塢已經相當稀有,就算有,也改了一個名字叫「政治正確」。(湯森路透)

名為良心的東西,現在好萊塢已經相當稀有,就算有,也改了一個名字叫「政治正確」。(湯森路透)

Netflix出品、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導演的《曼克》(Mank)竟然獲得本屆奧斯卡十項提名,成為《遊牧人生》最強勁對手,恐怕大衛·芬奇本人也有點出乎意料。

 

因為「曼克」,也就是赫曼·J·曼凱維奇Herman J.Mankiewicz,本片的主角,是好萊塢的叛將。他和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聯合打造的鉅片《大國民》(Citizen Kane,又譯《公民凱恩》),不但成為世界影史中名列前茅的經典——因為它的表現方式在好萊塢劃分了舊電影與新電影,也因為它挑戰了好萊塢乃至1940年代美國的諸多潛規則,影射了傳媒大亨干預政治的現實,而成為電影人堅守良心的傳奇。

 

《曼克》挖掘的,就是赫曼·J·曼凱維奇為什麼寫作《大國民》劇本的緣由,已經呈現寫作時的激烈鬥爭,以及已經成為懸案的赫曼·J·曼凱維奇與奧森·威爾斯署名權之爭。這背後最大的丑角就是好萊塢本身,具體呈現為超厚臉皮的路易斯·B·梅耶Louis B.Mayer——米高梅影業的掌門人,而不是《大國民》影射的威廉·蘭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

 

吊詭之處正在於此,正是這位以對電影工作者操控、剝削著名的梅耶,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資助設立了奧斯卡金像獎——如果本屆奧斯卡垂青《曼克》,到底算是奧斯卡對赫曼·J·曼凱維奇等被排擠的左翼影人的贖罪呢?還是算好萊塢的終極招安?

 

曼克和梅耶,才是這部片最突出的對手。有一段最精彩的長鏡頭,是梅耶帶著曼克兄弟穿行於米高梅影城,一邊驕傲地自道出米高梅的秘密。

 

梅耶:「什麼事使我流淚?七情六慾。這些情慾源自何處?這裡、這裡、這裡(他指向自己的頭腦、心臟和陽具),讓觀眾產生情感。這就是電影真正的魔力,別讓其他人改變你的想法,這是門買家花錢只能買到回憶的生意,他買的東西依然屬於售賣它的人。」

 

在梅耶眼中,媒體可以左右一切。電影倒敘線的高潮,乃是左翼作家辛克萊(Upton Sinclair Jr.)參選落敗一幕——他的落敗主要原因來自梅耶動用影業資源拍攝的偽紀錄片對選民的誤導——這在21世紀的美國已經習以為常的後真相政治,在1940年代還非常新鮮,也非常拷問人的良心。偽紀錄片的導演雪利因為內疚而自殺,而曼克因為雪利之死而決心寫出《大國民》進行影射,並堅決署真名面世。

 

這種名為良心的東西,現在好萊塢已經稀有,就算有,也改了一個名字叫「政治正確」;但《曼克》呈現的,是良心引領曼克超越一個酗酒的天才、嬉笑怒罵的犬儒主義者、好萊塢工業的寄生者這種種身份。電影的暗線,是《大國民》本身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質問、也是大衛·芬奇對「電影何為」的探究——雖然淺嘗輒止。

 

不過這個良心的秉有者,在梅耶和他的金主赫斯特眼中,不過是一個猴子一般弄臣。赫斯特被曼克冒犯後,對他講了一個猴子的寓言:被伺候著、衣著光鮮的猴子,每天帶著套在脖子上的音樂盒,跟隨拉手風琴的耍猴人上街賣藝,它以為只有自己轉動胸口的音樂盒,養猴人才有飯吃,而不是相反。這個酸辣無恥的寓言,需要從曼克、奧森·威爾斯乃至大衛·芬奇等一代代電影人對他大聲說不。

 

《大國民》的堅持拍攝和上映(抵禦了赫斯特他們的恫嚇、收買)就是一個轉折點(就像它的藝術實驗是美國電影轉折點一樣)。在明知會被大資本家控告誹謗的威脅下,曼克堅持署名,就跟古代將士決鬥前先報大名一樣,是尊嚴和決絕的表示:我就是這樣堂堂正正地向你宣戰,如何?弄臣因此變成騎士,即便是堂吉訶德,也是一個騎士。

 

電影的動人之處,在於它沒有止步於上述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曼克是一個卡夫卡式人物,就像電影最後道出的:他曾向一個好友傾訴,「我好像越來越像一隻老鼠,被困在自己親手打造的牢籠中,只要這個牢籠看起來有一丁點可以讓我逃脫的缺口,我就會及時修補它。」這是卡夫卡的饑餓藝術家所為,這種悲劇是作為1940年代一個猶太知識份子、一個左翼劇作家的必然遭遇。

 

而且,他對赫斯特的對抗,也暗藏著他對赫斯特的情人Marion Davies的傾心;對署名權的捍衛,也出於他對自己創造了一部必將名留青史的傑作的信心。這一切讓曼克這個人物豐滿起來,成為芬奇父子(《曼克》編劇是大衛·芬奇之夫,已逝的傑克·芬奇)從湮滅的時光之塵中重新創造出來的一個角色,而不只是歷史上的赫曼·J·曼凱維奇。

 

 

以上是《曼克》的可貴之處。至於它作為一部電影,形式上還有可議之處,那就是它對還原《大國民》那個時代的野心。毫無疑問,《曼克》的氣魄遠遠超過同樣涉及美國電影產業醜陋面的《好萊塢往事》,宏觀展現了造就《大國民》的那個時代的方方面面。但要是比較同樣是黑白片的《羅馬》,《曼克》的彩色數位轉黑白實驗可謂失敗,無論燈光、運鏡和細節,都比不上前者的雕琢,因而也無法攀比以精巧的場面調度著名的《大國民》本身,無法成為一部藝術革命之作。

 

平心而論,《曼克》更接近去年的Netflix大片《愛爾蘭人》,希望命運不會像後者(無數提名無獎而歸)——不過私心來說,我只希望飾演曼克的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獲得最佳男主角,《曼克》本身還是跟它嘲諷的好萊塢保持距離最妙。

關鍵字: 曼克 奧斯卡 Netflix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