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德兩國提升安全合作因應印太情勢

王尊彥 2021年04月17日 07:00:00
日德政府對於中國的戰略考量固有不同,但防中則是共通基調。(圖片取自日本外務省)

日德政府對於中國的戰略考量固有不同,但防中則是共通基調。(圖片取自日本外務省)

日本外務省2021年4月12日公布,翌(13)日將與德國舉行外交和國防部長級(俗稱「2加2」)會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防衛大臣岸信夫、以及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共同參加,預定討論共同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日德安保防衛合作、區域情勢等議題。考量疫情仍然嚴峻,採取視訊形式進行。這是日德兩國之間首度舉行同類會談,也是繼兩國在3月22日簽署《日德情報保護協定》之後,另一項提升兩國安全關係的重要作為。

 

作為主要歐洲國家之一,德國外交部去(2020)年公布《印度太平洋方針》之後,外界即對德國的印太政策高度關注,而同(2020)年9月德國政府宣布將在2021年8月派遣「巴伐利亞號」巡防艦到印太地區的消息後,外界已認為柏林當局開始將其印太政策付諸行動。不同於在南太平洋擁有海外領地的法國,德國在印太地區並無基地以利後勤補給,故若規劃長期派遣軍艦到印太地區,勢必尋求區域夥伴的合作。從相關互動看來,顯然在柏林當局眼中,日本正是此等夥伴,未來日德安全關係的發展頗值關注。

 

日德國防官員會談益趨頻繁且強調印太

 

依據日本防衛省的公開資料顯示,去年日德兩國國防部長的互動頻率,高於過去幾年。目前防衛尚未公布今年資訊,若以去年而言,有「日德國防部長會議」(2月15日)、「日德國防部長電話會議」(4月24日)、「日德國防部長視訊會議」(11月10日)、以及「日德國防部長論壇」(12月15日)等共四次,較前(2019)年的2次、三年前的3次來得多(見表1)。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各国との防衛協力・交流〉,日本防衛省網站

 

另外,分析會談之陣容與內容可發現,雙方逐年拉高晤談官員層級,而且幾乎必定談及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隨著時間推進,對於兩國防衛合作議題的討論也增加。

 

日德強化安全關係具象徵與實質意義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和德國同屬軸心國陣營,兩國之間並曾簽署「日德防共協定」(1936年)。戰後,日、德兩國揮別軍國主義,並快速實現高度經濟發展;在國防方面,各自在日美同盟和北約的安全保障下,擁有量少質精的部隊。兩國之間的互動,迄今多以民生或文化等非軍事領域為主(見表2)。因此,兩國合作近年在安全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實具歷史性意義。

 

資料來源:摘譯自日本外務省網站

 

如前述,《日德情報保護協定》已於3月簽署,該協定旨在確保今後兩國間防衛交流合作之際的機密保障,尤其事涉敏感的武器裝備與相關技術之移轉。據媒體披露,針對日本規劃對德國出售P-1海上巡邏機一案,兩國政府雖討論已久,卻因缺乏機密保護合作而延宕至今,而該協定之締結不啻為兩國軍事情報交換與武器出口排除障礙。

 

由此看來,作為日德深化安全合作的一環,《日德情報保護協定》的簽署不僅象徵兩國間的相互信任,也帶來實質經濟利益。

 

而即將召開的日德首屆2加2會談,則是有高度政治意涵。2加2會談機制通常建立在具有戰略互信,或至少共享戰略目標的國家之間。日本最早在1960年與美國之間成立「日美安全諮商委員會」(Japan-United States 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由兩國外務和防務高級官員針對安全政策進行對談。其後,日本又與澳洲(2007年)、俄國(2013年)、法國(2014年)、英國(2015年)、印尼(2015年)、印度(2019年)等國建立同樣機制。未來日德之間也建立2加2機制之後,日本和英、法、德等三個主要歐洲國家之間,便都具有高度戰略性的外交與防衛溝通平台。

 

日德提升安全合作背後的中國因素與厭中輿論

 

此前,日美2加2會談的內容對中國威脅多所著墨,甚至觸及台海安全情勢。此次日德2加2會談議程雖未對外公布,然吾人從近期兩國國防部長對談內容、對外政策作為,以及兩國國內社會對中國觀感,應可推知一二。

 

簡而言之,除加強推動「自由與開放的印太」之外,中國已經是不可迴避的議題。

 

日本對中國威脅的疑慮,除反映在防衛省年度《防衛白皮書》,以及強調「西南防衛」的各項政策文件中之外,日本防衛大臣在面對德國國防部長時,也同樣表露無遺。例如,岸信夫在去年12月15日出席日德國防部長視訊會議時,即提及釣魚台情勢,並稱包含中國在內的國家應當克制勿升高緊張。在日本民間,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觀感長期以來陷於低迷。日本NPO法人「言論NPO」去年11月發表的民調發現,多達89.7%的日本民眾對中國印象不佳;內閣府今年2月公布的民調顯示,高達82%日本民眾不認為日中關係良好。

 

德國近年對於中國的國際擴張行徑與戰狼面孔,以及中國政府在對其國內維吾爾族的高壓手段,已多所批評,去年12月2日德國政府即罕見地發布人權報告,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前述《印度太平洋方針》內容未批判中國威脅,然出現「China」一字高達59次,幾乎是其2加2對象國「Japan」一字出現頻率(29次)的兩倍,全篇表露對中國的高度關注。此外,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今年3月在其推特上寫下「我們困擾地聽到來自中國的軍事威懾腔調,甚至是『備戰』的呼籲」;其後,她在接受德媒《編輯部網路》採訪時,更毫不遮掩對於中國的質疑,指「中國顯然想按照自己的意願打造世界秩序以及因此迫使弱國就範。我們,也就是歐洲和西方,不能當弱者」。

 

值得注意的是,除政府官員之外,德國社會上已存在不少對中國的疑慮。一項跨國民調發現,德國民眾對中國評價不高,100分滿分當中,中國僅得到35.4分,低於英國(51.6)、法國(61.6)、日本(55分)和台灣(46.4分)。德媒《明鏡週刊》(The Mirror)調查則發現,德國民眾有46%希望疏遠與中國關係,高於認為應維持現狀的31%。

 

日德政府對於中國的戰略考量固有不同,但防中則是共通基調:日本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德國則憂慮中國對外霸權作風,影響德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相較於此,日德兩國民間的厭中情感,則是一致地指出兩國政府檢討對中政策時應調整的方向。

 

德國首相梅克爾(Angela Merkel)曾在3月25日舉行的歐洲峰會上表示,德國的對中政策與美國有不同之處,因此日德2加2會談或許不會如日美2加2文件中出現對台海安全關注的字句,但兩國對中國的憂慮,應會在會談中表明,以及納入相關文件內容當中。而在2+2會談結束後,隨著德艦東來,日本和德國是否進一步簽署有關後勤補給與軍事設施使用的「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quisition and Cross-Servicing Agreement, ACSA),則是今後觀察的重點。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關鍵字: 2加2會談 印太 日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