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專欄:美中在未來十幾年註定難以走出新冷戰

鄧聿文 2021年05月07日 07:00:00
拜登政或許沒有和中國打一場新冷戰的意圖,但雙方圍繞名為競爭實則對抗的佈局及採取的手段,已經導向冷戰軌跡。(湯森路透)

拜登政或許沒有和中國打一場新冷戰的意圖,但雙方圍繞名為競爭實則對抗的佈局及採取的手段,已經導向冷戰軌跡。(湯森路透)

拜登執政百日首次在國會發表的演說五提中國,再次對華發出強硬信號,誓言將維持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強大軍事存在,並承諾促進技術和貿易的發展。華盛頓不僅在外交和國際關係的處理上,常常將中國看作對手,在國內問題上,中國現在也被越來越多地作為挑戰因素提到,以達成兩黨對某一議題的共識。美中眼下的緊張態勢,讓基辛格都感到不安,警告可能影響全球,甚至使得這兩個軍事和科技大國之間爆發可能導致「世界末日」的大決戰。

 

事實上,很多人都在談論美中的新冷戰,但新冷戰不是正在發生,而是已經成形,標誌就是美參議院外委會前不久推出的《2021戰略競爭法案》。對這份長達近300頁的法案,用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法案的起草人之一鮑勃·孟南德斯的話說,它「讓我們的國家終於可以在權力、政治、外交、經濟、創新、軍事甚至文化等每一個維度上去面對中國的挑戰」。

 

從2018年算起,美中的對抗已近4年,但對美中對抗的性質,輿論一直存在分歧。川普時期尤其後期的美中關係,明顯滑向冷戰狀態,因為華盛頓公開宣稱其目標是對準中共及其黨魁習近平,把中共比作冷戰時期的蘇共,攻擊習,號召中國民眾和中共切割。美蘇冷戰的一大顯著特徵就是意識形態較量。美國在杜魯門時期出臺了冷戰宣傳的綱領性檔《史密斯一蒙特法案》,在意識形態上發起了對蘇宣傳攻勢和心理戰。川普後期與此類似,只是手段和程度不如冷戰時期。

 

拜登政府實際延續了前任的強硬色彩,甚至在很多方面對中國的打擊和圍堵比川普更狠。(湯森路透)

 

拜登當政後,鑒於美中關係跌到穀底,壞得似乎不能再壞,外界一度認為華盛頓會緩和兩國關係。拜登在多個場合確也表示,美中非對手,不會進入冷戰,中國被他定義為美國最嚴峻的挑戰者,但拜登政府實際延續了前任的強硬色彩,甚至在很多方面對中國的打擊和圍堵比川普更狠。特別是3月以來,華盛頓頻繁開展盟友外交,協調盟友的對華政策立場和行動,在新疆和臺灣等問題上已經取得盟友的支持和配合。這也符合美蘇冷戰時期的另一特徵,即建立陣營圍堵對方。

 

事物都有自身的發展邏輯。中國人講究「勢」,一旦某種趨勢形成,要改變或扭轉就很難,直到實現了這種趨勢的結果。拜登政府或者至少是拜登本人,或許沒有和中國打一場新冷戰的意圖,但雙方圍繞名為競爭實則對抗的佈局及採取的手段,已經導向冷戰軌跡。在這種形勢下,美參議院外委會推出戰略競爭法案,既是此種邏輯發展的結果,也是美中今後對抗進一步加劇的起點。從法案的動議看,它是美國第一份跨黨派共同制訂對華戰略方針的重大法案,體現了美國兩黨及民眾抗中共識,故可以把它看作新冷戰正式成形的標誌。

 

冷戰時期,美國在地緣政治、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等各方面全力遏制蘇聯的勢力擴張,如建立聯盟體系,實行出口管制,加強控制高新技術轉移,以及上面提及的宣傳戰和心理戰等以打垮蘇聯。如今戰略競爭法案也將動員多種外交、經濟和戰略工具抗衡中國,如在人權與民主、臺灣與印太事務、科技競爭上和中國對抗。法案也要求美國官員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對非洲和拉丁美洲給予更多援助,擴大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涉足範圍,以及以更有力的發展投資銀行應對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等。值得一提的還有,法案規定在2022至2026間,每年提撥3億美元給「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以對抗中共在全球的「惡意影響」。所以說它是一份全面的抗中法案並不為過。

 

西方民主國家國會出臺的法律對行政部門具有約束力,只要法案不廢除,即使換政府,也必須遵守。儘管戰略競爭法案現在只在參議院外委會通過,但國會兩院通過該法案應無意外,時間也不會很久,屆時拜登政府就必須執行法案。雖然如何行使法案的權力,做到哪一步,行政部門具有一定的裁量空間,但目前的美中關係無疑不允許拜登政府在執行這部法案時打過多的折扣,而在中國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自視可以平視美國的情況下,也幾乎可以肯定會遭到中國的反擊,從而勢必使得雙方的關係雪上加霜,跌入新冷戰。

 

一些美國學者對戰略競爭法案的評價其實也是「無關『競爭』,而更像是對中國的冷戰宣言,並以最負面的方式闡述任何中國的行動或意圖」,這些學者擔憂最終可能導致美中合作空間縮小,甚至激化更加對立的兩國關係。北京已作出強烈反應。全國人大外委會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直批該法案充斥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用心險惡,損人害己。

 

 
美中在未來十幾年註定走不出新冷戰,但要完全複製當年的美蘇冷戰,這種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湯森路透)

 

美中不可避免地進入新冷戰無疑是中方不樂見的。但也要看到,此冷戰不是美蘇冷戰的簡單翻版。後者乃以美蘇為主的兩大集團和陣營的對抗,是一場交集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對陣,或者是以意識形態形式體現的地緣政治對抗,美中冷戰雖也帶有思想和制度的意識形態因素,但意識形態的對抗程度要弱于美蘇冷戰。除此外,儘管雙方都在拉幫結派,但它更近似於美中的單打獨鬥。對美國的盟友來說,不會事事聽命於華盛頓。它們在對華立場和政策上有一定的獨立性,尤其歐洲盟友如此。這是因為,全球化使得中國和美國盟友的利益也是犬牙交錯的,一些國家在中國有巨大的商業利益。事實上,即使美國要完全切斷和中國的聯繫也做不到,雙方在全球和多邊事務上有時要需要合作。所以華盛頓是按照「競爭、合作、對抗」三部曲來處理對華關係。

 

可以說,美中在未來十幾年註定走不出新冷戰,但要完全複製當年的美蘇冷戰,這種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作者是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

關鍵字: 美中關係 新冷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