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政客的馬後砲防疫

主筆室 2021年05月05日 07:02:00
航空公司機組員必須頻繁地出國,所以一直是國家檢疫規定裡的特殊族群。(攝影:陳愷巨)

航空公司機組員必須頻繁地出國,所以一直是國家檢疫規定裡的特殊族群。(攝影:陳愷巨)

華航機師群聚風暴繼續蔓延,又有政客抨擊防疫指揮中心有「機組員與一般旅客入境檢疫雙標」是嚴重的防疫漏洞。其實,病毒會變異,人也有不好的慣性與惰性,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是「防疫破口」;倒是有人為了攻訐台灣的防疫政策,而裝作不知道為何機組員會有如今的檢疫規定?實在令人詫異。

 

航空公司機組員必須頻繁地出國,所以一直是國家檢疫規定裡的特殊族群;如果要求他們每趟出國都與一般民眾一模一樣的兩週居檢規定,航空公司將難以運作。早前,機組人員的檢疫規定為機師為3天(居家檢疫)、空服組員為5天,再加上各自自主健康管理的天數;不過,在去年底發生長榮航空的紐西蘭籍機師到處趴趴走的事件後,長程航班或入境他國的機組員改成必須完成7天居家檢疫、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

 

這項規定一出來,航空公司機組員怨聲載道,有人哀嚎這種生活根本像在坐牢,感慨自己淪為「上班工具」;也有人認為中央的新制是在逼迫機組員在工作和生活間做取捨,可能引發明年一波留職停薪及育嬰假等請假潮;更多人認為指揮中心不該只因一位機師染疫就延長居檢時間,這對其他守規矩的機組員不公平。指揮中心當時就回應,只要航空公司外站管理能落實,會在觀察1個月調整這個模式。

 

果然,在今年3月12日起,長程航班(入境第三級流行地區)機組員返國後得轉至「低風險」管理模式,居家檢疫5日,自主健康管理9日;4月15日再放寬,變成居家檢疫3天,以及自主健康管理11天,也就是目前的檢疫規定。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說明航空公司機組員過去一年檢疫規定的流變,其實是要強調:歷經將近一年半的長期抗疫,台灣的每一項防疫措施都有其規定的現實基礎。民主國家的防疫最難的不是它的「強度」,而在於如何有效防疫又能兼顧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運作。放寬航空公司機組員的檢疫規定,部分原因是基於對機組員的人道考量,更大的原因是要讓台灣的航空貨運能夠正常地運作;而過去一年,幾乎是台灣航空貨運有史以來最忙碌的期間,兩大航空公司貨暢其流對台灣的經濟成長更是居功厥偉。

 

所以,到現在還用事後諸葛的角度追究為何當初要放寬機組員檢疫規定,除了著眼於惡意的政治攻防,其實無甚實益。事實上,指揮中心早已祭出接種疫苗者的機組員可以不用隔離,只需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規定;但台灣疫情平穩,華航員工始終接種意願低落;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再好的政策也只能徒呼負負。

 

防疫是全民的事,指揮中心只能做出政策指引;但若當事人不落實,一切都成為枉然。防疫旅館內有沒有落實分艙分流?有沒有做好個人衛生?出現症狀時有沒有即時通報,或者只是行險僥倖認為「不可能是我」?這都非指揮中心能力所及;倒是出了事之後,立刻說你「警覺性太低明顯疏失」,立馬要追出「戰犯」,而就算台灣防疫已經是世界冠軍了,還是要用事後諸葛的方式貼你一個「戰術錯誤」的標籤。試問,這對已經抵擋病毒近500天的防疫人員公平嗎?

 

疫情再起,檢疫規定勢必趨嚴,許多人被限制活動,大型活動可能取消,公共場所必須實名制,連商家店面的生意都可能受影響,有怨懟與恐懼都是正常的。但互相的攻訐與猜忌無助於台灣防疫共同體,只有信任才能抗擊瘟疫,台灣人千萬記得過去一年抗疫成功的來時路。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