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芳專欄:疫情打擊全球經濟 再來小心物價上漲

蔡明芳 2021年05月21日 07:00:00
此刻,不能輕忽原物料上漲所造成的通貨膨脹。(湯森路透)

此刻,不能輕忽原物料上漲所造成的通貨膨脹。(湯森路透)

各國政府為了因應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對於經濟所產生的傷害,其央行紛紛試圖以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或減緩經濟的衰退。雖然,持續的量化寬鬆政策使得各國股市持續創高,但是,各國碼頭工人無法正常上工,衍生缺櫃與塞港的問題,導致了運費高漲與近期原物料價格不斷飆漲,使得物價上漲的議題再次受到關注。

 

觀察物價變動最常被使用的指標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化是在固定一個籃子物品的基礎下,可以比較不同年度或月份物價變動的指標,除了消費者物價指數外,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可以透過原物料價格的波動來觀察生產成本的上漲情況。

 

就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言,美國政府在本月12日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4.2%,高於3月的2.6%,創下2008年9月以來最大漲幅。雖然4月CPI增加的幅度甚大,但是,美國聯準會副主席Richard Clarida仍認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大幅上漲只是經濟解封後帶動物價上漲的過渡現象,預期未來物價增幅將會減緩。

 

然而,聯準會副主席針對消費者物價指數來判斷物價上漲為過渡性或短暫性的講法是否正確,可以從生產者物價指數得到驗證。

 

勿忽視生產成本提高所帶動的物價上漲效果

 

就生產者物價指數而言,根據美國勞動部在本月13日所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顯示,4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月增加0.6%小於3月的月增率1%,但是,較市場預估的0.3%為高,此外,4月PPI的年增率6.2%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5.9%。由生產者物價指數可知,原物料成本的增加確實已使得生產者的成本有顯著的上漲,若生產面的成本上漲因素無法在短期內消失,則在產品售價不變下,生產成本的增加必然會使得廠商的利潤減少,此時,廠商必然會將生產成本的上漲部份轉嫁到最終產品的訂價上。

 

換句話說,生產成本的上漲將由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負擔,生產者物價指數的上漲會間接使得消費者物價指數跟著上漲,因此,聯準會副主席對於物價的看法恐過度樂觀。

 

一般而言,物價的變動受到供給面與需求面的影響,故物價的上漲可以區分為需求拉動的物價上漲與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若是需求拉動的物價上漲,則表示在市場供給不變下,市場需求提高所導致的物價上漲,這類型物價上漲主因是來自於消費者本身需求提高所造成。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則是肇因於原物料價格、工資或運輸成本等支出增加,進而使得生產者必須提高售價以維持獲利所導致的物價上漲。因此,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對經濟產生的負向影響往往較令人擔憂,也是政府調整總體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今年四月的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09%與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35%,物價的變動並不劇烈,然而,隨著原物料價格與運輸費用持續上漲,廠商的生產成本必然會相應增加。即使廠商不會將成本上漲的幅度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但將成本上漲部分反映在最終商品價格的調漲是一定會發生的。

 

因此,面對物價的上漲,政府仍應謹慎以對。最後,只要美國肺炎疫苗的接種普及率夠高,疫情可以獲得穩定的控制,經濟活動可以正常運作,我們可以合理預期,美國聯準會進行貨幣緊縮政策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否則,除了物價上漲的擔憂外,一旦面對新的經濟風險,美國聯準會將陷入無工具可用的窘境。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