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從棄若敝屣到急如律令的疫苗之亂

主筆室 2021年06月18日 07:00:00
瘟疫蔓延下,台灣的疫苗政策看來保守、遲緩、應變不及,其實也是「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攝影:蔣銀珊)

瘟疫蔓延下,台灣的疫苗政策看來保守、遲緩、應變不及,其實也是「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攝影:蔣銀珊)

從五月中旬開始的這波社區感染已經造成上萬人確診,超過四百案例死亡;越來越多人在問:孰令致之?順著政黨立場的切割線,在野黨人多把問題推給航空機組員的3加11政策,認為政府錯誤的決定,才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執政黨支持者則把問題甩鍋給地方政府,認為「萬華是破口」,雙北疏於管理,才是全國人民陪著雙北一起「坐牢」的主因。

 

破口是一種歸因,講到追究責任,政治人物總是血脈賁張,說得口沫橫飛,但偏偏病毒非常狡猾,我們實在很難知道病毒是從哪個縫隙裡鑽進來。別說一樣的政策,不同的人執行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後果;就算是同一個人做同樣的事,都免不了彈性疲乏。

 

「破口」真的是「3加11」嗎?那「3加11」曾在去年正式公告實施了好幾個月,為何當時沒出事,這次卻有問題?是「華航諾富特」嗎?那誰能證明萬華病毒是諾富特帶進來的?至於,萬華是破口嗎?那萬華人要問:到底是誰把病毒帶到萬華來的。是雙北首長防疫不力嗎?那為何不是你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指令不夠明確、警覺性太低,導致雙北淪陷。

 

英國《衛報》日前分析了這次台灣社區防疫失守的原因,文章認為,「台灣人民早就被寵壞了」,台灣過去成功度過四次緊急狀況,包含鑽石公主號、海軍軍艦、飛行員染疫、部桃事件等,都讓政府和社會過度自信;以為只要透過疫調、精準檢測就可以控制疫情,台灣是自己「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

 

因為過去18個月的防疫成功,造成政府與人民對台灣的防疫過度自信,兩者的態度又互相加乘,不僅導致航空機組員的管制政策基於「人道」考量不斷放寬;即使發生了華航諾富特事件,台灣人依舊是酒照喝、馬照跑,阿公店照去,認為遠在天邊的防疫破口與己無關,了不起就是另一件「磐石軍艦」或「部桃」事件。試問,這又是誰的責任?當我們服膺於政客的簡單歸因,政客自然樂於編造各種理由居功諉過。

 

如今看來千瘡百孔的台灣疫苗政策也是如出一轍。台灣政府原擬預購2000萬劑國外疫苗,加上1000萬劑疫苗,以一人兩劑計算,可覆蓋七成以上台灣人口,達到群體免疫;原擬在疫情一片祥和下,慢慢地順勢開打,不但銜接今年下半年國際解封潮,還可將國產疫苗順勢推向國際。然而這一切盤算被突如其來的疫情全部打亂;瘟疫蔓延下,台灣的疫苗政策看來保守、遲緩、應變不及,其實也是「防疫成功下的受害者」。

 

如果台灣人希望政府「錢一定要用在刀口上」,「比別人貴我一定彈劾你」,我們就不可能期待台灣政府像以色列、日本一樣到處大灑幣,在疫苗研發未成功之前到處搶疫苗;更何況,台灣曾有長達18個月的防疫成績是全世界第一,與哀鴻遍野的歐美國家宛若平行世界,有哪個台灣的防疫官員敢在去年的任何時刻追價買疫苗?

 

英國BBC昨晚刊登一篇《台灣疫情:從乏人問津到稀缺搶手的「疫苗之亂」》,詳述當初疫苗無人問津,蘇貞昌及陳時中公開接種卻還被懷疑是「打假針」,對照現在到處追究政府掩護「高官」施打特權針等等令人瞠目結舌的亂象,「這中間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台灣的變化何止是天差地遠。」

 

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有什麼樣的社會氛圍,就會有什麼樣的政府決策。如果人民對於攸關防疫最終成敗關鍵的疫苗,時而棄若敝屣,時而急如律令,也就難怪執政者用漠不在乎,甚至炒短線的方式對待你。一個欠缺公民相對責任的政治文化,正是台灣這場疫苗之亂的根源。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