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國民黨本土派何必被北京派牽著走

HD 2021年06月26日 07:00:00
國民黨的保守派與本土派應該意識到,只有優先保存台灣,他們才有繼續生存的土壤。(合成畫面/取自韓國瑜臉書、資料照片)

國民黨的保守派與本土派應該意識到,只有優先保存台灣,他們才有繼續生存的土壤。(合成畫面/取自韓國瑜臉書、資料照片)

為疫苗吵吵鬧鬧了一段日子後,這個月日本、美國相繼援助台灣124萬、250萬劑疫苗,為疫情嚴峻的我們帶來了連串的好消息。然而,這樣的好消息在國民黨與民眾黨等反對黨眼中,卻彷彿是百般滋味上心頭,頗為五味雜陳。這種奇妙的心理變化實在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照理來說,一個國家無論對內如何傾軋紛爭,但自始自終應該都有共同的利益存在:那就是「這個國家存在」。如果連國家都不存在了,他們的政黨、資源、組織等都會俱化雲煙。是以即使情理上合作難以接受,但理性上應該還是能為台灣的共同利益滿足後而欣慰才是。然而台灣的反對黨很特別,他們與執政黨間不只是一般的理念衝突,而是徹頭徹尾的如同殺父仇敵般,「不怕麻煩去找麻煩,只怕找不到麻煩而麻煩」。

 

其實這種心態勉強有脈絡可循,最近的例子正是在中國。中國清朝時期有位大臣叫剛毅,曾被慈禧太后賞識而被提拔為江西按察使。這個人學識不怎樣,但寫過一本「居官鏡」,表示當官就是要清廉正直云云,那他是一位好官嗎?當然不是,他搜刮民脂民膏的凶厲從他到督辦稅務回京後,至少帶了千百萬兩就知道了。戊戌變法期間更是大肆抨擊變法的害處,並說出「吾有產業,寧贈朋友,不使奴隸分潤」的言論,最後則漸漸演變成「寧與外邦,不與家奴」這句名言。

 

而國民黨之於台灣,不正也是「寧與外邦,不與家奴」這樣的視角嗎?從過去的高高在上,覺得自己「光復」了台灣、「改革」了台灣、並隨時想著「反攻」大陸,對於這塊土地其實沒有什麼歸屬感,只覺得是個暫居之地而已。我們在閱讀歷史故事時總覺得,清朝那群滿人怎麼那麼傻,如果大清都沒了,還分什麼漢人滿人?但回顧台灣日常,霎那間意識到,「如果台灣都沒了,吵著台灣共和國或中華民國還有什麼意義嗎?」,一葉障目的傻子原來是不分時代的。

 

而這樣的問題正在於,清朝與台灣,都缺乏了一個「國族建構」的過程,族群是撕裂的。慶幸台灣社會在近四十年中各種思維碰撞、資訊科技普及,也隨著國際局勢與社會觀念的改變,緩慢地整合著台灣社會。從民調顯示,過去還有高達六成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到今年,卻有八成的人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樣的演變正是台灣社會自行「自癒」的結果。老人老去、新人茁壯,對於土地的依附性增強後,新的「國族」觀念自然就建成了,只是由於我們仍背著國民黨帶來的歷史包袱,以至於「由族至國」的建構過程中不斷生著爛瘡而難以前行。這些爛瘡最為顯著的代表,則莫過那本從來都名不符實的「中華民國憲法」。

 

國民黨的保守派與本土派應該意識到,只有優先保存台灣,他們才有繼續生存的土壤,不然中國入侵後,看看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那個「國民黨」,他們除了鼓掌拍手外什麼也不是。難道這是他們要的嗎?曾以為國家正常化的最後一哩路只要我們自己有勇氣有擔當,走過去就行;然而最近的疫苗之亂才讓人發現:原來,最有責任替台灣走完這最後一步的,正是國民黨的保守派與本土派們啊。

 

※作者為旅者、網路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