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啟臣大嗆蘇貞昌,揚言贈蘇「行不由徑、政亂治危、院找民碴、爛戲拖棚」向日葵花籃。(合成畫面/取自江啟臣臉書、資料照片)
江啟臣送了蘇貞昌一盆向日葵,卡片上面寫著「行不由徑、政亂治危、院找民碴、爛戲拖棚」,仔細一看就察覺這是內建「行政院爛」的藏頭詩。從表現形式觀察,前兩句引述成語失當,後兩句則是濫竽充數言不及義,江啟臣幕僚的國學造詣實在有待加強,這種程度學人舞文弄筆實在貽笑大方。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何以最大在野黨的主席必須採取這種網紅行徑,行使憲法賦予的監督職權,難到國民黨這種反智文化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龐貝也不是一天頹廢然後瞬間被毀滅。
雖然韓國瑜在2018年刮起的政治旋風席捲全台,但是已經悄悄為這個黨埋下了民粹反智的伏筆。由於成功來的太突然,導致藍營支持者以為找到了通往執政的捷徑,知識菁英紛紛卸甲棄守傳統政策論述的基本功,全黨沈溺在這種循環的狂熱假象中,打開潘朵拉盒子的結果就是隨即迎來敗選的重挫,罷韓的結果更讓先前撈到的政治紅利連本帶利吐了回去,爬得多高就跌得有過深。
就在國民黨新敗之際,江啟臣甩開老態龍鐘的對手贏得了主席的寶座。群眾選擇他,無非是因為江的條件符合世代交替的想像,傲人的學經歷與地方派系的背景,也被期待帶領百年政黨進行球隊重建的工程。
但是這個新的當家上任後卻接連走錯好幾步重要的政治佈局,各種連鎖效應導致走到今天這般田地。
橫在江啟臣面前的問題何止千百,國民黨積重難返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時候,最核心的問題有兩個,調整兩岸路線同時檢討韓國瑜現象,如此才能讓國民黨回到民主政黨的常態,重新得到青年世代的認同然後獲得市場票房。
遺憾的是,江啟臣始終無法跨越這兩座大山,畏首畏尾的結果,就是持續被馬英九與韓國瑜路線持續綁架,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兩人恰是埋葬國民黨兩次大選的根本原因,但是江啟臣似乎無力也無能取而代之,這種心態一旦被看穿,後果就是被基本教義派與取予求,結局早已寫好:「江啟臣沒改革國民黨前,已經早一步被國民黨改造」。這是江的第一個錯誤。
如果說,江啟臣只想扮演類似華國鋒式的「過渡型」主席就算了,在他任內高舉前人旗幟,喊喊「你辦事我放心」或「兩個凡是」的口號足以安全下莊。麻煩的是他還想爭取連任,在毫無作為甚至砍幾個白目挑釁立委立威的膽識下,江啓臣甚至刻意迎合黨內的外省掛、新黨底與基本教義派,還找來了羅智強擔任黨校校長。這是江的第二個錯誤。
如果說,吳敦義彼時基於私心找了韓國瑜釀成大禍,那麼江啟臣找羅智強則是自找麻煩。江的想法應該是工具性的,以為憑藉羅的網路聲量迎接可以穩住自媒體這一塊。江沒預料到羅有自己的野心與盤算,除了走議題偏鋒試圖接受韓粉外,更透過江啟臣的公投主場作為自己的練兵場,最後還直接向柯文哲示好。國民黨民調逐漸被邊緣化還不打緊,民眾黨儼然成為虎狼之師,一副要吞噬藍營的群眾基礎。更慘的是,江的聲量還落於羅智強之後,這不擺明當了冤大頭?
從去年出現疫情以來,江啟臣似乎打定在立院與輿論戰場,直接對民進黨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這無疑就是讓黨內的民粹反智力量傾巢而出,不論是防疫政策、萊豬議題或是近日的疫苗之亂,國民黨無不無限上綱或是為反而反。江啟臣盤算的是將這股社會動能轉化成政治勢力,只要接下反民進黨的大旗,黨主席的位置就穩若泰山,特別是江主動開拓了公投的戰場,讓黨中央在各方勢力中擁有內線優勢。這是江的第三個錯誤。
人算不不如天算,疫情之故使得公投必須延到十二月,這不僅打亂了江的如意算盤,眼下反民進黨的旗幟反被柯文哲的引戰策略給奪走,自己一手扶正的羅智強正在算計與民眾黨之間的買賣,打了幾個月的疫苗亂局其政治效應,也隨著疫情舒緩、外援與自購疫苗穩定輸入、郭台銘與台積電買到原廠貨後出現邊際效用遞減現象。換言之,江啟臣的主席連任之路已出現重大變數與警訊,最後的絕招就是東施效顰仿效羅智強或網紅反民進黨,寫到這裡實在不勝唏噓。
但倒吸一口氣後忽然豁然開朗,因為這個結果,不正是江啟臣一手造成的嗎?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