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解放軍壓縮台灣防禦縱深 國軍必須適度反制

紀永添 2021年07月20日 07:00:00
解放軍空軍殲-16戰機進行飛行訓練的資料照。(圖片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

解放軍空軍殲-16戰機進行飛行訓練的資料照。(圖片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

中國軍機近來的騷擾方式,已經從過去的繞島遠航訓練,變成常態化侵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一帶,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反潛機或電戰機,會飛入這片空域進行訓練。在有政治上的需求,或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出現在南海時,還會變本加厲派遣多架次的戰機與轟炸機,進行大規模的作戰演習。如6月中旬時,就出現單日高達28架軍機密集活動的情況,除了1架運-8反潛機,1架運-8遠程干擾機外,還包括4架轟-6轟炸機、6架殲-11、14殲-16戰機、2架空警-500空中預警機。這樣的規模與配置,已可執行小規模的空對地攻擊,對台灣的外島或地面基地有極大的威脅性,還展現出解放軍阻止美國介入台海衝突的能力。這種赤裸裸的軍事威嚇,也引起了國際矚目,除了西方媒體進行廣泛報導,許多國家也相繼發聲,表達台海維持穩定的重要性。

 

台灣不是唯一被騷擾的國家

 

面對中國軍機的不斷進逼,台灣政府相對冷靜,除派遣戰機攔截、防空飛彈追蹤監控外,並沒有大動作反制。這可能有幾個考量,其一是台灣與中國相比,兵力規模較小,又居於守勢,主動出擊對台灣不一定會有利。其二是中國的這種騷擾戰術,並未實際侵入領空,台灣師出無名。事實上,冷戰時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天天上演,美蘇雙方都會派遣戰機與軍艦,刻意逼近對方的領空或領海,除了震懾對手外,還一併進行情報偵察,試探對方的反應能力。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沉寂了一陣子,但在不久前又恢復了以往的戰略巡弋活動,大型的長程戰略轟炸機會定期飛越北極圈,闖入美國的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美國也會派遣戰機緊急升空攔截。美國則不承認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所劃定的領海範圍,不時派遣戰機與軍艦進入黑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

 

今年6月25日,空軍司令部公布共機航跡顯示,其中運八、轟六及殲-16機,穿出巴士海峽,進入我東部外海,進行攻擊編隊態勢明顯。(圖片由空軍司令部提供)

 

這樣的空中對峙,還出現在世界各地。如俄羅斯軍機一樣在波羅的海進行各種演訓與海空巡邏,讓波羅的海三國承受極大壓力,北約因此輪流派駐戰機,執行波羅的海防空警備任務(Baltic air policing mission),攔截俄羅斯軍機。美國則不時派遣偵察機,沿著中國領空外緣飛行,執行偵察任務,長程戰略轟炸機也常飛入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軍艦故意航經中國在南海建造的人造島礁,以宣誓自由航行權,表明美國不承認中國所劃定的防空識別區與領海範圍。俄羅斯與中國的軍機,也會進入南韓與日本的防空識別區,讓兩國派遣戰機緊急起飛監控。這種故意沿著他國領海外圍飛行或航行,甚至闖入爭議地區來施壓的方式,因不違反國際法,風險與成本都很小,因此廣受各國所採用,中國目前的挑釁行為並不是特例,台灣也不是唯一被騷擾的國家。

 

至於要如何反制這樣的行為,冷戰時有很多例子可以參考,甚至直到最近,都還有不少彼此對峙、攻防的事件發生。如近年來俄羅斯的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攔截美軍的偵察機或反潛機時,就屢屢做出危險動作,包括近距離逼近,故意高速橫越美國軍機的前方,以逼使美國軍機改變航向。最近英國的伊莉沙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打擊群,在航經地中海東部海域時,派出分遣艦隊進入黑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以展現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持。俄羅斯就派出戰機與軍艦,以海空包夾的方式來逼使英國皇家海軍的衛士號驅逐艦轉向,俄羅斯甚至宣稱一架Su-24攻擊機投擲數枚炸彈,來警告衛士號。中國則曾派出軍艦,在南海爭議海域跟監美軍驅逐艦,並在美軍驅逐艦闖入那些人工島礁所宣稱的領海範圍內時,以近距離逼近的方式,企圖強迫美軍驅逐艦轉向。

 

逼近偵查驅逐非常危險

 

不過,這樣的行為其實很危險,不論是戰機或軍艦,故意在近距離做出危險的反制動作,都很容易發生意外。最好的例子是2001年的美中軍機碰撞事件,一架美軍海軍的EP-3E電子偵察機,沿著中國領空外圍飛行,進行空中偵察時,兩架解放軍的殲-8戰機升空攔截,其中由王偉所駕駛的那架殲-8戰機,以近距離騷擾的方式,希望驅逐美軍偵察機。不料雙方過於接近,發生碰撞意外,王偉的座機墜入海中,最後失蹤殉職,美軍的EP-3E則緊急迫降在海南島的機場上,引發兩國的外交危機。而在1988年時,還曾經發生過前蘇聯軍艦故意衝撞美國軍艦的事故,隸屬於當時黑海艦隊的護衛艦,為了阻擋進入黑海進行偵察任務的美軍驅逐艦,在無線電多次警告無效後,直接以艦身衝撞美軍驅逐艦,雖然幸運沒有造成雙方人員傷亡,但也是險象環生。

 

中國派遣多架軍機進行繞台遠航訓練,我國F16戰機(下)伴飛監控中國轟6機(上)。(國防部提供)

 

除了進行這麼危險的反制動作外,也有幾種比較溫和的方法。如召見該國的大使抗議,提出正式的外交照會,或降低外交層級等,但目前台灣與中國的情況非常特別,並沒有這樣的外交關係存在。而採取經濟報復措施,切斷或限縮雙邊貿易的方式,恐怕也會有很大的反作用力,對台灣自己造成傷害,還可能引發國內輿論的反彈與批評。至於師法冷戰,也派出我方的戰機或軍艦,到中國與台灣的爭議地區進行巡弋或演訓,則有一定的風險。比如台灣防空識別區的最北側,與中國所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有部份的重疊,國軍若出現在那裡活動,萬一解放軍做出很激烈的反制動作,導致雙方不小心擦槍走火,國軍很有可能會被視為是挑釁的一方,這也是台灣最想避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可以選擇的策略其實不多,較難以硬碰硬直接回擊。

 

不過,美、中關係的逐步探底,是對台灣有利的轉變。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與香港問題的強硬態度,已引起國際社會的相繼批評。解放軍派遣大批軍機不斷侵擾台灣的情況,也使許多國家改變立場,對台海問題積極表態,讓台灣罕見地在外交戰場上有所斬獲。特別是對台灣而言,最為重要的友邦美國,相繼批准多項大型軍售案,並定期派遣艦艇穿越台灣海峽,以反制中國軍機的活動。日本的副防衛大臣與副首相,則接連打破過去對台海衝突的曖昧模糊態度,認定這符合國家存亡危機事態的出兵條件,將與美國並肩作戰。就某個層面上來說,台灣面對中國的步步進逼,不直接採取反制措施,而將戰場鎖定在爭取盟邦支持,順應國際情勢的變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民主自由政體,卻受到外鄰迫害與不公平對待的形象,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解放軍的確成功壓縮台灣防禦縱深

 

這種策略的好處之一,在於能淡化中國武力恫嚇的影響力,防止台灣出現人心浮動的問題。試想一下,如果國軍常常與中國軍機爆發空中對峙,甚至出現小規模的衝突,將很不利於維持社會穩定。此外,也能節省國防資源,不要落入對方消耗戰的陷阱中,不處處隨對方起舞,還能避免將戰略主動權拱手讓人。但是這種策略也不是百利而無一害,最明顯的問題,是解放軍的確成功壓縮了台灣的防禦縱深,未來中國如果軟土深掘,得寸進尺,台灣要如何因應?最後的底線要設在哪裡?特別是中國軍機在台灣西南方空域的活動地點,就介於台灣本島與東沙島中間,無形中削弱了台灣對東沙島的控制力。除了打擊島上守軍士氣,也讓解放軍的飛行員熟悉戰時要如何阻斷國軍的增援航線,形成不小的威脅,長期來下有可能會逐步逼使台灣放棄東沙島。

 

面對這種情況,台灣可能要思考,如何在不挑釁,不升高兩岸情勢下,繼續爭取國際支持,並靈活運用兵力,避免上述的情況發生。當然,如俄羅斯一般,採取非常激烈的反制方式,是絕對不可行的,但適度的展現國軍在這片西南角空域的存在感,也有一定的價值,不可讓中國軍機如入無人之境,並形成慣例。國軍可以考慮幾個策略,如不定時派遣P-3C反潛機到這片空域進行人員訓練、日常巡邏或反潛操演,並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邀請媒體參與。不必刻意與中國軍機對峙或互別苗頭,只要展現國軍仍可控制這片空域即可。或以空運或派遣海上艦隊的方式,展現國軍運補與增援東沙島的能力。特別是未來海軍的新型兩棲登陸艦服役後,可以利用艦尾的大飛行甲板,搭載運輸直升機與攻擊直升機,操演搶灘登陸、空中機降與火力掃蕩並行的戰術。

 

國軍可以考慮不定時派遣P-3C反潛機到西南空域進行人員訓練、日常巡邏或反潛操演,並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邀請媒體參與。(圖片由國防部提供)

 

出其不意攔截單獨行動的中國軍機

 

過去,國軍對於這種行動較為保守的原因,在於認定平日不必要的曝光,有洩漏軍機之嫌。但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平日操演的劇本,不必然就是戰時的作戰計畫,甚至可以是欺敵的方案。重點在於,中國軍機不斷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行為,也有弱化國人防衛信心,麻痺台灣警戒心的意圖。因此適時的反制與表明我方立場,是雙方交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適度的主動出擊也可以反過來試探中國的反應與部署。舉例來說,解放軍很多時候都只派一架運-8反潛機或運-8遠干機,闖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中國在背後是否安排了高速戰機擔任策應,部署在什麼位置,反應的速度如何?台灣可以選擇安全的時間點,以優勢的戰機數量,出其不意攔截單獨行動的中國軍機,以施加壓力。不隨對方的行動起舞,但絕對要善用自己的主動權。

 

台灣對於中國的軍事挑釁,冷靜以對,是絕對正確的方向。順應國際情勢,將如此不利的情勢,轉化為爭取國際支持的籌碼,也是聰明的做法。不過所有的策略都有負面作用,台灣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此舉會影響台灣的民心士氣,長期累積下來,恐怕會出現國軍不堪一戰,無力捍衛領空的形象。因此,要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積極反制,又不致於讓雙方兵戎相見,就需要小心又有智慧的計畫與部署了。低調以對與主動出擊,其實是一體兩面,目的是相同的,關鍵在於靈活運用,以爭取台灣最大的利益。隨著美國將中國與俄羅斯視為戰略對手,第一島鏈的重要性正逐步提升,日本、南韓、台灣、甚至是馬來西亞與菲律賓,都會面臨更嚴峻的空防挑戰。連久無外敵的菲律賓,都已經開始計畫採買戰機,台灣對於未來的可能挑戰,應該預先進行規劃。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