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現在該發現金或振興券?答案再明顯不過了

周軒 2021年08月09日 00:00:00
台灣接下來的課題,除了提升疫苗的覆蓋率,以及確保疫苗的穩定供應外,如何協助因為疫情而受影響的經濟活動,會是重中之重。(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台灣接下來的課題,除了提升疫苗的覆蓋率,以及確保疫苗的穩定供應外,如何協助因為疫情而受影響的經濟活動,會是重中之重。(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台灣的疫情終於在近期進入相對緩和的階段,政府的警戒程度也從三級調降至二級,這也意味著,接下來台灣面對的課題,除了提升疫苗的覆蓋率,以及確保疫苗的穩定供應外,如何協助因為疫情而受影響的經濟活動,會是重中之重。

 

行政院看到了這一點,因此開始規畫類似去年「三倍券」的振興措施,然而,這又把去年同樣的爭議再度搬上檯面。

 

「到底是發現金還是發振興券比較好?」

 

基本上結論是這樣,沒有所謂好或不好,是看現階段需要什麼?

 

首先,根據經濟部於7月23日發布,今年6月的各產業表現統計數據,工業生產指數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為135.32、137.57,為連續17個月正成長,均創歷年單月次高。然而,與之相比,零售業為2664億元,年減13.3%;餐飲業為383億元,年減39.9%。

 

而在零售業裡面,又細分為數位通路與實體通路來看,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年增33.7%,創下歷史新高,而實體通路的超級市場營業額年增33.2%,也是歷史新高,但百貨公司的營業額卻年減64.7%,創下歷史新低。

 

基於以上數據,應該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疫情之下並不是所有產業都受影響,第二,最需要幫助的產業,就是餐飲業與零售業,其中,零售業又以百貨公司,最需要幫助。

 

再來,我們來看另一個數據。

 

根據國發會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台灣的「超額儲蓄」自2009年突破新台幣1兆後,年年成長,2020年已經來到了3兆,今年更預計會達到3.17兆,再創歷史新高。

 

等等,什麼叫「超額儲蓄」?

 

超額儲蓄其實等於可支配所得減掉消費與投資之後的餘額,換言之,這是在衡量一個國家的閒置資金有多少,而這個指標的重要性,在於閒置資金如果太多,很容易被導向房市股市等投機性較強的市場,增加經濟泡沫形成的機率。由於2020年,台灣的經濟基本上在世界上一枝獨秀,出口暢旺,而中美貿易戰下,從境外匯到台灣境內的資金也多了不少,另外,因為疫情的關係,一般民眾多半選擇降低消費,增加儲蓄,這些都是推升台灣超額儲蓄的主因。

 

簡而言之,台灣民間的閒錢,其實不少。

 

綜合前面這兩個數據,政府的政策應該要優先救餐飲業與零售業,必須增加民眾消費的意願,又根據餐飲業與零售業,尤其是百貨零售的銷售及週轉特性,必須要在短期內增加實體店鋪的營業額,同時,盡量要避免再增加台灣的超額儲蓄,也就是讓民眾百分之百的短期內拿去消費。

 

要發振興券還是發現金,其實答案很明顯了。振興券,應該是現階段,台灣社會比較適合的。

 

其實,看看國外的例子,也可以佐證這個結論。

 

根據紐約Fed銀行2020年10月發布的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民眾取得的現金紓困金中,僅29%用於消費,另外約36%用於儲蓄,35%拿來償還債務,換言之,美國去年發現金的紓困,最後只有不到1/3用於消費:

 

另外,日本政府於2020年4月每人發放10萬日圓的現金補貼,然根據日本Money Forward Lab,早稻田大學及澳洲昆士蘭大學團隊2021年4月的研究指出,最後僅有6~27%的金額被用於消費(依據消費定義的不同),且低所得的家庭用於消費比例較高。此外,日本2020年的儲蓄率也由2019年的2.3%大幅增至11.3%。

 

美國跟日本的儲蓄率,一向在世界上排名都遠遠落後台灣,發現金紓困的結果都尚且如此,想想如果在台灣發現金,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