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為何選聖安東尼奧級兩棲登陸艦為911紀念艦

戰略風格編輯部 2021年09月12日 07:00:00
匿蹤桅杆是聖安東尼奧級外型最大特徵。(維基百科)

匿蹤桅杆是聖安東尼奧級外型最大特徵。(維基百科)

恐怖主義組織蓋達(Al-Qaeda)於2001年9月11日劫持4架民航客機,衝撞美國紐約市世貿雙塔和五角大廈,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是美國本土於20世紀後首度遭受外來攻擊,死傷人數更超過日本偷襲夏威夷珍珠港事件。

 

為了永誌不忘國恥,紀念死傷者與警醒後人,除了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塔遺址設有911紀念館,美國海軍還挑選三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San Antonio-class 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作為911事件紀念艦。

 

 

美國海軍911事件紀念艦艇

 

紐約號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海軍將當時還未簽約的第五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登陸艦,命名為紐約號,作為911事件第一艘紀念艦艇,以緬懷在紐約市恐攻中喪生的死難者。

 

實際上美國已經有多艘艦艇曾經以紐約為名,例如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紐約號戰艦(USS New York  BB-34),所以紐約號登陸艦(USS New York,LPD-21)作為911事件的紀念艦,除了艦艇名外,還加入了特殊的紀念方式…

 

紐約號的艦體鋼材中,取用了一段紐約世貿大樓殘骸中一段重達24噸的鋼樑(原本應屬於世貿南塔),切削之後作為艦首的原料,最後有7.5噸融入紐約號的艦首之中。

 

此外,紐約號上最重要的艦體中央通道被命名為紐約著名的地名「百老匯」(Broadway),有幾條通道中的支線,以曼哈頓區(Manhattan)最著名的三十四街和四十二街命名, 艦上並永久裝置911事件中,奮不顧身進入世貿雙塔救災,但在倒塌前來不及撤退,傷亡慘重的紐約市警察局和紐約消防隊的警徽與隊徽。

 

停泊在哈德遜河上的紐約號。(取自戰略風格)

 

阿靈頓號

 

911事件並不只有紐約市受害,因此聖安東尼奧級第八艘阿靈頓號(USS Arlington LPD-24)也是紀念艦,其命名由來是911事件中同樣被攻擊的美國五角大廈所在地,位於華盛頓特區西南方的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Arlington County, Virginia)。

 

如同紐約號,建造阿靈頓號艦首的鋼料中,包括被撞毀的五角大廈鋼樑,不過這些鋼樑可以說是「美式超級英雄」,在911事件中力挽狂瀾,拯救了相當多人的性命!

 

原來是在美國奧克拉何馬城爆炸案後(該地聯邦大樓遭到汽車炸彈摧毀,168死),五角大廈為了避免遭到類似的恐怖攻擊,分區域進行翻新加固改造,目標就是能抵擋威力強大的爆炸攻擊。

 

在911事件中,77號航班的波音757大型客機,帶著10000多加侖的航空燃油,以530km/h的高速,撞擊五角大廈的位置,改造工程已幾近完工,接受了「實戰」考驗!當時有超過800人在撞擊點附近辦公…

 

遭到撞擊的位置有支撐整個建築五層結構的豎向鋼梁,加固的外牆以及5cm厚的防爆窗,這些強化措施有效地抵禦和緩解了飛機衝擊與爆炸的威力,使建築倒塌的時間延緩了30分鐘,且新裝設自動灑水滅火系統,如果沒有被爆炸直接摧毀,都立即開始運作,新裝設的安全門在受到襲擊後沒有變形,使數百人能非常有效率的撤退,只有直接撞擊點附近的125人死亡。

 

進行高速機動航行的阿靈頓號。(取自戰略風格)

 

薩墨賽特號

 

聖安東尼奧級第九艘薩墨賽特號(USS Somerset LPD-25),薩墨賽特是聯合航空93號班機墜毀地點,賓夕法尼亞州薩墨賽特縣(Somerset County, Pennsylvania),以紀念聯合航空93號上英勇抵抗恐怖份子的乘客。

 

依據事後官方調查委員會公布的911調查報告,聯航93號班機上的乘客和空服員們在遭劫機後,透過電話向他們的親人聯絡,知道是恐怖攻擊以及世貿雙塔的遭遇,決定採取行動擊退劫機者並奪回飛機。

 

一名經濟艙的旅客陶德·比默(Todd Beamer)告訴信用卡付費電話的值班人員,乘客正計畫要「制服」那些劫機客,比默在電話中最後喊出的一句話是:「我們上吧!」(Let’s roll)這一詞在911事件後也因此在美國家喻戶曉,並且成為美軍攻打阿富汗的基地組織時的行動代號。

 

調查報告總結指出,乘客們的反擊行動,應有攻入駕駛艙,最終迫使劫機者們將飛機俯衝墜毀,而沒有抵達原先的目標: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白宮或是國會)。

 

由於飛機殘骸沒有多少鋼材,薩莫賽特號的艦首鋼料則是使用位在聯航93班機墜毀地點附近的一座起重機,22噸的融鐵,這座起重機協助現場的清運。

 

薩墨賽特號展示飛行甲板與塢倉作業能力。(取自戰略風格)

 

為何用聖安東尼奧級為紀念艦

 

首先依照美國海軍的命名規則,水面艦艇中,巡洋艦用「歷史上的美國名艦或重要戰役」,驅逐艦用「知名的海軍、陸戰隊或海岸防衛隊軍兵/將領/部長/議員」,兩棲突擊艦用「海軍陸戰隊參與的戰役或陸戰隊軍官」作為命名,因此大都是傳承艦名、人名或戰場名,作為紀念艦不是很合適。

 

而使用城鎮名的艦艇,有LPD兩棲船塢登陸艦與LCS濱海戰鬥艦,兩者相較之下,LPD噸位比LCS大了7~8倍,建造數量也少得多,比較能顯示紀念艦的價值。

 

此外911事件前後,聖安東尼奧級是美國海軍正在建造中,最新銳的大型艦艇,且以鋼材作為主要材料,可以用前述將911事件中各式鋼材殘骸冶煉後,作為艦體的一部分,更有紀念意義,LCS以鋁合金打造,無法執行這樣的紀念建造方式。

 

聖安東尼奧級性能簡介

 

相較於以往的兩棲艦艇,聖安東尼奧級著重於減少對友軍岸上設施的依賴、降低人力需求、減低作業成本、保留未來改良空間以及提高獨力作戰能力,特別是自衛能力。

 

全艦系統以光纖網路連結,可由單一操控台監控全艦 一切航行、輪機、裝卸、戰鬥、損管維修等機能,大幅減輕艦上人員的工作負荷。

 

聖安東尼奧級採用最先進的封罩式桅杆/雷達系統(AEM/S), 把包括SPS-48E對空搜索雷達在內的收發天線藏在由FSS頻率選擇材料製作的AEM/S塔狀外罩內,大幅增加匿蹤性,也可避免裝備受海水鹽害或外物損傷。但增購第12、13號艦時,由於原本負責製造AEM/S桅杆的格爾夫波特船廠(Gulfport shipyard)已經在2014年關廠,因此改為使用傳統式桅杆,顯示了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危機,已經開始影響到軍工產業。

 

聖安東尼奧級

 

相較於前一代的船塢運輸艦,聖安東尼奧級的飛行甲板與機庫收容設施進一步擴大,能操作海軍陸戰隊各型航空器,包括CH-46中型 、CH-53重型運輸直昇機或MV-22傾斜旋翼機。機庫可容納一架V-22或重型直升機,如是中/輕型直升機可容納2-4架,飛行甲板的操作機數相同。

 

艦體內設有一個全通式泛水塢穴甲板,由艦尾升降閘門出,塢穴容積也比上一代船塢登陸艦更大,可停放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 或一艘LCU通用登陸艇,位於艦舯、緊鄰塢穴的部位可停放14輛新一代先進兩棲突擊載具(AAAV,現役AAV-7的後繼者)。

 

唯一削減的是人員載運能力,僅能搭載720名士兵(其取代的奧斯汀級能運載900名)顯示在21世紀後,由於單兵戰鬥力增加,同樣任務的人員需求可降低。

 

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剖視圖。(維基百科)

 

在原始設計,美國海軍規劃在聖安東尼奧級上裝備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與MK-31 Block 1公羊(RAM)飛彈構成的兩層式近程防空飛彈網,但因為預算限制,僅裝設兩座RAM短程防空飛彈的21聯裝MK-49發射器。此外為了防禦自殺快艇這類的海上目標襲擊,還配備兩座MK-46 Mod1 30mm機砲。

 

由於艦體運載量大,動力充沛,聖安東尼奧級也做為新武器或新概念的測試載具,2020年5月16日,波特蘭號(LPD-27)在夏威夷海域進行了LWSD MK-2 Mod 0雷射武器首次試射,成功硬殺了一架作為標靶的小型無人載具(UAV)。

 

美國海軍在2015年提出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概念(每一艘部署在戰區的水面艦都能獨力作戰、對海上和陸地目標進行打擊),2017年美軍從一輛固定在安克拉治號船塢運輸艦(USS Anchorage LPD-23)直昇機甲板的M142火箭發射車,發射一枚GMLRS-U導引火箭彈,成功命中70公里外的地面靶。

 

聖安東尼奧級有必要時,也能成為類似的遠攻武器發射平台。

 

 

聖安東尼奧級與台灣的淵源

 

我國新造兩棲登陸艦舷號LPD-1401,命名為「玉山軍艦」(YU SHAN),明顯參考了美國滿載排水量2.5萬噸的聖安東尼奧級之結構與設計,或許獲得了相當的技術轉移或指導。

 

不過我國要求玉山軍艦的滿載排水量不超過1.1萬噸以控制成本,因此整體較聖級艦縮小不少,例如聖級艦長達208m、寬32m、吃水7m,玉山軍艦約僅長153m、寬23m、吃水6m。武裝設計也較為強悍,詳細內容可參閱:國艦國造「萬噸船塢登陸艦」玉山軍艦:登陸、攻擊、救災都能包辦的海上瑞士刀!

 

※本文經「戰略風格編輯部」授權刊出。原文出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