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凌翔:「台駐美辦正名」-美中對抗慢板結束來一段小快板

烏凌翔 2021年09月15日 07:00:00
中美雙方都不願打一場核子戰爭,於是就只能在外交場合繼續打宣傳戰、心理戰、政治戰。(湯森路透,上報製圖)

中美雙方都不願打一場核子戰爭,於是就只能在外交場合繼續打宣傳戰、心理戰、政治戰。(湯森路透,上報製圖)

本月10號上午,美國總統拜登撥了電話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位遲遲未見面的老朋友談了40分鐘,美國白宮的新聞稿很簡短,除了強調拜登重視美國印太與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之外,只說兩位領袖討論了「確保美、中競爭不要演變成為衝突」的雙方責任。各界紛紛猜測拜登撥這通電話的真實用意為何?

 

人民日報發佈的新聞稿內容豐富得多,總共七段文字中,除了破題的第一段,禮貌問候的第二段,連續三段都以「習近平」啟首,分別是習近平「指出」、「強調」、「闡述」,透露中方對於目前情勢甚多的不滿、與對未來發展的殷切期許;最後結尾一段的「雙方一致認為」就顯然只是為維持一下表面和諧的用語。換言之,還是維持「鬥而不破」的基調。

 

本文以為,拜登這通電話的真實用意,在取得美、中大國博弈的議題設定主導權,證據如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3月3日發表重要外交政策演說,提到未來與中國的關係「應該競爭時競爭,可以合作時合作,非得對抗時就對抗」(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will be competitive when it should be, collaborative when it can be, and adversarial when it must be.)。中國一時對這項戰術有些矇,後來漸漸有了上下一致的回應,7月底,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到訪天津時,中國外交部發的簡短新聞稿就寫得很清楚了:

 

「美方的『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方時就要求合作;在有優勢的領域就脫鈎斷供封鎖制裁;為了遏制中國,不惜衝突對抗。只想解決美方關切的問題,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結果,單方面受益,既要壞事做絶,還想好處占盡,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偏偏天下就有這樣的道理。

 

外交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既不能派出戰機轟炸,也不能發射彈道導彈,只能利用國際媒體來演奏我方熟悉的樂曲,逼迫對方按我方設定的節奏起舞,稱之為「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台灣會打選戰的團隊,都很熟悉此一戰術。國際間也可依樣畫葫蘆。

 

中國的外交從周恩來以引降,向來也很犀利,當然明白這一點「雕蟲小技」,套用在布林肯的談話,就是「由誰來決定什麼議題該競爭?什麼議題該合作?什麼議題又該對抗?」老共當然不能讓老美主導所有、或大部份的議題,因為一旦誰決定,誰就有擁有雙方關係發展的主導權!美國想要的是這個主導權。

 

問題是,有時明知此「陽謀」,還不能拒絕了之。

 

譬如,拜登提出共同治理「地球暖化」這個全球必需面對的世紀災難,2015年曾經在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習總書記當然不好拒絕,只能「配合演出」,否則就成了出爾反爾。

 

君不見:今年4月22日,美國主辦的那場氣候變遷全球領導人線上峰會,有40個國家家領導人參加,明明當時美中關係還一團混亂,習主席就不能不參加,還第一個發言,並且做出了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目標。其實這項承諾是習總2020年在聯合國大會就提出的,但宣傳上,就給人一種被美國人要求後做出承諾的感覺。

 

又譬如,「台灣議題」是中共最敏感的神經,最嚴防死守的紅線,退一步,就可能引起執政危機,老美太清楚了,於是才剛剛通了電話,就傳出台灣駐美代表處可能改名的消息,這就是慢板結束了,轉場來一段小快板,其實都是美國譜寫、指揮的「對抗」篇章。此招一出,老共必然要回應,跟著起舞一段!

 

台灣駐美代表處可能改名消息傳出,即美國譜寫、指揮的「美中對抗」篇章。(Taiwan in the US臉書)

 

這種有意拋出的議題,不同於1999年美國空軍誤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事件、與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那種意外,彼時為管控不佳,此刻為匠心獨具-不過中國應是覺得「居心叵測」?

 

這種中美博弈的情節,未來還會持續上,只會多,不會少,因為雙方都不願打一場核子戰爭,那就只能在外交場合繼續打宣傳戰、心理戰、政治戰。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