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拒絕北京冬奧」是人權議題

李坤融 2021年09月21日 07:00:00
拒絕北京冬奧絕非政治議題,而是一個追求普世人權價值的議題。(湯森路透)

拒絕北京冬奧絕非政治議題,而是一個追求普世人權價值的議題。(湯森路透)

明年2022年2月4日至20日,為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因為近年來香港國安法、新疆再教育營等人權侵害議題,讓國際社會的人權團體發表反彈呼聲。而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舉辦多場國際賽事,目的是希望中國於國際賽事中能獲得世界第一的稱呼,因此光是明年2022年,中國就包辦了北京冬季奧運、杭州亞運會、成都世大運等三大運動賽事。

 

針對北京冬奧議題,BBC記者近日致函國際奧委會,詢問他們如何看待國際抵制聲浪提出了問題,國際奧委會透過書面指出:考慮到奧運參與方的多元性質,國際奧委會必須在所有國際政治問題上保持中立。此回覆能理解,國際奧委會認為中國在國際上的各項議題表現,不論好壞皆是屬於「政治議題」。

 

我們從這幾年來中國人權侵害事件不斷,不論是香港國安法施行,徹底限縮香港人民的言論、集會自由,又或者從新疆再教育營的事件,中國對於族群文化的破壞,更甚者可以說是種族滅絕的情況,又或者是對於台灣的文攻武嚇及李明哲案件。我想若將這類人權侵害事件,歸類至「政治議題」,不僅是粗暴的分類,更是彰顯國際奧委會對於人權侵害毫不在意的事實。

 

我們從幾個月前的6月23日國際奧運日,全球有25個國家、53個城市發起「全球行動日」,盼國際奧委會及各國政府一起抵制毫無人權的中國政府舉辦2022北京冬季奧運,而在台灣也有眾多人權團體有相同呼聲。從此事件看出拒絕北京冬奧議題,絕非政治議題,而是一個追求普世人權價值的議題,一場對於人權運動的追求,這個人權運動不僅是廣義上在國際社會上批判違反人權的事宜,更是從運動精神上去支持「反極權」、「反暴力」的情況。

 

從國際社會在人權呼聲上的反彈,台灣政府理應思考,面對與中國處敵對狀態的台灣,若要抵制如何與運動員進行全面溝通,若要出賽如何能全面保障運動員的人身安全。此思考當然不僅於北京冬奧,更是在往後中國獲得國際賽事主辦權時,台灣政府要應對的議題。

   

不論如何,因為我們與中國的關係相對緊張,中國近年來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的威脅,台灣人民及政府必須清楚認知:我們處於敵對關係、處於分裂狀態。且我們必須清楚「政治」及「生活」,兩者密不可分,同樣「運動」與「政治」也是如此。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抵制北京奧運屬於人權議題的彰顯,而在台灣社會如何透過間接或直接得去抵制、反抗北京冬運,對於台灣人而言不僅是讓國際社會知道我們對於人權議題的重視,更是去彰顯「台灣」有別於中國的情況。

 

然而,或許有人會質疑國家人權問題,到底與舉辦奧運是否有實質關聯?我們可以從過去中國也曾支持抵制極權國參加奧運來當案例。美國在 1980 年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帶領其他國家抵制莫斯科奧運,當時中國也加入了抵制行列。

 

對此人權侵害,與奧運有絕對有關係。若一個國家對於國內國民的人權是不重視的,訓練運動員的方式理當是冷血、殘酷且不人性化的,透過強迫運動的方式,讓選手成為金牌製造機,來為國家去競爭光榮,而非將榮耀屬於運動員本身,而這就完全失去當時奧運的重要精神與宗旨。

 

※財團法人台灣制憲基金會論述與研究專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