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專欄:中國將使出什麽手段應對AUKUS 非常令人關心

黎蝸藤 2021年09月30日 07:00:00
毋庸置疑,中國對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相當震驚,這從它一直對此口誅筆伐和「挑撥離間」就可見一斑。(湯森路透,上報製圖)

毋庸置疑,中國對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相當震驚,這從它一直對此口誅筆伐和「挑撥離間」就可見一斑。(湯森路透,上報製圖)

9月15日,美英澳三國領袖在聯合視像會議中宣佈,三國將建立一個名爲「澳英美」(AUKUS,又稱「奧庫斯」)的「增强版三方安全夥伴關係」(enhanced trilateral security partnership)。根據白宮的新聞稿,協議有幾個重要内容。第一,建立這個同盟的目的是「深化在印太區域的外交、安全和國防的合作」,這個合作是基於三國長期理想以及共同的對「基於規則(rules-based)的國際秩序」承諾。第二,該聯盟將推進信息和技術的共享,在安全和過分科學、技術、工業基礎和供應鏈上培養更深層次的整合,特別是深化安全和國防的合作能力。第三,也是最即時的措施,就是美國和英國將支持澳洲海軍獲得核潛艇,即澳洲能共享美英的核潛艇技術。第四,除核潛艇之外,三國的初始動作還包括在網絡、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和其他深海技術中展開合作。

 

這個協議在事前毫無風聲,但無論在象徵意義還是實質内容上,都意義重大。於是消息一發表就震驚世界。

 

協議顯然是針對中國的,但一開始,法國抗議聲量倒是最大的,相當程度上模糊了焦點。中國媒體也趁機推波助瀾,宣傳「美國只顧自己利益」、「美國不可靠」,「隨時會背棄盟友」(法國)等。然而,中國媒體期望的「看好戲」只上演了一陣,隨著拜登和馬克宏通電,雙方關係明顯緩和:雙方同意在下月G20峰會上見面;法國同意把駐美大使派回美國;美國雖然沒有道歉,但也變相承認以前做得不夠好。

 

筆者對美法關係已有另文詳細分析,這裏只簡單說幾句。法國與美英澳等國本來就是盟友,也有共同價值觀,他們之間再吵鬧也不過是兄弟之間的爭吵而已,並非無法解決的大事。法國本身就是印太國家:在印度洋(留尼旺)和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和新喀里多尼亞)都有海外領地,也在印太地區也有傳統利益。作爲海軍大國,法國在印太的利益也和美英澳一致,對國際水道的自由航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及印太地區的安全受衝擊深感焦慮。而且,美法在歐洲、中東、非洲也還都有大量共同利益,怎麽可能真的翻臉?

 

澳英美海洋三國協約是首個高規格、深層次的多國軍事同盟。

 

以美國盟國體系而言,在海洋三國協約前,北約是最高規格的同盟,但光是「共享核潛艇技術」一項,就足以把北約比下去。國家之間共享核潛艇技術極爲罕見。唯一的特例是美國和英國之間的技術共享。這也是得益於美英「特殊關係」。現在海洋三國協約相當於把這種特殊關係擴展到澳洲,緊密程度還在北約之上。

 

而且還注意到,此前美英之間雖有「特殊關係」能共享核潛艇技術,但美英除北約之外並無單獨的同盟條約。美國和澳洲有美澳紐(西蘭)三國軍事合作條約,但沒有到核潛艇共享的深度。因此,海洋三國協約是首次把三國以正式聲明構建的高規格軍事同盟。

 

此外,正如聲明提到的,三國還將推進信息和技術的共享,和國安科技、工業基建和供應鏈上深度整合。初始動作還包括在網絡、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和其他深海技術中展開合作。可見,海洋三國協約不但是高規格的同盟,還是深層次的同盟。

 

相較之下,海洋三國協約對澳洲的意義最重大,澳洲不但一躍成爲軍事大國,還進入美國最緊密的夥伴圈。

 

核潛艇可以長期在海底活動,比柴油潛艇更隱秘,多半還帶有彈道導彈能力,是真正的戰略打擊級別的重磅武器,相當大程度上可阻止其他國家對澳洲的武力威嚇。。目前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不過美俄中英法印六國。澳洲將成爲第七個國家,一下子躋身海軍强國之列。

 

何況,澳洲獲得核潛艇,不單是租借,不單是購買,還是分享得到核心技術,還能在本土生產。與臨時應急的「租借」或者單純的「采購」相比,「共享」讓澳洲一下子將擁有核潛艇的技術。這是「授之以魚」和「授之以漁」的區別。

 

更何況,由於開發和建造核潛艇需時,但美國已決定先以「租借」形式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渡過這個空窗期。澳洲幾乎一下子擁有「即戰力」。

由於核潛艇已經是戰略級別武器,共享核潛艇技術更非最親密的盟友不可。因此,單憑三國協約中的這個條款,已保證澳洲成爲美國和英國最深層次的盟友。在現在一片所謂「美國抛棄盟友」的喧囂中,澳洲顯然變成美國「最不可能抛棄的盟友」。

 

對美國而言,徹底綁牢澳洲也是戰略必須。

 

AUKUS作用之一是,澳洲非超級大國,沒有「霸道」的標簽,很多事情美國不方便出頭,由澳洲出頭效果更好。(湯森路透)

 

澳洲位於美國「第三島鏈」的最南端。第三島鏈這個名詞比較少見,但隨著中國一步步突破以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第三島鏈的重要性也大大增加了。

 

「三條島鏈」是美國從太平洋西部構建的,從西往東依次抵禦亞洲國家威脅美國的三大群島鏈條。每條島鏈都基本呈現南北向。第一島鏈指從日本—台—菲律賓一線,第二島鏈指小笠原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關島—帕勞—巴布亞新幾内亞一線,第三島鏈指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群島—卡羅納群島—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一線。每條島鏈的最南端都是島鏈最薄弱的地方。現在,澳洲綁緊美國,美國就能加强第三島鏈。

 

澳洲還是唯一直接面嚮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是印太戰略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海洋國家。澳洲同時又是資源大國(特別是能源、礦石和稀土),與美國非常互補。無論在建立基地,還是打造供應鏈。澳洲都是美國不可或少的夥伴。

 

此外,澳洲不是超級大國,沒有「霸道」的標簽,很多事情美國不方便出頭,由澳洲出頭效果更好。

 

對脫歐的英國而言,加入海洋三國同盟,不但符合英國傳統海洋大國的理念,還能讓英國擺脫「歐洲國家」的定位,幫助英國重返亞太,更有助英國回復「世界的英國」。此外,不要忘記,和法國一樣,英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海外領地。它也是不折不扣的印太國家。

 

毫無疑問,海洋三國協約成爲美國在印太地區部署的核心工具,它和其它盟國體系的關係非常有趣。現在美國一方在印太的盟國體系有以下:

 

雙邊:美日、美韓、美菲、美新加坡(注,美國和新加坡沒有正式的軍事 同盟條約,但美國在新加坡有海空兩個軍事基地,還購買了美國的F35戰機,屬於事實上的軍事同盟)。此外,澳洲和巴布亞新幾内亞,英國和文萊,也有軍事同盟的關係,但這對印太爭霸關係較爲邊緣,這裏不討論。

 

三邊:海洋三國協約、美澳新(新西蘭)

 

四邊:美日澳印四角夥伴

 

五邊:五眼同盟(美英澳加新)、五國聯防(英、澳、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

 

根據這些同盟關係,筆者繪製了以下示意圖。

雙邊同盟用直線連接,多邊同盟用圓圈圈住。同盟之間的深度,用不同的粗細表示。比如可見,紅色代表的海洋三國協約是最粗的,四角夥伴則稍微弱一些。如此類推。澳洲與巴布亞新幾内亞、英國與文萊之間用虛線表示(表示不在以下分析中)。

 

從圖中可知,美國位於這個同盟體系的中心點,總共8個連接。澳洲有5個連接,穩居第二。第三的位置是日本和英國之爭:日本雖然只有兩個連接,但級別都相當高;英國憑藉三國協約,有了三個連接,可與日本比拼。英國的長處在於它還有一個英聯邦國家的五國聯防體系,把相當實力的馬來西亞也圈進來。新西蘭雖然有三個連接,但級別遠不如日本。其他國家只有一到兩個連接,除了印度之外,基本處於邊緣位置。

 

可見,通過海洋三國同盟,澳洲和英國都大大加强了它們在印太同盟關係中的次核心地位,成爲美國的一級夥伴。

 

海洋三國協約,爲什麽會首先由美英澳三國締結呢?美英澳都是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他們不但共享價值觀,還共享母語,共享歷史,還共享海洋國家的傳統,一定程度上,它們都是「自己人」。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從上圖可知,海洋三國協約是完全是五眼集團的「核心加强版」,因爲三國都是五眼的成員。那麽,爲什麽不把「五眼」都加進來呢?難道加拿大和新西蘭就親疏有別?

 

這一方面涉及國家意願。比如,美國本來有意願把五眼打造成更高級的同盟,然而,新西蘭卻只想維持「情報交流」的層次。連加强五眼都不願意,新西蘭又何來會願意加入海洋國家協約?

 

另一方面就是敏感的核潛艇問題。不是所有國家都願意采納核技術。這裏新西蘭又是一個障礙。其實,新西蘭一直是美國同盟體系中的漏洞。美澳新三國軍事同盟,其實并非真正三國。1980年代,新西蘭因爲制定了無核政策,不允許美國核潛艇進入新西蘭海域,美國和新西蘭雙方鬧得很不愉快,互相之間的盟約已名存實亡。美澳新三國軍事同盟實際上變成了「美澳」加上「澳新」兩個雙邊同盟。這次澳洲也加入核潛艇大國之列,新西蘭是否會繼續美澳新三國軍事同盟也是變數。加拿大的問題也是如此。

 

從以上討論也可知道,儘管海洋三國協議並非一定是封閉的,但其他國家加入會非常困難。比如日本,最大的障礙就是日本自己的反核政策,如果日本不改變,即便美英澳肯接納日本,日本也無法加入。

 

因此,海洋三國協約之所以是這三國,並不是完全僅僅是只有這三國才是「自己人」的原因。儘管海洋三國目前帶有一定封閉性,但這不妨礙美國以它為核心與其他同盟體系進一步合作。比如,剛剛舉行的首次四國夥伴的元首綫下峰會,就充分肯定了四國夥伴在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中國對海洋三國協約相當震驚,這從它一直對此口誅筆伐和「挑撥離間」就可見一斑。中國會使出什麽手段應對,將非常令人關心。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