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中國限電將加速重組全球供應鏈

蔡明芳 2021年10月07日 07:00:00
如果限電成為中國未來的常見現象,則將造成供應鏈的廠商在生產與供應鏈間的分工困難度提高。(湯森路透)

如果限電成為中國未來的常見現象,則將造成供應鏈的廠商在生產與供應鏈間的分工困難度提高。(湯森路透)

自美中貿易衝突以來,影響世界經濟成長的不確定性因素愈來愈多,包含美國對於中國的科技管制政策、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氣候變遷以及中國房地產龍頭恆大集團面瀕臨破產,還有中國能耗雙控政策下的大規模限電問題。上述影響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因素,都是中國以低價或忽視環境汙染成本所衍生的,雖然全世界也因為中國的低價而得到了許多好處,卻也同時加速了全球暖化。

 

過度生產或污染所誘發的氣候變遷議題,是目前美國總統拜登所關注的重要議題。為了控制能源的消耗,中國近期所採行的能耗雙控限電措施即對中國的產業帶來極大衝擊。雖然限電的原因非常多元,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此波能源消耗的控制政策下,中國未來在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可能降低,能源的價格將會持續提高。換句話說,中國的生產者未來需要有能力維持自身供電的穩定與提高附加價值,以因應能源價格的上漲。

 

中國廠商面臨的挑戰

 

就中國的廠商而言,不管是中國當地廠商或包含台商在內的許多外國廠商,都將面臨是否在中國持續增加投資的問題。因美國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或進行科技管制,受到影響的廠商是不分中國或非中國的,因此,對許多有能力外移的廠商而言,只要可以將供應鏈分散至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都是可行的。但是,有部分因為環境汙染或設廠成本高等因素而無法外移的廠商,都將繼續面對中國電力供應可能不穩的危機。

 

若上述廠商的規模不大或獲利不高,則其風險承擔能力也較低,在此情況下,若限電成為中國未來的常態現象,則這類廠商因限電導致虧損歇業的機率也將大幅提高。此時,中國限電政策可能使得勞動市場的就業人數逐漸下降。

 

持續製造廠商的不確定性

 

就中國政府而言,面對美國政府對中貿易與科技政策的轉變,如何降低美國政策改變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一直是中國政府努力的方向,為此,中國政府也在十四五計畫中特別提到內循環以及科技自立自強。然而,中國政府自去年年底至今對於不同產業的管制趨嚴以及共同富裕的框架,都使得廠商的經營受到中共政策極大的干預,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的管制內容相當廣泛,可能受到政策影響的產業也不確定。

 

換言之,中國政府本身變成企業經營的最大不確定性。加上近日無明確原因的大規模限電政策,中國境內廠商所面對的經營挑戰已愈來愈大。在中國政府不斷提高廠商對於未來的不確定預期下,廠商投資中國的誘因將進一步下降,這與中國十四五計畫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最後,供應鏈的重組是美中貿易與科技衝突以來持續被關注的議題,肺炎疫情所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斷鏈也進一步加速廠商在供應鏈上的移轉速度,如果限電成為中國未來的常見現象,且限電的時間長短不一,限電將會進一步造成供應鏈的廠商在生產與供應鏈間的分工困難度提高,若此,供應鏈重組的趨勢將會加速,中國產能在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降低,中國經濟的脆弱程度也逐漸提高。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