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專欄:拜登的台灣論述令中國很生氣

黎蝸藤 2021年11月27日 07:00:00
拜登强調台灣獨立與否必須是「台灣做決定」,不是美國,當然也隱含了不是由中國作決定。(湯森路透)

拜登强調台灣獨立與否必須是「台灣做決定」,不是美國,當然也隱含了不是由中國作決定。(湯森路透)

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行了拜登上任以來第一次視像會議。會談時間很長,但會後發放的消息不多。其中討論到台灣的部分尤其最引人注目。台灣現在是美中關係的最核心矛盾之一,會議不可能不涉及,而偏偏,美中雙方在會後發出的新聞稿中的表述又有不同,立即引發爭議。

 

中國的通稿寫道「拜登表示,…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希望台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

 

拜登「不支持台獨」的立場,一下子令大陸媒體和台灣一些媒體很興奮。海外華人川粉,則彷佛早有先見之明,一面倒地指責拜登「通共」、「賣國」。然而,美國白宮新聞稿放出的消息是:「關於台灣,拜登强調美國依然堅持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對台六項保證為指引的一個中國政策,美方堅決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On Taiwan, President Biden underscor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s committed to the 「one China」 policy, guided by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the three Joint Communiques, and the Six Assurances,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trongly opposes unilateral effort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or undermine peace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可見,白宮新聞稿説的是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聲明、六項保證,强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灣海峽的和平和穩定,並沒直接提及拜登「不支持臺獨」。

 

拜登到底是説過還是沒有説過「不支持臺獨」呢?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但説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美中會議之後的新聞稿是相當嚴肅的文本,上面説的領導人説了什麽話,不可能憑空造出來,必定有一定的原始材料依據。當然,拜登說的是英文,美國那個白宮的中文翻譯也以「翻譯不精準」著稱。因此,原文是不是「不支持臺獨」值得懷疑。同時,中國的轉述是否精準也要再打上一個折扣。

 

但無論如何,白宮新聞稿的説法和「不支持臺獨」完全沒有矛盾,甚至可說包含「不支持臺獨」的意思。其實,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本來就以「反對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為核心精神。1995年,柯林頓政府表述的「三不政策」(不支持一中一台和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需要一主權國家身份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就直接用了「不支持台獨」這個表述。因此,可說,「不支持臺獨」沒有偏離美國的一中政策的立場。

 

由於台灣問題向來是媒體焦點,於是美國媒體也不斷追問。於是,這個問題還有「下半場」。當拜登在前往新罕布什爾出席一個活動時被問到台灣問題時說:「我們表明我們支持台灣關係法,就這樣。它的獨立問題,它自己做決定」。(We made very clear we support the Taiwan Act, and that's it. Its independence, it makes its own decisions.)

 

這裏要説明,那句「它的獨立問題,它自己做決定」,一開始時有媒體誤把「Its independence」記成「It』s independent」,這樣一來,就有翻譯為「台灣是獨立的」。這是不準確的。那句話不是說台灣現在已經獨立了,而是說台灣將來必須自己決定獨立與否。

 

甚至還有「加時賽」,當拜登準備上機返回白宮時,媒體再追問。這次他回答:「我説過,他們必須下決定,台灣而不是我們。我們不鼓勵獨立。我們鼓勵他們準確按照台灣關係法的要求去做。我們正這麽做。讓他們下決定。」(I said that they have to decide -- Taiwan, not us. We are not encouraging independence. We're encouraging that they do exactly what the Taiwan Act requires. That's what we're doing. Let them make up their mind. Period.")

 

把這些材料加上會議發放的其他内容放在一起理解,就能得出美國有關台灣的幾個要點。可以說,拜登不但沒有「通共」,反而在台灣立場上令中共很生氣。

 

美國的戰略模糊中,就連台灣的地位如何這個問題,美國通常情況下也是不願意主動去碰的。(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首先,雖然中國把台灣問題視爲「中國内政」,但在美國的認知中,台灣問題從屬與比中國範圍更大的印太問題,不是(或不局限在)中國内政。正如白宮新聞稿中第三段,拜登先說「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和相關以及更廣汎的人權問題表示關注」(即中國的内部事務),接下來說討論美國工人和產業被中國不公平貿易所傷害,在接下來說在印太區域保持自由和開放的重要性,特別是自由航行和安全飛越的權利。最後才說台灣問題。這種排列的方式很明顯地向中國指出,「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問題的一部分。

 

其次,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它和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同。

 

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是所謂的「三段論」:一、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中國國内法,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是一回事。

 

相反,在白宮新聞稿的表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則是以《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基礎的。注意這個順序非常重要,台灣關係法的位次在三個聯合公報之前,三個聯合公報又在六項保證之前。

 

台灣關係法的法律效力高於三個聯合公報,在美國的法律系統中式非常順理成章的。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國會的正式立法。雖然有關國内法和國際法誰優先是一個常年被討論的問題,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在一個中國政策這個問題上卻沒有太大爭議。美國憲法規定,只有國會才有權簽訂條約。如果美國與外國簽訂條約,或者加入國際多邊條約,又經過兩個國會的確認,那麽就能成爲正式法律意義上的條約。然而,三個聯合公報是美國政府和中國的簽訂,沒有經過國會批准這個程序,所以不是美國法律意義上的「條約」。作爲雙邊條約,它又不是國際已被公認的國際法。於是在美國法律地位中必然比台灣關係法低。

 

六項保證最初是里根政府的備忘錄,是政府的内部指引,法律地位當然比三個聯合公報更低。可是自從前幾年,美國國會開始推動把六項保證寫入法律。《2018亞洲再保證法》規定,依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實現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六項保證也逐漸取得僅比三個聯合公報稍遜一籌的法律效力。

 

美國強調三個文件,次序也把台灣關係法放在最前,中國當然極爲不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責美國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都與三個聯合公報背道而馳,實質是將美國國内法淩駕于國際義務之上,是非法、無效的」。他還認爲「美國應該遵守的是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這個邏輯一定令美國費解。美國從來沒有通過正式文件承認過「一個中國原則」。 「一個中國原則」的字眼無疑都能在三個聯合公報上找到,但其出現的地方都是「中國政府聲明」。美國政府聲明的部分卻從未承認過,特別是其中第二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只是「認知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美國用「認知到」,是表示知道有這麽回事,但不明確表態是否承認。既然如此,就很難指責美國把「國内法淩駕于國際義務之上」,因爲美國從來沒有認爲「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視爲自己確認過的國際義務。

 

也值得指出,其他很多國家和中國建交時的公報,也有類似的處理。比如加拿大就用「記下了」(take note of),語氣比美國的還要輕。倒是日本用上了「理解和尊重」的字眼,雖然也同樣沒有「承認」,但比單純的「認知到」和「記下了」的語氣要肯定一些。

 

第三,拜登維持了在台灣現時的地位戰略模糊,即台灣現在「妾身未明」,有待將來決定。長期以來,美國在台灣的國際法地位上都模糊其辤,也就是說既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也不承認台灣是個獨立國家。應該說,這種戰略模糊政策是美中當年建交的政治基礎。如果中國不肯諒解和接受美國的這種戰略模糊的立場,非要美國「把話說清楚」,那麽美中建交就很有困難了。

 

美國的戰略模糊中,就連台灣的地位如何這個問題,美國通常情況下也是不願意主動去碰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台灣地位模糊,在中國聼來就是「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指「台灣地位未定論」,隨即就是「要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等了。拜登這次把話説明白了,台灣的地位就是「尚未決定」的,中國當然很氣惱。

 

第四,拜登強調,美國現在「反對」兩岸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也「不鼓勵」台獨。

 

這裡「單方面改變現狀」可以指「兩岸統一」,也可以指「台灣獨立」。因此,中國把這種表態理解為「不支持台獨」也沒有大錯,當然是「漏了另一半」。而且,「反對」比「不支持」語氣要強烈得多。中國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獨」而非美國反對,原因大概根據美國白宮新聞稿推敲,「美國反對中國武統」比「反對台獨」更多。

 

拜登後來說「不鼓勵台獨」,而不是「不支持台獨」,同樣微言大義。不鼓勵的意思是不去推動台獨。而不支持則是台灣自己要搞獨立,美國不會支持。因此,如果按照對反對台獨的「積極程度」,反對是最積極的,不支持是相對消極的,不鼓勵是更消極,「不追求」(not pursuit)可能是最消極的。個中字義讀者可自行體會。

 

1995年,柯林頓政府表述的「三不政策」說的是「不支持台灣獨立」,但現在拜登轉爲「不鼓勵台獨」,顯然,雖然不能說「一個中國政策」有什麽大更改,但「反對台獨」的立場是更消極了。

 

第五,在將來,拜登强調台灣獨立與否必須是「台灣做決定」,不是美國,當然也隱含了不是由中國作決定。

 

中國強調台灣的前途是有「兩岸中國人」一起決定。而美國的傳統立場也是台灣的未來由兩岸決定。這次拜登說成了「由台灣決定」 ,這當然也令中國不高興。

 

第六,拜登表示會極力避免美中的競爭變成軍事衝突,即建立所謂「安全的護欄」。

 

美國從來沒有通過正式文件承認過「一個中國原則」。(合成圖片,圖片摘自湯森路透)

 

這當然有防止台灣「急獨」的意味,但在中國看來更會覺得,美國還要繼續在台灣問題上「切香腸」,而且一切就要再切三年多。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一向說「戰略主動權在我」,然而,時間是不是真的有利中國卻無人能說得准。現在的形勢就是,美國一再觸碰中國聲稱的「紅線」,但中國不得不一次次把「紅線」往後退。筆者曾分析,中國有「台灣焦慮」,就是這種情況。

 

於是,在中國眼裏,「安全的護欄」恐怕不是在中美之間保證不衝突的護欄,而是「防守台灣」的護欄,「圍堵中國」的護欄。中國又有什麽辦法不生氣?

 

當然,拜登以前就以「説話不嚴謹」著稱,經常失言,現在年邁,更常被指「老懵懂」,詞不達意。這樣倒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年邁失言」常常成爲他大膽「放炮」的藉口,説出一些在正式場合不能説出來的話。然後再用白宮新聞稿「澄清」,「一個中國政策立場不變」。前一陣子,拜登就「失言」説過防守台灣的問題。這次在台灣問題上再次令中國生氣,也不過是「傳統技能」罷了。

 

有意思的是,川普也常常「失言」刺激中國,當然他用的是「政治素人」不懂外交語言的藉口。這些「失言」本來就是「切香腸」戰術的一部分。在這一點上,拜登和川普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